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读完西游记的感悟【通用4篇】
读完西游记的感悟【通用4篇】想要将想法表达出来,就要着手写一份观后感,写观后感时,只有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和实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我们写观后感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有请参考下载栏目网友为您分享的“读完西游记的感悟【通用4篇】”,请参考下载,或许对您有所帮助!读完西游记的感悟篇【第一篇】《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最后,如来给他们封了佛。故事里有许多人物,有厉害的孙悟空、贪吃的猪八戒、聪明的沙僧和胆小的唐僧。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它神通广大。面对十万天兵天将的进攻,毫不畏惧,打得天兵天将措手不及,落花流水。这本书是明朝的吴承恩写的。他把故事写得十分动人、惊险、有趣。书里写了孙悟空和妖怪比法宝,斗法力。但是,最终还是邪不压正,全都败给了孙悟空。我十分敬佩吴承恩,因为他把孙悟空写得神通广大,无人可敌,十分传神。我真想变成,花果山上那开心的孙悟空。整日和猴群们嬉戏,玩耍,不要总是做那让人苦恼的作业了!读完西游记的感悟篇【第二篇】东胜神州的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长期受天地日月精华的滋润,逐渐有灵通之意,孕育出一个仙胞。石头崩裂,蹦出石卵,见风后变成了一个石猴。石猴在山涧源头找到了“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王。石猴过着快乐无拘无束快活自在的生活,但想到生命的无常,心中烦恼无比,希望寻求到长生不老的方法。于是拜别猴子猴孙,登上小筏,漂过大海,穿过南赡训州,来到了西牛贺洲,经一樵夫指引,石猴来到了“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傅,起名为“孙悟空”。经过十来年的学习,孙悟空学到了一身本领。是呀!大自然不仅孕育了孙悟空,还酝酿着万物、哺育着万物、滋养着万物......,所有的生物都受着她的恩泽。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我们有过不计其数的感动,同时感受着她的宁静之美、神奇之美。大家看了石猴出世,再给大家欣赏一下石树,我们的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地创造万物。所以我们作为人类一定要像母亲一样好好保护她。面对现在的环境,全球变暖,联合国每年都召开会议,讨论大自然的变化,寻求保护措施,更好的爱护我们的家园。这样她才会更加呵护我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从自我做起,从可以做到做起,拒绝白色污染,用可以重复使用的布袋,器皿等代替一次性物品开始,减少白色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大自然母亲。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应好好珍惜,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价值。我们的孙悟空本来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心存志向,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方法,千里迢迢,不畏艰难险阻,拜师学艺,这种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这种精神孙悟空昼夜殷勤学有所成,为后续的辅佐唐僧取经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只有身怀绝技,拥有一项本领,才是立身之本。虽然我们学不得长生不老、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不能陪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但我们可以学习创新技术,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做多才多艺为社会尽微薄之力的有用的人。前几日,全球首个AI主播已上岗,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不被机器人所代替。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如果学到真本领也不能桀骜不驯,坚持脚踏实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身。