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标准化作业企业诊断诊断,是医学上常用的术语,其含义是以观察、把脉的方法判断病人的病情和病因,并开出治疗处方。诊断借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上,就形成了企业诊断。企业诊断,是由具有丰富经营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与企业有关人员密切配合,应用科学的方法找出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建议);当受诊企业接受改进方案(建议)后,则负责培训人员,帮助指导企业实施改进方案。综上所述企业诊断任务有三项:一是帮助企业找出或判断生产经营上的主要问题,找出主要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二是指导实施改进方案;三是传授经营管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培训各级管理干部,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素质。作为顾问,真正唯一值得去做的工作是教育----教会客户及其下属人员自己能更好地进行管理。“不光是送给你一条鱼,更重要的是教会您钓鱼的方法”。企业诊断已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服务行业。企业诊断与企业咨询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企业讲,企业咨询就是请别人在生产经营上给予忠告性的帮助;企业诊断则是咨询机构或经营顾问,为了完成企业咨询的委托到企业进行调查诊断,帮助企业找出并指导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欧美习惯地称为“企业咨询”,日本则习惯地称为“企业诊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诊断的含义,将上述内容加以归纳来表述(详见图9--1企业诊断含义示意图。)图9-1企业诊断含义示意图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与企业诊断1.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含义质量体系审核的含义。ISO8402:1994术语标准没有单独给出定义,只对质量审核给出了定义,但它包含了质量体系审核。ISO8402:1994对质量审核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体系审核有内审和外审之别,不管是内审或外审,都是对实际开展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计划文件的检查和评价。管理评审的含义。管理评审实际就是质量体系评审,ISO8402:1994标准规定的定义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评价”。管理评审是以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为评价基准,对体系文件的适应性和质量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体系审核的结果有时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即管理评审要对体系审核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2.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和企业诊断的异同从上述三者的含义来看,三者最大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调查、评价、提出问题,促使企业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素质;其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在于它们检查、评价管理工作的范围和要求不同。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的检查、评价范围,仅限于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方面,其范围较窄。而企业诊断则包括了企业经营战略和生产经营的全部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仅是其诊断的一个方面。企业诊断的由来和发展企业诊断起源于美国,美国称之为管理咨询。美国早在十九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管理咨询服务。当时的欧美企业,往往资产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由于这些人中有些不善于经营,致使企业萧条,甚至濒临倒闭。为了摆脱困难的处境,往往求助于社会上的技术咨询机构,请这些机构派专家或经营顾问到企业进行诊断。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中小企业为了同大企业竞争,但它们又缺乏人才,只好求助于社会上的技术咨询机构,对企业进行诊断。在这种需求形势下,企业诊断就在欧美国家逐步地发展起来。目前美国已有咨询公司2500多家,一些大型咨询公司的分支遍及世界各地,还有数以万计的个人咨询服务站,每年营业额高达20多亿美元。日本的企业诊断,是学习欧美的做法,近十几年发展很快。日本企业诊断发展快的原因,与美国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的原因相同。日本中小企业约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占企业总人数的70%左右,占全部企业销售额的50%,它们在日本工业中占有企业诊断进行诊断实施指导调查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设计改进方案,提出诊断报告。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帮助指导实施具体的实施方案。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这些企业生活福利条件差,同大企业相比,人材相当缺乏,无法同大企业竞争。日本政府为了控制大企业垄断,扶持中小企业,提倡企业诊断制度。194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诊断实施基本纲要》。由于政府提倡,再加上诊断确实有效果,所以企业诊断发展很快,很多以诊断为职业的民间团体也就应运而生。到八十年代后期,日本从事企业诊断的经营顾问和诊断士有3万多人,这些人都是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又经过一年的专门训练,结业时经过严格考试合格后,发给诊断士资格证书。日本的企业诊断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企业诊断是随着TQM引进的。原机械工业部是我国开展企业诊断最早的部门,早在1981年,机械部就曾对成都量刃具厂、南京第二机床厂、上海变压器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过诊断。以后,中国企协、中国质协以及各省市和各行业协会都增设了咨询机构,开展过企业诊断,只不过当时都是为了创省、部、国家质量管理奖而进行企业诊断的。1991年创奖停止,企业诊断也就随之减少直至停止。到1993年,为了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和进行体系认证,企业需要诊断,社会上随之出现了为了贯标认证的咨询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几十家。近一年多来,诞生了若干个指导企业搞好经营的顾问公司。它们服务的领域和范围虽然不同,但都是社会上的咨询服务机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指导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顾问公司将会迅速地发展增多起来。企业诊断的重大意义企业诊断可使企业知已知彼,针对存在问题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采取对策措施。因而企业诊断是一项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重要活动。