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以课程建设促学校发展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以课程建设促学校发展校长培训心得体会:以课程建设促学校发展学校课程由三部分组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所谓课程,广义地说,学校的所有活动以及学生所经历的一切事件(包括一次文艺汇演、一次体育盛会、一次读书活动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课程。但这仅仅是泛化的课程,一件发生的事情、一个学习项目以及一次学生活动必须经过课程化处理并具备了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组织管理和课程评价等这些基本要素后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丰富多彩并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的核心任务。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是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指标,有人说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主要看两个主要指标:一是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二是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主人公的女儿初中毕业选择高中校时,有几所学校可供她选择,但她最终选择了一所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学校,之所以她作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因为这所学校有其他学校没有的丰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社团活动,三年后的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早在十年前,上海格致中学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社团活动,尽管学校占地面积只二十亩左右,但几十门校本课程、五十多个社团组织使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每周的“学生作品展”也吸引了很多师生。上周的培训中,几乎全部专家校长都提到了本校的课程建设,他们的课程设置和学生活动丰富多彩,航天课、机器人课、烹饪课、书法课、乐高课、工程师课等等都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随后我们还有幸参观了一些发展特别好的学校,一种共同的感觉是丰富的课程和学生社团支撑了学校的教学成绩。可以这么说:这些学校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学校的实力。遗憾的是很多学校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课程建设突出表现在功利化趋势严重。不少学校为了满足校本课程“量”的要求,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不顾学校实际和地理环境,漫无目的地“开发”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只求“量”的积累而对“课程的质”不够关注。课程开发后,选修的学生寥寥无几,导致校本课程只停留在“纸质”上。其次是课程的适切性不够。开设什么样的校本课程,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包括学校生源结构、学校地理位置、学校师资配备、政府支持力度),其课程目标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切。可是,在具体课程建设过程中,不少学校对此却考虑很少,对课程服务对象的设定也比较模糊,更有甚者,对课程性质(这些课程是必修还是选修等)以及课程课时比例还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匆匆上马,最终导致课程流产,只留下一堆无人问津的文本资料。其三是课程的适应性不够。有的学校只满足于一味增加学校课程数量,满足于开发多少本校本课程,而对学生实际承受能力考虑不足,最终导致学生课业负担的增加。关于学校课程建设,我有几点思考:首先,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是育人的载体、依据,是组成学校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在学校里,课程连接着两头,一头是学校,一头是学生,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课程实现的,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几乎都和课程相关。一所卓越的学校必然拥有卓越的课程,课程的竞争力决定学校的竞争力,课程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影响力。有人曾比较过中国和西方学校简介发现,在中国学校的简介中,办学历史、办学质量、办学荣誉以及知名校友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似乎少了这些,简介就不够完整,学校不够分量。但在西方学校介绍重点不是学校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拥有多少名师高徒,而是主要介绍丰富的课程和社团。可见,课程对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生命力的核心。只有植根于学校课程的特色,才算是真正的特色,学校要走特色发展的路子,必须进行课程建设,要有与之匹配的特色课程作为支撑。学校课程有特色,学校自然有特色,而且是有内涵、有创造力和具有生命力的特色。试想,如果一所学校既无法认真落实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是一片空白,这种既无“主菜”又无“小吃”的宴席,何谈特色?第三,在教师短缺、专业不对口、整体专业水平不够高、教育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偏僻学校,如何更好地落实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标准,让其校本化、个性化?如何开发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正是目前我校面临的困难和值得研究的课题,这恰恰又是我们的短板。所以,搞好学校课程建设理当成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此次校长培训,令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收获很大。