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实习日报总结【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实习日报总结【精编4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实习日报总结【精编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新华日报实习总结报告【第一篇】大家好,我是在新华日报经济二处实习的,从7月一直实习到11月共4个月。当初我还没去实习的时候,听到“经济二处”的名字,还以为是专门搞经济报道的,心里还挺高兴,想到自己在大学里对经济挺感兴趣,自己也看了不少关于经济方面的书,去经济部门还挺对口的。等我进了这个处才知道,原来所谓的“经济二处”在新华日报就是专门搞农村经济报道的。当时我就懵了。说句实话,我打生下来到现在,在农村生活过的经验也就是在浦口的那三年了,完全是五谷不分的那种人,对农村的了解也就是周末、节假日的时候逛逛学校后面的龙王山,对庄稼的认识也只限于大二上学期的时候,刘源老师带我们去后山拍的那片黄灿灿的油菜花了。所以当我第一次踏进新华日报的大门,我心中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六神无主”。而我到了这个处所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适应环境。我第一天实习是8点半到办公室的。因为没有钥匙,怕来得早进不去。结果等我到那里的时候,我的老师还没有来,倒是处长和另一位复旦新闻系毕业的老师已经坐在那里了。我一直等到将近10点的时候带我的老师才来。他来了以后也不喊我干活,就和我聊天。原来他是1990年人大新闻系毕业的,因为动乱的缘故才回了南京。聊完了天也到了11点多钟,于是就去吃午饭。吃完了午饭老师们都睡起了午觉。我开始着急了:怎么没活干啊?后来下午了,也不见老师们有什么动静,他们都各忙各的,把我撂在一旁,我只好看报纸。早上我老师没来前,其实我已经把那天的报纸全翻了一遍了。可是老师们来了以后也就是在看报纸,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也看报纸。从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晨报、扬子晚报、服务导报……我可能从来没有哪一天像那天那样抱着报纸看了那么多遍的,几乎上面的文章我都快背上了。我当时真是百无聊赖啊,可是人生地不熟,能怎么办呢?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我们处长来看了我一下,对我说:“小姜,无聊吧?别着急啊。明天带本小说来看吧!”我第二天还真带了本张爱玲的小说来。大家别笑。我也确实看了,但是大家可以想象,在刚刚去的实习单位看张爱玲的小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我开始想:这参考资料,少熬夜!么下去不行了,一定得自己找活干!正好当时机缘巧合,7月7日,也就是第二天,正是我们浦口的学生搬家到鼓楼的日子。而据我观察和了解,当时许多同学因为期末考试结束得早、天气太热赶着回家等原因,已经通过其他途径把东西纷纷搬到鼓楼来了。所以我推断,第二天的搬家,学校免费提供的搬家车肯定装不满!于是我把这个素材和老师一讲,他也听鼓励我的,于是第二天我就真的去采访了,发现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又进行了一番采访,于是就有了我自己写的第稿件——《看大学生搬家》。等这篇稿子发出来后,我们办公室另一位老师,南师毕业的博士对我说:“小姜啊,不容易啊,自己写的稿子发出来了嘛!”当时我还颇不以为然,心想这有什么,我写的东西确实挺新鲜的,为什么说什么“不容易”呢?后来,经过4个月的实习我才明白这位老师的话。因为要在新华日报这样的媒体发几篇自己写的东西,实在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容易的。拿我自己的实例来说吧,实习期间我也写了不少自己找线索、自己采访、自己用心磨出来的稿子,譬如必胜客进入南京市场啊、暑假大学生不回家啊、民办学校啊、南京的古城墙啊、长江二桥的冷清啊,南京的马路菜场啊,个人电脑诞生20周年啊,加急电报业务寿终正寝啊,包括冠生园的月饼事件、红山动物园不如人意的地方,结果真正能发出来的少之又少。有的是发到老总那里签了但被挤了发不出来,有的是在老总那里通不过被退回了,有的干脆处长和老师那里就不能通过……现在回头算一下,我在新华4个月发了120多篇稿子共10万多字,真正是我自己独立策划、采访并且写出来最后发表了的稿子,连都不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写的冠生园的稿子了。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下。本文内容中+国教育资源网冠生园事件一发生其实我就开始关注了,但是我一直是积累素材,没有动笔。