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范例4篇】
好范文解忧愁1/29《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范例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范例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树立正确就业观,以及劳动者依法拥有哪些权利。2、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分析就业形势的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择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就业和劳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2)使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等精神。(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好范文解忧愁2/29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三、课前准备多媒体四、课程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回顾第一目有关企业的主要内容,引出第二目关于劳动就业的问题。导入新课由生产三要素中劳动是决定性力量引出对劳动者的学习必要性,通过图片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展出农民耕田、工人生产、老师上课、主持人主持联合晚会四幅图片,说明劳动创造物质,创造文明,创造富足,推动历史的发展,劳动最光荣。1、劳动与就业(1)劳动创造历史,劳动最光荣通过图片,指出在我国,劳动者从事不同的生产劳动,分工虽然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都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列举年的最新就业数据和社会现象说明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如国企职工下岗、农民工进城、大学扩招、就业难等)。引出我国就业严峻的三个方面的原因:①人口总量劳动力总量较大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矛盾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适应列举数据说明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缺工现象。让学生认好范文解忧愁3/29识到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性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探究活动:老李自从下岗之后,就拿着微薄的救济金一直在找工作。许多热心人也帮他介绍过几次。但他不是嫌累、嫌工资少、嫌离家远、嫌地位低,就是嫌与他那个适用面很窄的技术不对口,因此一直没找到工作。设问:人们为什么要就业?选择职业时,我们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老李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巨大就业压力,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略)(3)就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劳动者: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社会:①就业是安国之策。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进行。③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好范文解忧愁4/29选择:就业有利于()(1)社会生产顺利进行(2)促进经济发展(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a、(1)b、(1)(2)c、(1)(2)(3)d、(1)(2)(3)(4)讨论p48漫画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哪里?误区何在?如果自己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办?(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一)国家:①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根本途径)②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再就业工程,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2)劳动者:劳动者应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文化、技术素质;转变旧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择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分析p47漫画:好范文解忧愁5/29生活中“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怪现象,原因在哪里?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劳动者权利的意义①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②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之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2)劳动者的权利的内容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岗位外,不提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妇女的录用标准。”(3)劳动者权利的维护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好范文解忧愁6/292)权利是义务的保障,义务是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下列理解错误的是()(1)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目的(2)没有权利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无所谓权利(3)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4)先履行义务,后享有权利a(1)(2)b(3)(4)c(1)(4)d(2)(3)②劳动者维护权益的依据《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劳动者维护权益的途径1)投诉、协商2)申请调解、申请仲裁3)向法院起诉(4)、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国家:①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二)用人单位: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自觉遵守劳动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好范文解忧愁7/29(三)劳动者: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巩固小结略课堂练习略《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第二篇】一、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一)地位: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本单元起着决定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与交换,又提供了制度背景),劳动者是生产的微观主体之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与就业状态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当然包括现在的在校中学生,未来的劳动者与建设者。就江苏省而言,在创业意识上也与其它省份不一样,如浙江省、东北诸省等,就江苏省苏南、苏中与苏北也不一样。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促进江苏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二)前后内容的联系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消费与生活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于消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学生对第一单元的学习稍容易些,而生产往往具有隐性因素,对于劳动与就业,以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学生还处于不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更没有理论高度。因此,相对于第一单元来讲,第二单好范文解忧愁8/29元有更大的挑战性。但同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不能以想象的学生(平均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判断:教学重点:1、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2、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3、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维权途径教学难点:1、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劳动者失业现象(尽管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但在企业的兼并与破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这一现象;在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时也含有这方面的内容,见书本P48所举的例子)(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一直把劳动者失业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失业现象在我国社会已成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2)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是必然的逻辑。独立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一定量的劳动者失业现象的产生,否则市场经济就不能成立。同时,发展中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也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劳动者的失业。所以,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好范文解忧愁9/29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我国现实社会,部分劳动者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失业的劳动者在数量上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可达到社会难以承受的程度,不可演化为社会问题;(4)同时,就业乃民生之本,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因此,国家、社会、用人单位对失业的劳动者应依法给予必要的扶助,特别要建立健全失业保障制度,并努力为失业的劳动者重新就业或创业创造条件,失业的劳动者自身也应更新观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辟新的就业途径或自主创业。2、如何看待我国现实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1)剥削是一个经济范畴、历史范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地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也就是消灭剥削制度。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但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2)目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已经消灭,但我国的现实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我们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是一种必然。而在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企业主以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雇工剩余劳动的剥削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说,剥削现象的存在在我国现实好范文解忧愁10/29社会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允许其存在正是为了创造其退出历史舞台的条件。(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已载入《宪法》,正当的剥削行为受法律保护、政策支持。不正当的如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剥削行为,为法律、政策所不容。同时,合法经营并对社会有贡献的私营企业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他们与雇工之间存在着平等、合作的关系。(4)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同时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监督,促进其健康发展。(四)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1、适当删减(对于旧教材的知识,而新教材删除的部分,绝不再提及)2、适当补充知识(对于新教材对旧教材的更新提法,应作说明,可适当阐讲,例如劳动与劳动力或劳动者的区别:创造财富的要素是劳动不是劳动者,或者说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由此显出劳动的光荣、就业的重要)3、适当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按新课程理念与新教材的编排程序,坚持归纳法呈现知识、以指导——发现法来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量少用演绎法。)4、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对新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如有关就业问题以及择业观教学、创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与后面的综合探究活动《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好范文解忧愁11/29结合起来)二、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意图:(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按新课标的要求,完成三维目标的设计,并组成不定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就业途径与创业方式以及劳动者的法定权益及其保护途径、方法。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获得对就业选择能力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和正确的择业观,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二)教学结构的设计:1、课堂教学部分按本单元的标题分为三大线索:生产——生产的制度背景(发展生产的意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劳动——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与劳动者(公司的分类和经营;劳动和就业)经营——投资方式的选择(储蓄、股票、债券、保险)2、活动教学部分:(见后面)三、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策略:(一)着眼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1、在教师讲授过程中,以归纳法为主的:好范文解忧愁12/29这是符合教材编写的要求及从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我们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的。所以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如:以案例、漫画、图表等形式引导——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交流——得出结论。例如:李师傅的下岗再就业案例
本文标题:《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2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