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数学精编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数学精编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数学精编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中数学优秀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二)能力训练点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整体感知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若一组直角三角形有一个锐角相等,可以把其顶点A1,A2,A3重合在一起,记作A,并使直角边AC1,AC2,AC3……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斜边AB1,AB2,AB3……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样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独立证明:易知,B1C1∥B2C2∥B3C3……,∴△AB1C1∽△AB2C2∽△AB3C3∽……,∴形中,∠A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练习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四)总结与扩展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参考资料,少熬夜!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正、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四、布置作业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五、板书设计初中数学优秀教案2教材分析: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计算的知识。学情分析: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征。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参考资料,少熬夜!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板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问题6.在方程ax+bx+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况;④当a≠0,b-4ac≥0时,x1+x2=,x1x2=。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观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教学反思: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示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锻炼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选择,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查,是考试的热点,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注意引导。初中数学优秀教案3教学目标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参考资料,少熬夜!如何探索研究问题。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3、关键:。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教具准备三角板、卡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突破口。(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180°+180°=360°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180°×4-360°=360°3、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提出阶梯式的问题: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一二组)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三,四组)那么n边形呢?完成后填表:n边形3456.。.n分成三角形的个数1234.。.n—2内角和。.。.4、及时运用,掌握新知:(1)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度(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3)一个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________,那么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___通过学生动手去用分割法求五(六)边形的内角和,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归纳出n边形的内角和。三、点例透析运用新知例题:想一想: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呢?四、应用训练强化理解4、第83页练习1和2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五、知识回放课堂小结提问方式: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多边形内角和计算是通过转化为三角形。六、作业练习1、书面作业:2、课外练习:初中数学优秀教案4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中考考纲中规定的必考内容,它对整章节教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梯形会有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作用。(二)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是梯形的判定及应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和五种基本辅助线。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使学生在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⑵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们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思考与创造的乐趣,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愉悦;参考资料,少熬夜!(四)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成三个层次:1、掌握梯形的定义,认识梯形的其他相关概念;2、熟练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3、通过实际操作研究梯形的基本辅助线作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灵活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原因是解决梯形问题往往要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来处理,经常需要添加辅助线,对于刚刚接触梯形的学生难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往往会有题目一讲就明白但自己不会分析解答的情况发生。为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为:努力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突破——以学生主体观念突破教师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突破课堂
本文标题:初中数学精编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47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