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商业模式案例分析(通用4篇)
关于商业模式案例分析(通用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关于商业模式案例分析(通用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第一篇】一年半的时间里,在北京、上海和宁波三地的一共开设了13家线下体验店传统零售企业坪效:≤万元/年.M2盒马鲜生坪效:≥5万/年.M2à10万/年.M23KM内,下单后30分钟送达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线上订单与线下订单比例达到7:3,并且已经实现单店盈利。线上商品转化率为35%盒马APP的6月活跃用户数达到万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第二篇】①从用户属性角度看,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侯毅曾表示,盒马鲜生的目标用户是25-35岁的围绕家庭的互联网用户,集中在女性。②男性用户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采购场景中热情较高。现阶段在线下门店使用盒马APP购物消费的人群较多,而在线下围绕家庭场景消费时,还是多以男性用户主导买单行为。③有一定经济基础的80/90后仍然是主要的消费群体。④从消费能力看,中高端消费者占比较高,这与盒马鲜生的消费群体定位不谋而合。随着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零售业态也在的进化中。从最早期的邮购、农村流行的赶集,到大卖场形态、百货店模式崛起,接下来品类专门店开始蚕食百货,购物中心全面升级,最后B2C电商给予百货致命一击......零售形态在不断地自我迭代和进化。纵观国际上的零售业态,也正在发生很多新兴的变革,总体上的特点是零售业态大融合,各种模式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功能、多目的、多流量的全新零售物种。接下来将会逐步介绍过去一年中在中国创新实践的各种新零售、新物种。盒马模式,仓店一体的双向流量零售杀手传统超市的动线设计就是为了增加顾客在门店的停留时间,接触更多的商品,相应的O2O店内分拣效率就非常低。而且生鲜运营的最大难点是物流成本高、损耗率高。采购共享、仓储系统共享、客流订单共享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在生鲜电商兴起之时,烧掉巨大的资金投入后却毫无效果,单纯的生鲜B2C电商模式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一方面原因冷链物流成本很高,像牛奶、蔬菜、面包、水果这些居民日常高频消费的低价、短保质期的商品,B2C生鲜电商很难做,因为流量成本非常高,客单价低,很难覆盖物流成本,这是这个商业模式天然的缺陷。另一方面,B2C生鲜电商短保质期的商品损耗无法有效控制,导致最后品类越做越窄,只能够卖一些高价商品,而无法解决消费群体日常消费的痛点。因此,新零售的原始模型,——“盒马鲜生”,从出生开始,基因里面就有一种设计思维——致力于解决B2C生鲜电商的核心问题。盒马鲜生像一家超市,但在这个4000平方米的购物场景中,还设置了占地面积40%左右的餐饮体验区,可以生熟联动。表面上看,盒马鲜生是一家门店,但门店后面还“隐藏”着一个物流配送中心,支持线上销售。其核心逻辑是“仓店一体”,既是一个门店,也是一个仓库。所以毫无疑问,这是一家线下的物理门店,但是实时更新的电子价签保证了与线上价格统一,透露出这是一家有着强烈互联网基因的企业。门店内的餐饮区可以给消费者增加到店的体验感,消费者产生信任后,门店又能将多数快消品类通过APP实现线上销售。所以,新零售就是看上去似像非像却从来没见过的商业形态。20xx年1月,自营生鲜类商超,支付宝会员店盒马鲜生在上海金桥广场开设了第一家门店,面积达4500平方米,很快实现了年平效5万元。经过2年多的发展,上海的门店数量迅速增加,并已经扩张至宁波、北京、深圳等城市。新零售的核心在于线上线下融合,更好地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并以此来构建新的商业体系。因为无论对新零售做出怎样的定义,不可回避的一点是,新零售面向的目标群体是“80后”“90后”,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是不同于上一代人的生活场景,这一点又决定了他们的消费习性。比如做饭已经不再是“80后”“90后”群体每天的必做事项,因此提供给他们的生鲜食品就应该是小包装,新鲜方便、便于烹饪、一次性消费完。盒马鲜生设计的关键业绩指标有三条:1.线上销售单数一定要超过线下单数,因为再造一家传统超市是没有意义的。公里内的线上订单量要实现每天5000单以上。3.线下要为线上引流。这家以“吃”品类为主的全渠道体验店,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双向流量整合。物流仓储作业前置到门店,和门店共享库存和物流基础设施,店内部署了自动化物流设备,可进行自动分拣,效率极高,基本能达到3公里内30分钟送达的及时配送承诺。盒马鲜生顶层设计的目标之一就是降低配送到家的冷链物流成本,提供生鲜全品类的商品服务。盒马鲜生门店的上方铺设了全自动悬挂链物流系统,这样能够第一时间分拣店中陈列的商品,快速送到后场出货。门店的后场更是一个交织的传送系统,传送线上的保温袋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进,把会员线上选购的商品传送到集中的分拣台进行统一配送。