读完西游记的感悟篇【第三篇】《西游记》乃明朝作家吴承恩所著,为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故事围绕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展开,主要讲了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斩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历尽磨难,靠他们的真心和诚意,以及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终于走到西天,求得真经。这种精神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就让我对书中的几个主要任务一一做个小小的点评。孙悟空是全书的主角,所有人物中,我也最喜欢他。他智慧善良,忠肝义胆,更爱打抱不平。不管是妖怪、坏人,他见一个打一个,见一对杀一双,但对好人从不冤枉。他为唐僧出生入死,一心保他到西天。打白骨精那次,唐三藏肉眼凡胎不识妖怪,硬要将他贬回花果山,他非但不怨恨师父,反而叮嘱沙僧好好保护唐僧。后来唐僧有难,他更是不计前嫌,挺身相助,更见那一颗可贵的忠心。再者,孙悟空何等威风,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让多少天神跪拜求饶,他虽屡开杀戒、猴性顽劣,可在大是大非上,他又比谁都清楚。这样一个人物,谁都会喜欢的吧。对猪八戒我是又恨又爱。那呆子缺点可真不少:贪美色、贪嘴、整日价想着分行李、多嘴、挑拨是非。可气啊,三打白骨精的时候,是他胡言乱语弄得唐僧赶孙行者的,那会儿,我可讨厌他了。不过猪八戒也有可爱的时候。大难临头之时,他却也黑白分明、杀敌立功、力保唐僧。重要的是,他知错能改,这一点可喜可贺。我对沙悟净的印象一直不错。他在此书中出场的次数不多,话也不多。可是他憨厚善良稳重。他没有孙悟空的冲动,也没有猪八戒的轻浮,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有分寸。我觉得他不应该当老弟,当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兄长岂不更加合适?我对唐僧这和尚着实没太多好感。瞧瞧全书他对孙悟空的态度。前半部分多为怀疑,动不动就要逐他回去。他将要吃他的白骨精当作好人,却将忠心耿耿的悟空视为恶徒。后半部分则过度依赖,他其实就将悟空视为保镖,师徒情分倒显淡了。不过他倒真是个好和尚,也有韧劲,有毅力,这一点倒真叫我佩服,他是位慈悲的长老,好人总叫我讨厌不起来的。总的来说,我挺喜欢《西游记》的,那精彩绝伦的人物,那扣人心弦的情节无一不令我心动神驰。林子淇读完西游记的感悟篇【第四篇】大年初二(跟朋友)和初五(跟老妈),我去看了这个电影。总体来说,这个电影还是不错的。首先,必须说的是,这是一个“戏保人”的故事。因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里很精彩的一段。观众对《西游记》和这个故事亦都很熟悉喜爱。电影选择了这则故事,占了先天的优势。这个电影,严格的说是《三打白骨精》的一个“改编版”。观看时,不必把它当作《西游记》的著作来看。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依托于《西游记》一则故事而讲佛理的神话电影。可以看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对于佛学是有一定知识的。这体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白骨精出场时是一股白烟,聚之成形,散之成气。白骨精第一次被孙悟空从老太婆身体里打出的时候,是从老太婆脚底化白烟跳走的。佛书上说,死后下地狱的众生,是从脚底离开肉身的。而白骨精自己也说,自己就是地狱。白骨精嗔恨深重,千年不得轮回。白骨精吃人时,是吸食人的阳气,而不是像野兽一样生吃活吞。第三打桥段里,白骨精施法将所有的散落的骷髅碎骨聚之成形,成为一个庞大的骷髅作为她的原形——也就是说——编剧理解的白骨精不是具体某具骷髅成精,而是一个抽象的、由冤魂、白骨、贪嗔痴怨感召而成的妖魔。费翔饰演的那个国王,为了解救自己不惜伤害众多儿童,他的行为与妖魔不相上下。这也说明,人虽为人,但若内心凶恶,实与妖魔无二。也就是,今生虽托生为人,但若不注意自己的修为,很有可能会堕落为妖。修行既修心。唐僧在度化白骨精时,讲的道理都是佛理。最后他为度化白骨精让孙悟空打死自己,表现出的正是地藏王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与慈悲。不过,这个情节是与原著不符的、完全杜撰的。陈慧琳饰演的观音菩萨在云端现身时是赤足。这是符合佛学里菩萨形象的。后面菩萨劝孙悟空救唐僧所说的那些话,很有佛理,道明了真相与心相的层次。只是,在个片段里,陈慧琳头上和身上佩戴的金饰,我个人以为,与菩萨身份不太搭,有点沾俗了。总而言之,这个电影渗透了很多佛学的观点与理论,让观众看后,能思考一些道理。这一点已经弥补上了电影是“改编版”的不足。
本文标题:读完西游记的感悟【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695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