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4篇】
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4篇】书中自有黄金屋。参考下载完作品后,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作品的情节走向,每天写读后感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在写作品读后感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也许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就是您要找的,相信您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第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多少人都能朗朗上口的《弟子规》,可这其中的道理,又有几个人懂得?这其中的要求,又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弟子规》中有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叫你的时候,就应该立即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去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拖拖拉拉,更不能偷懒。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牢记在心里,父母批评你,一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你必须虚心接受。说得真好!难怪俗话会说:百善孝为先。这几天,我刚好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孝道的意义非凡。而今天下午在放学的路上,我就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这是一个特别爱高高地扎着丸子头发的小女孩,圆圆胖胖的脸,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起来特别可爱,估摸是读二三年级了吧。也许是住得远,几乎每天我都会看见他在校门口旁边商店的屋檐下等她妈妈来接。这天,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都跑到屋檐下躲雨。几分钟过去了,十几分钟过去了,雨还是噼里啪啦地下个不停。很多同学被送伞来的家长接走了,只剩下我们几个焦急地等在原地。我也忍不住猜测爸爸妈妈为什么那么久还不来接我,抱怨着烦人的鬼天气。可不经意回头一看,那个小女孩却静静地靠在墙壁上,抬头仰望,眼角带着淡淡的笑,仿佛在欣赏什么。“你在看什么?”我好奇地问。“雨。”她轻声回答,声音清脆,真好听。“雨?雨有什么好看的!就是这雨让我回不了家!”她扭头看着我,笑了,又露出那浅浅的酒窝。“当然好看了。你看这雨,晶莹,透亮,像珠子一样一颗一颗从天上掉下来……妈妈,我在这里!”我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小女孩跑了出去。百米之外,小女孩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菜,把妈妈也拉到了屋檐下。“妈妈,看你衣服都湿了,我帮你拍拍。妈妈,你不用着急的,我会乖乖在这里等你的。我不会乱跑的。妈妈,回到家了,你要快点洗澡,别感冒了……”那清脆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而那位衣衫尽湿,却并不显狼狈的妈妈只是微笑,没有多余的话,差点让我弄不明白谁是妈妈,谁是孩子了。瞧,这不就是《弟子规》说的“孝”吗?小女孩做到了,我也懂了。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第二篇】天天清晨,撒满光辉而显得生气希望一片的校园里,伴着悠扬的音乐,便会传来朗朗的诵读之声,整洁而又洪亮。同学们在读什么呢?哦,原来是我们第三实验小学人人都在诵读的《弟子规》。《弟子规》为孔子编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学习《弟子规》(固然他们早已当客成名)?不计其数。就连权力至上的天子也对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脚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常常采纳下属的准确劝谏,先后接受了魏征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作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由于“不亲仁,无穷害。小人进,百事坏。”唐太宗对臣下的意见能够当真听取,择善而从,这在中国历代的封建天子中是无人可比的,正可谓“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时让我们懂得“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弟子规》教育人们首要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糊口中,行为要谨严、言语讲信用。每时每刻对世人都得有爱心,向每个人学习,有仁德情怀。然而糊口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够的地方,记得那一次……我刚熟背完“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就被爸爸叫去吃饭。我一边嗯嗯呀呀地允许着,一边慢悠悠地走出房间,然后慢腾腾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到餐桌,还东张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觉间,当回过神来时,才发现碗了多了好多菜:红萝卜、大白菜、香菇……好像把白米饭也压得喘不外气来,简直就是喧宾夺主嘛,我满脸不兴奋,情不自禁把碗里的菜统统夹回盘子里。爸爸此时又开始了他的说教:“吃不能只是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这些菜富含维生素……”我最怕听爸爸的“经书”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归原碗”,皱着眉头委曲“一扫而光”。可是,一旦有机会在串串香眼前,我却是表现得那样“贪婪”,一连可以挑十几串,风卷残云地吧唧吧唧嚼得欢。由于这样的“垃圾食物”若非特殊情况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让我碰触的,可我就是嘴馋,怎会不掌握机会狠狠地一饱口福呢?现在你该知道我为什么长得高却长得瘦的缘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别是对吃生果,从来都不主动,最让爸爸妈妈头疼。我可是在妈妈使出浑身解数后才开始慢慢喜欢上香蕉、草莓、奇特果、橙子、甘蔗的呢。“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相信在《弟子规》的不中断感化下,在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辈们的关怀教导下,我一定也会对最近被评为全球十大健康食品之首的苹果情有独钟的,对富含维生素A、B、C的青菜来者不拒的,由于它——《弟子规》乃是我成长之路的良师益友也!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第三篇】在假期里面,我学习了《弟子规》,这本书不但让我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还学到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方法。其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父母让我们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这段话让我明白了,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但只是在文字上做文章,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会成什么人才呢?只知道努力去做,不读书,不求真理,任凭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从这段话上我也知道了一个纸上谈兵的历史故事。就是说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告诉我们清早要早起,晚上可晚点睡,人生短暂,一转眼间就到了老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时光,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漱口,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以保持干净,这些道理我不但知道了,而且还做到了。另外在这本书中,我也学会了许多生字词,比如“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瞧,这些生字,我之前都不认识,现在不但认识了,而且还知道了它的意思。我喜欢这本书,他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它是一本国学经典,它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弟子规》读后感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不足。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第四篇】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文标题:关于弟子规的读后感【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89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