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通用4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通用4篇】【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通用4篇】”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帮!喜欢就下载吧。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关注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上课伊始,设计几组整数大小比较的复习题,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回顾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为下面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2、关注方法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类比是根据两种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类比在掌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本质、探索解题方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在方法上基本相同。在教学中将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类比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良好迁移。3、关注习题设计的实践性,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设计练习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卷尺学生准备卷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复习准备。我们已经学过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的___里填上“”“1001___999654___5438321___8436(1)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大;当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大,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时,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2)老师的身高是1米7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米)小明的身高是1米4分米,如果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米)请同学们观察身高,谁高谁矮?(老师高,小明矮)看来小数也是有大小的。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那么你们想知道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置复习题,将整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有机的衔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学校的运动会上,小明、小刚、小强和小林正在跳高场地上进行比赛,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都想为自己的班级争得荣誉,班里的同学们也在为他们呐喊助威。比赛结束,成绩如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2、提问: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排列的?为什么这样排列?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收集信息,并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方法一利用小数的含义来比较。因为米是1米2分米,米是1米1分米,米是8分米,米是9分米,所以米米米米。方法二化成厘米后比较。因为米是120厘米,米是110厘米,米是80厘米,米是90厘米,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80厘米,所以米米米米。方法三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在卷尺上找到每个人跳高成绩的刻度,根据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观察卷尺上的数据,得出米米米米。师小结:同学们能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式题.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演示动画“混合运算”出示:8+3×79×2+4×36×(50-46)36÷3-563÷9×6(48+32)+5教师提问: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计算74+100÷5×3(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后你想给同学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①这道题包含哪些运算?②按照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3)学生动手独立完成例1,全班共同订正:教师提问:你能按照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读题吗?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数学术语尝试读题.教师订正:74加100除以5所得的商再乘3的积,和是多少?(4)教师将上题变成74+100×3÷5和74—100×3÷5两题.教师提问:谁能按照运算顺序读出题来?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5)先说出下面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指名板演并订正)65-6×4÷238+56÷7×3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演算这几道混合运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2.出示例2:计算(440-280)×(300—260)(1)学生自读题目:440减280的差乘300减260的差,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含有哪些运算,与前边的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试做.可能出现两种不同解法,板贴出来:让学生比较评议以上两种解法,哪种解法更简便?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的简便解法你联想到什么?这种格式与复习的哪道题相似?(4)教师让学生先按照运算顺序用数学用语读题再独立完成.(59+21)×(96÷8)(220-100)÷(15×2)教师提问:通过计算这三道题,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三、巩固提高.1.计算下面各题(试着用术语读出下面各题)700-8×5×4(275-35)÷(17+43)480÷(96÷16+6)(15×40—360)÷6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括号里有两级运算,同样先算乘除法,后做加减法,小括号要照抄下来.2.按照各图制定的运算顺序,在□里填上得数.填数后,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订正.四、课堂小结.要完成一道混合运算,它的计算步骤是:①审题,看清运算符号、数字、有没有小括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计算.③检验,包括运算顺序,计算是否正确.五、布置作业.14+16×4-5074+(96÷6-8)72-45+121÷112520÷18×(806-79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第三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教具准备皮尺。教学过程一、复习与思考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3平方米=()平方分米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三、学生状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2、出示主题图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二)探索新知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1、因为12×3=36,所以36÷3=12。2、30÷3=10,6÷3=2,10+2=12。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4、拓展练习1:60÷340÷280÷466÷346÷284÷469÷348÷288÷4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五、教学反思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23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