学校课程建设,是我此次培训听到的最多、印象最为深刻、最熟悉而又最陌生的一个词,它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它会整体撬动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最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对于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我提出了以下想法,和大家共思:1.学校的课程设计与办学理念是紧密相联的。高远的办学目标和正确的办学方向,是一种信念,是行动的指南。我校以“幸福教育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于是可以将学生的多项技能全面和谐提高发展。除了国家规定的基础学科课程外,我们可以继续在基础课程上挖掘新的教育资源,比如以艺术审美课程为例,它可以以必修必选的国家课程音乐、美术为主,同时兼顾能提高学生艺术情趣的、与学科相关的卓越课程口风琴、中国舞、彩泥装饰、创意绘画等,作为基础课程的补充和拓展,从更高的层面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除此之外,社会实践课程也应走入课堂,科学创作,小小发明,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等,都应配合我们的基础学科纳入教育教学之中。2.继续把基础学科课程中的阅读课程作为特色,让其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亮丽风景。一是定标。由家长和学生定制亲子悦读计划,形成“每日读一篇文章、每周背一篇经典、每月看完一本书”的悦读目标。二是阅读。积极推进“亲子共读”活动,营造争创“书香家庭”的浓厚氛围。三是笔记。按照年段“读书笔记模板”,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的摘录,提高阅读实效。四是展示。定期开展阅读交流、赏评、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文字与声音的世界里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五是考核。持续实行学期末阅读质量考核活动,根据考核结果产生“最美书香家庭”。3.充分利用好我校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本套教材是全校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借助晨读以及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指导,并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诵读成果展示出来,形成浓郁的“与古人对话”的氛围。多种形式地朗读诵读,既传承了我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落实了学生课外积累的目标,一举多得。4.下学期的课后服务可以以社团为主,每位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立特色社团组织,学生依兴趣爱好选择社团进行特长发展,真正让学生从多角度学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长足进步;也让教师发挥自身才干,特色培养。举一些拓展性课程的例子:语言与交际,包括绘本阅读、经典诵读、英语活动、小主持人训练、校园课本剧等;数学与科学,包括生活数学、思维训练、创意科技、益智棋类等;道德与人文,包括品德教育、每周一礼、异域风情、地域文化、历史名人等;艺术与生活,包括民乐舞蹈、合唱乐器、创意绘画、剪纸书法等;体育与健康,包括快乐游戏、精彩球类、花样运动、心理讲座等;技术与实操,包括电脑绘画、创意拼盘、劳动实践等......5.以课程建设发挥班级特色。每个班级要打造自己的班级特色,主抓一项特长来推进。所谓“班级特色”,就是一个班级显著区别于其他班级的亮点、风格、模式等;班级特色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班级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班级特色是班级特有的。要创建一个特色班集体,首先要确立班级特色,之后才能以创建班级特色为统领,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务实有效地开展特色班级的创建工作。班级特色的确立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符合班情、学情,切合班级实际。结合班主任的特长或者学生的兴趣来确立。根据班级整体优势或班级弱项选择突破口。选准班级特色的角度:一是班级管理模式特色,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行为三方面创建独特有效的班级管理特色。二是班级教育特色,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等方面打造出优于别班的亮点或特长。班级特色可以用一段话来阐释,也可以赋予其一个名称。比如“我的班级我做主,我是班级小主人”“人人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好书大家读,美文共欣赏”“团结合作,快乐向上”“特长人人有,百花齐开放”“诵千古诗文,做少年君子”“持五彩画笔,绘锦绣诗篇”“快乐英语,快乐生活”......具备了班级特色的班级为特色班级。特色班级的命名最好能体现班级的特色,比如:兰亭班、书香班、博艺班、百花园、浓浓墨香园、自主家园、悦读家园、阳光中队、雷锋中队、小蜜蜂中队、快乐蚂蚁中队、文明规范特色班、文化管理特色班......创建特色班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班级管理的品位,在树立良好班风学风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平台。“天生我材必有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成功的自己。”“校园处处皆舞台。”以这种教育理念,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将一个个未经打磨的孩子塑造成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是我们的目标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在重视学生基础发展的前提下,着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每分每秒都能享受暖暖的温情和成功的快乐”。为此,我们更应该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校内引导和校外活动结合、课内和课外联系,共同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泰勒曾说:“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们学校将会迎着时代的新风,坚定地面对时代的挑战,抓住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本文标题:校长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以课程建设促学校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18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