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4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4篇)【导语】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4篇)”精品文档,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帮!喜欢就下载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教学过程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6)小组汇报。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3、知识拓展。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汇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二篇】设计说明本节课呈现的是笑笑家的家庭支出情况,所以课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使学生从中了解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解题过程与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讨论、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教学过程⊙直接导入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体会到了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能用到百分数?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既让学生瞬间回顾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制造了一个积极动脑的气氛,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中来。⊙自学探究课件出示例题。笑笑家20__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55%,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4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师:例题呈现的就是生活中用到百分数的事例,请同学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1.自学指导。(1)尝试画线段图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3)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2.学生独立探索解题方法,教师巡视指导。3.引导学生对比教材93页的方法,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4.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5.展示解题过程。(1)指名板演解题过程。方法一解:设笑笑家20__年的总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55%x-45%x=62010%x=620x=6200方法二620÷(55%-45%)=620÷10%=6200(元)答: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6200元。(2)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生1:为什么设笑笑家的总支出是x元?生2:“55%-45%”表示什么意思?生3:为什么用“620÷(55%-45%)”呢?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指导学生独立探索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自学空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解决问题后对照教材,不仅能验证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而且也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与同桌的交流更优化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二、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三、操作探究算理。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算式)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五、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结合生活实际,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1.揭示课题课件出现:摩天轮、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观察物体的旋转,并感知旋转现象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知旋转现象,建立旋转的表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师:刚才,同学们反复地提到“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用语言描述这些物体是怎样旋转的。还可以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物体的旋转。体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旋转。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那到底什么是旋转呢?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出旋转含义,并板书。师:今天咱们就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和风车开始研究吧!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把学生的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内化为学生的知识。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42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