门店里有冷藏库、冰库等冷链,以切实践行“新鲜每一刻”的品牌理念。盒马鲜生有3000多种商品,包括肉类、水产、水果、南北干货、米面油粮、烘焙、熟食、烧烤以及日式料理等。为了配合精品超市的定位,店内还设有精品百货、鲜花等商品区,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体验为王,餐饮是最好的低成本流量入口。餐饮是一个天然的社交场景,为了得到好的餐饮体验,消费者会去门店消费。在体验方面,盒马鲜生借鉴了意大利的Eataly超市和中国台湾上引水产模式。门店内设有多个餐饮品类和餐饮区,消费者在店内选购了海鲜等食材之后,可以即买即烹,直接加工,现场制作。这个模式不仅深受消费者欢迎,提升了到店客流的转化率和线下体验,而且通过生鲜品类和餐饮制作深度结合,解决了生鲜经营中最难的损耗问题。“强制”要求消费者下载盒马鲜生APP成为一个“撒手锏”,到店客户通过绑定支付宝即成为会员,通过支付宝的实名认证信息,盒马鲜生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客户数据库,这使得实体店能够变成大数据。APP主营生鲜、食品配送,基于本地门店发货。盒马鲜生通过电子价签等新技术手段,可以保证线上与线下同品同价,通过自动化物流设备保证门店分拣效率,最终实现顾客通过APP下单后30分钟送达。盒马鲜生也在不断完善品类,未来将会在平台上推出SOS(日常急救)商品频道、C2B预购频道以及更多的自有品牌。新零售是顶层设计,需要一整套零售体系的重构,比如商品规划、服务与体验、物流、支付、信息系统和团队等,这并不是能在短期内模仿的。所以盒马鲜生不是要开一个传统的以销售为导向的线下超市,而是要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统一会员,统一库存,统一价格,统一营销,最终实现双向导流的封闭循环。总之,可以将盒马鲜生模式看作阿里提出新零售的基础实验,它是一个不断自我迭代的零售创新进化的超级物种。20xx年3月,阿里研究院给出了新零售的定义: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零售的本质是无时无刻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的“内容”。按照阿里报告的表述,新零售将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零售变革,它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消费方式逆向牵引生产变革,将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优化资产配置,孵化新型零售物种,重塑价值链,创造高效企业,引领消费升级,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业态。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第三篇】商业模式专家,北大教授魏炜说: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而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利益相关者,优化交易结构,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盒马鲜生”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1.传统超市的交易结构是什么?店铺租金,一直是传统超市绕不过去的大山,所以他们最看重“坪效”:每平方米的店铺,一年创造多少收入。它的“交易结构”是:坪效=线下收入/店铺面积。2.而盒马呢?它本质上是把盒马定义为了“被线下门店武装的生鲜电商”,强调了电商的主体性,所以盒马的“交易结构”是:坪效=(线上收入+线下收入)/店铺面积。3.到20xx年1月,盒马在全国开了25家门店。营业半年以上的门店,线上收入,真的超过了线下;甚至有些门店,线上收入已经是线下的2倍以上。盒马的坪效,也因此总体做到了传统生鲜超市的3-7倍。商业模式案例分析【第四篇】过去最传统的业务是线下业务。比如零售业,批发零售业就是开超市。固定产品或服务有多少货架卖多少产品?从2003年非典开始,这项业务被网上业务干掉了。或者被网上业务挤压,就成了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就是货架开始无限。顾客可以开始全天候购买,比如天猫超市。但从这几年开始。又发生了变化。线上回归线下,做一个全新的生意,对于同行的生意,也就是现代的商业模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有足够的货架。二者相互打通。这个可以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线下现场购买服务,然后线上零售。这就像盒马鲜生这样的新物种,很多。然后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的市场情况下。传统超市,天猫超市,盒马等超市,哪个更有生存能力?这是现代对冲公司权限的逻辑和模型。今天这个生意的逻辑很明显。盒马这种商业方式。不管今天市场不太平,都没有被挤压。他的生意还是很好的,大家都去线下点菜做饭。然后在家可以直接买,半小时到。今天受疫情影响,线下店铺无法聚集,大家去超市都很担心。同样,盒马也有能力提供这种服务,也有能力让客户购买和提供这种服务。
本文标题:关于商业模式案例分析(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74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