后来事发三天后,有一天我突然在网上看到了新康泰克重新打入中国市场的消息,才有了灵感。原先康泰克因为含有对人体有害的ppa被迫撤出中国市场,损失很大。如今康泰克把ppa的成分替换后再次进军,第一天上市就在华南市场取得了前三名的良好势头。其实康泰克和冠生园事件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曾经遇到了品牌信任的危机,不同的是前者通过某种途径化解了危机重获新生,而后者目前还处于品牌受损的深渊中难以自拔。如果借鉴前者的经验,冠生园的复苏其实也是完全可能的。抱着这样的想法,我采访了一些食品行业和传播学理论的专家,包括我们系的丁柏铨主任和夏文蓉老师,又对两事件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最后写出了我自己很满意的《从康泰参考资料,少熬夜!克看冠生园:透视产品品牌危机》的深度报道。我写出后立即把稿子交给老师看,他几乎一个字没改就让我送给处长签发。处长认真地看了以后说:“小姜,这稿子你赶紧送下去,明天一定能发头条,一定是华东九省一市深度报道!写得非常好!”我当时心里特别的激动!我已经实习了快3个月了,这是处长第一次这样褒奖我的文章。我激动地顾不上坐电梯,飞奔着把稿子送到了六楼的总编值班室。过了几分钟,处长忽然被电话叫走了。他回来后对我说:“小姜啊,有件事和你说,你不要太激动。”我当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他告诉我说,因为最近关于冠生园的报道太多,对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且鉴于新华日报的党报地位,省委已经打了招呼对冠生园事件不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报道都不再发了。尽管当时老师们都安慰了我,处长也说老总对我的文章也给予了肯定,我的心里还是特别的难受。要知道,为了这篇稿子,我整整忙了好几天,光是收集的材料就有厚厚的一沓!现在就一句不允许再报,我的心血就全部付诸东流了!我怎么能不伤心!不过从这件事我也得到了不少的启示。比方说,凡事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了其中的一样,事情都办不成。有时候尽管你尽了力,可是由于决定权不是掌握在你手里,你还是不能得到预想的效果。从这件事我还明白了作为一个的不容易,有时候在不经意中你就面临着稿件被枪毙的危险。老师们安慰我的时候也说了,他们工作这么多年,被枪毙的稿件不知道是发出来稿子的几倍!作为一个,就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经得起被不断地枪毙稿子的考验,在这考验中成熟。大家可能要问,那我除了自己写的不到稿子外,其余的是什么稿件?这里面总共有三类:一是老师布置的题目、策划以及共同采访后写的稿子,一是通讯员来稿,还有就是老师们跑的口子的相关新闻报道,比方说水利、国土、海洋、粮食秋收等等。其中通讯员的来稿看上去只是对已有素材的再加工,却也一样给了我不少锻炼。从这些稿件中,我才开始对庄稼有了真正的了解,什么红小麦拉、粳稻拉,这些都是以前的我所一无所知的。等到国庆我坐车从南京回家乡盐城,看见车窗外那一片黄澄澄的稻田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那可能就是作了这么久的农村后的自然反应吧!最后我还想说一件事,就是刚才袁红同学在作报告的时候,我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我的实习老师打给我的。大家绝对想不到他和我说了些什么。他是告诉我,夏天的时候我曾写的关于红山动物园的批评报道被用出来了。我当时特别的惊讶,因为这稿子已经写了将近半年了!结果老师说:“没关系,我把开头的酷暑改成了寒参考资料,少熬夜!冬,这不就发出来了!”这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所以刚才我在下面的时候,南海芬问我一个问题,说在新华日报实习究竟好不好,我回答她说,那得看你自己了。现在我还是这个观点。南海芬,你觉得呢?我觉得在经济二处的4个月我确实学到了许多实习前不可能学到的东西,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新华日报这样一份党报实习,肯定也会遇到种种的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怎么样去面对。正像我开头所说的,不是环境来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环境。我被枪毙了那么多稿子,但是我照样能发出120多篇稿子来,照样能出色地完成了实习任务,成为我们班在新华实习成果最多的人。能做一个好的人,固然不能以写新华体为荣,但肯定也能把新华体写好!最后我想送大家一句话:“allthatglittersisnotgold,butgoldforsurewillglitter!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日报社实习记者实习总结【第二篇】从7月13日开始,截至8月30日,我在南方日报东莞站实习了45天。