特别是对处于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的中国企业,更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企业诊断对企业生产经营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一)促进管理改善,提高经营成效水平开展企业诊断,特别是企业最高领导者亲自主持的企业诊断,就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运作的现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强项、弱点和问题点都可掌握的一清二楚;企业领导就可使企业经营扬长补短,就可针对问题点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运作成效的水平。(二)对企业实施年度经营方针和目标,会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领导主持对年度方针目标实施进行诊断就可掌握年度方针目标进展情况,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通过印发诊断报告,提出的改进建议和企业领导提出的要求,就可对实现年度经营方针和目标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提高目标的实现率。(三)为企业发展策划提供必要的依据企业制订或调整经营战略和编制企业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现状和自身的条件是重要的依据之一。通过企业诊断和编写的诊断报告,就可满足企业发展策划的需要。(四)弥补企业领导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企业领导希望企业生产各方面都能作到出色,但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能力所限,很难亲自去各个经营工作领域中进行调查和推动。通过企业诊断,就可为领导提供各个经营领域中存在主要问题和改善的方案。这样,就可弥补领导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五)企业领导亲自诊断的四点好处企业领导为了主持诊断就必须学习拟诊断领域的专业管理知识,从而促进企业领导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企业领导亲自诊断深入企业各个领域进行调查,从而可掌握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那些有问题而平日下属不愿汇报的实际管理情况。通过企业领导亲自诊断,深入基层交谈,使领导与员工的关系得到改善,密切了干群关系。由于企业领导平日工作忙,基层领导和员工很难与企业领导有机会接触。企业领导亲自诊断深入各部门进行调查,与基层领导和员工研究改进管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对员工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企业诊断的方式企业诊断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企业内部人员的诊断和企业外部人员的诊断两种。而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的诊断又可具体各划分为3种。企业诊断方式见图9--2所示。图9-2企业诊断的方式示意图企业内部人员诊断和企业外部人员诊断各有其优缺点。企业诊断方式企业内部人员诊断企业外部人员诊断企业专业主管领导者进行的诊断。企业经营顾问进行的诊断。企业需方人员进行的诊断(选择分供方)。体系认证前的诊断(或称预审)。咨询机构进行的诊断。企业内部人员诊断除具有上述“企业诊断的重大意义”的好处外,还有费用低、诊断时间安排企业能自主、介绍情况的时间短等优点;其最大的缺点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上的问题往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不易发现问题。企业外部人员诊断,其优点是客观公正,冷眼观察,易于发现问题,其缺点是费用昂贵,诊断时间需协商,介绍情况的时间长,特别是现在国内有些咨询机构的咨询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提出的改进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致使企业花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而得不到预期的效果。TPM(TotalProductionManagement)—全面生产管理第一部分0.序言。TPM(TotalProductionManagement)——全面生产管理-------------揭示的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以组织(Oranization)为脉络,以现场(Workshop)为背景,以人力(Manpower)为核心,以4M(Man、Material、Machine、Method)为对象,以管理(Management)为手段,以产品(Product)为结果,中间涉及到教育、技术、品质等专业领域。理解并掌握TPM技法,对于一名生产管理者----------下至组长、线长、班长,上至主管、经理、厂长——无疑是一项通向成功管理的重要基本功。1.生产管理的基本业务生产是从原材料到完成品的转换过程。不同的企业对生产管理业务有不同的划分,它们之间的差主要体现在生产管理者的责任与权力范围之上。不管是哪一种划分方法,只要它有利于生产快速度高质量地完成,那么它就是一种好的业务规定。一般来讲,生产管理的基本业务包括:1、树立生产计划。这里所说的生产计划主要是指月计划和日计划。原则上,生产部门要以营销部门的销售计划为基准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否则在实行时就很可能会出现产销脱节的问题——要么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出货,要么是能出货的产品却没有生产,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会给企业带来浪费。当然,由于市场本身瞬息万变,所以营销部门有时也无法确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计划。这时,生产部门就要根据以往的出货及当前的库存情况去安排计划。最后还要记住,生产计划做出来后一定要传达给采购部门以及营销部门。2、把握材料的供给情况。虽然说材料的供给是采购部门的职责,但生产部门有必要随时把握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库存数量,目的是在材料发生短缺前能及时调整生产并通报营销部门,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不足所带来的损失。3、把握生产进度。为了完成事先制订的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者必须不断地确认生产的实际进度。起码要每天一次将生产实绩与计划作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差距并树立有效的补救措施。4、把握产品的品质状况。衡量产品品质的指标一般有两个:工程不良率及出货检查不良率。把握品质不仅仅要求生产管理者去了解关于不良的数据,而且更要对品质问题进行持续有效的改善和追踪。5、按计划出货。按照营销部门的出货计划安排出货,如果库存不足,应提前与营销部门联系以确定解决方法。6、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单纯技术工作不同的是,生产管理者要对自己属下的广大从业人员负责,包括把握他们的工作、健康、安全及思想状况。对人员的管理能力是生产管理者业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7、职务教育。要对属下的各级人员实施持续的职务教育,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预防某些问题的再发生。为了做到这一点,生产管理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因为他不可能完全聘请外部讲师来完成他的教育计划。当然,生产管理的业务规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生产的规模以及它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权变。但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管理业务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作为生产管理人员,他面对的事务很多,如果对自身业务不够明白,那么就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2.生产管理的组织构成(2000-04-26)正
本文标题:b标准化作业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9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