我的专业是小学英语教育,但来到报社实习做文字记者,我并不觉得矛盾,反而发现两者有许多共性。比如,教育是一种传播,新闻也是一种传播。搞教育要因材施教,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做新闻也要“因材施教”,搞党报的时刻记着自己在对党和领导说话,办都市报的总想着老百姓关注什么。45天,洗去了我的书生意气。新闻对我而言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字功夫,而是对社会现实的记录和反映。新闻有地域之分;新闻人有国界之分;新闻机构不可能不考虑公共利益、民族利益和社会影响。从新闻线索的获取,到根据报纸的定位和风格判断新闻价值,再到采写编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但是,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写好新闻。令我感受更深的是,如果没有博尔特般的行动速度,就赶不上日报的出版进度;如果新闻敏感性不强,就会因错失新闻而捶胸顿足;如果没有驾轻就熟的采访技巧,就算找到了知情人,也可能无功而返;如果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不足,就会影响记者的创造力。截至8月24日,我发表了2文章,近4万字,涉猎了许多题材,如现象、会议、报料等。会议现场我跑了许多次,如东莞拟增加出租车听证会、特约研究员会议等,慢慢跳出了对会议的肤浅认识,即某某单位召集某某人在某某地就某某事开某某会,然后打个腹稿,在会议消息主体部分写上某某领导说,或某某与会人说。工作后跟会,我会先把工具箱备好——若干支不同参考资料,少熬夜!颜色的笔、笔记本、录音笔、名片、笔记本电脑等——然后思考为什么突然召开这次会议,发生什么事情了,会议中有哪些新闻,新闻背后有没有新闻。一方面,我会尽量搜集全面的新闻材料,另一方面,写作时根据事实本身,采用最优处理方法。这种工作模式或许有些理想化和完美主义,但是记者的大脑每天都在激荡,不就是为了做好新闻吗?除了会议新闻,这些日子还接触了现象报道,如《公路绿化树过高竟引来车祸?》、《买本杂志真的好难》、《暑期学生打工频遇陷阱》等。现象报道曾一度令我倍感头疼,因为我不单无法像报道会议一样轻易获知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还时常怀疑它的真实性。如在采写《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一文时,我拨打了几个酒店和影楼的电话了解“七夕”和“九九”婚宴和婚纱摄影预订的情况。最后发现,这些酒店影楼并不重视这两个传统节日。当段老师打上“酒店影楼不抢‘七夕’蛋糕”的标题时,我立马困惑了。因为我觉得它的真实性是模糊而不严谨的。东莞可能有上百家酒店影楼,而我只采访了不到十家,这可能只是局部事实,而非整体事实。没有任何一个权威的调查告诉我,酒店影楼真不抢。随后,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我第一次认识了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也更坚信新闻真实性是做一切新闻的出发点。当然,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社会经验太浅了,采写编过程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跑报料新闻时,一次遇到珠宝店盗窃事件,我像一艘航行的船迷失在茫茫的雾海中,四周围找知情人,最后得到的是残缺的事实。这次实习让我增长了业务知识,体会到了新闻采编的艰辛,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真心的感谢报社的每一位前辈,尤其是带我的郭老师,曾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马老师、谭老师、欧老师、段老师、刘老师等。这段难得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必将充实我今后的人生。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的实习总结【第三篇】从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近五个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集团的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在
本文标题:实习日报总结【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410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