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修改后8503风道、运中巷及其切眼工作面规程
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1页矿审批意见本掘进作业规程根据《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编制。矿总工程师陈建平、副总工程师李明国、安监处主任工程师张文胜、技术科科长刘宝昌、陈圣峰、地测科副科长王焕军、机电科副科长李华、煤质科科长马玉新于2009年8月15日在矿技术科进行集体会审。通过集体会审、讨论研究,同意本规程所编写的内容,要求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①施工过程中每次开门、贯通、预透前,要及时编写专项措施。②若现场条件发生特殊变化时,要及时编写补充措施,并认真传达执行。会审单位人员签字:技术科:年月日地测科:年月日通防科(组):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煤质科:年月日安监处:年月日副总工程师: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2页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登记表组织人:传达人:年月贯彻时间听传达人贯彻时间听传达人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年月日姓名成绩签字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3页作业规程复查记录作业规程名称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施工单位掘进三区复查时间参加复查人员签字一、存在主要问题二、处理意见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4页第一章概况第一节概述一、巷道名称:本《作业规程》掘进的巷道为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二、掘进目的及用途:掘进目的是为了形成8503工作面生产系统,满足回采时排水、通风、行人、运输、管线敷设的需要。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巷道设计长度:940m(平距)。服务年限为3年。四、预计开、竣工时间:经矿有关领导研究决定:本掘进工作面自2009年9月开工,预计2010年1月竣工。第二节编写依据一、采区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采区设计说明书为《7500、8500采区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5年8月。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地质说明书为《肥城矿业(集团)公司曹庄煤矿8503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为2009年8月14日。三、矿压资料构造复杂地段及断层交汇处地压将明显增大。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该面井下位于8500采区八层煤东翼第二区段。东至F30断层煤柱线;西至东二采区上山及-120东大巷保护煤柱;南至8501工作面(正在掘进中);北侧为尚未开拓的8505工作面。上覆煤7平均厚1.15m,正在回采中;下伏煤9尚未掘进。地面相对位于太平公路以北190米处,通杨庄矿公路、北牛线和工人村线的下方。仪仙河在本面西部由北向南流过,地势北高南低,曹庄窑厂在本面的东部。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5页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表2-1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一、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层间距:上距煤七38.35m,下距煤九17.34m,下距五灰平均36.69m。岩性特征表表2-2顶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顶直接顶四灰5.79灰色,顶部含泥质,富含动物化石碎屑,中部质纯,含燧石,底部具透镜状层理,f=6~8。伪顶直接底细砂岩6.14灰白色,顶部泥质胶结,含植物化石,以细砂岩为主,夹深灰色粉砂岩条带,呈互层状,f=5~6。二、煤层瓦斯涌出量、瓦斯等级、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该煤层沼气绝对涌出量:0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281m3/min。煤尘爆炸指数为41.45%;煤层无自然发火倾向;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附:850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煤层名称煤8水平名称-120m采区名称东三采区工作面名称8503工作面地面标高(m)+107.31~+108.43工作面标高(m)-98.6~-111.8地面位置地面相对位于太平公路以北190米处,通杨庄矿公路、北牛线和工人村线的下方。仪仙河在本面西部由北向南流过,地势北高南低,曹庄窑厂在本面的东部。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井下位于8500采区八层煤东翼第二区段。东至F30断层煤柱线;西至东二采区上山及-120东大巷保护煤柱;南至8501工作面(正在掘进中);北侧为尚未开拓的8505工作面。上覆煤7平均厚1.15m,正在回采中;下伏煤9尚未掘进。走向长(m)417~426……………421倾斜长(m)33~77……………55煤层倾角(°)13~18……………_________16斜面积(m2)23155该面煤8两极厚1.63~2.25,平均厚1.81m,f=1.5,上部含一层平均0.2m厚的炭质细砂岩夹石,较坚硬,f=6,为复杂结构、稳定的中厚煤层。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6页第三节地质构造该面地处CF6断层北侧;煤层倾向N9°W~N41°W,走向变化较大;煤层倾角为8°~10°,平均9°。本面地质构造复杂,CF6是一条走向正断层,落差为2.8~3.5m,将对本面掘进产生一定得影响。本面掘进不受岩浆侵入体、岩溶陷落柱和古河流冲刷的影响。断层产状参数表表2-3构造名称构造性质产状(褶曲轴面)对掘进影响程度揭露控制情况倾向(°)倾角(°)落差(m)CF6正断层13450~4小7501面回采过程中揭露第四节水文地质一、主要含水层:1、四灰厚4.91~6.41m,平均5.79m。该区四灰处于裂隙带范围内,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与下伏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开拓-120m水平以上的东一、东二采区时,经-120m水平石门打钻疏放四灰水133m3/h,共疏放了三个月,总放水量11970m3,降低水头183m。现-120水平以上已基本疏干;-120水平以下在掘进西三、西四采区八层下山时,局部有少量顶板淋水,水量1~3m3/h,随巷道的延深逐渐消失;在掘进-280m水平西翼付巷时,顶板淋水最大5m3/h,后慢慢减小;在掘进东三采区8500运输下山时,顶板淋水最大2m3/h,后逐渐消失。在850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局部顶板淋水最大0.5m3/h,预计该面在掘进过程中,局部顶板四灰会有少量淋水出现,对掘进影响不大。2、五灰厚9.85~14.74m,平均10.75m,上距煤8平均39.43m,主要为粉砂岩、粘土岩、无名灰岩等构成的隔水层。为查清五灰水文地质条件,该区段共施工了5个五灰孔和2个奥灰孔,分别为五-254、五-255、五-256、五-275、五-276、奥-26和奥-28,五灰单孔水量1~70m3/h,累计水量159m3/h,平均32m3/h;奥-26孔水量20m3/h,奥-28孔水量2m3/h,根据钻孔位置及水量可知,工作面西部五灰富水性比东部强。为进一步查清东三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于2008年3月进行了4个落程的放水试验,放水持续时间119小时,水位恢复观测时间46小时,共计165小时。通过放水资料分析,该区段五灰具有以下特征:该区段五灰富水性具明显的不均一性,构造发育地段相对较强,结合钻探资料分析,该区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7页五灰富水性相对较弱。3、奥灰三、掘进巷道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1、五灰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现五灰最高水位+32m,工作面掘进最低标高-111.8m。据公式:t=KprLKpHLrL4)8(22………Ⅰ式中:L-掘进巷道底板最大宽度,4m;r-隔水层岩石容重,2.5t/m3;kp-隔水层岩石抗张强度,10t/m2;H-隔水层底板水压,183.23tf/m2。据Ⅰ式得tmax=11.1m39.43m。正常块段掘进不受底板五灰水威胁。2、奥灰安全隔水层厚度计算:现奥灰最高水位+33m,工作面掘进最低标高-111.8m。据公式:t=KprLKpHLrL4)8(22………Ⅰ式中:L-掘进巷道底板最大宽度,4m;r-隔水层岩石容重,2.5t/m3;kp-隔水层岩石抗张强度,10t/m2;H-隔水层底板水压,211.53tf/m2。据Ⅰ式得tmax=12m66.73m。正常块段掘进不受底板奥灰水威胁。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1、运中巷布置:自8501风道联络巷内B112号测点前6m处的A点开门,开门后按46°方位角、沿煤8顶板掘进450m至B点止。工程量共计:450m(以上距离均为平距)。2、切眼布置:自运中巷内的B点开门,开门后按129°方位角、沿煤8顶板掘进35m至E点止。工程量共计:33m(以上距离均为平距);为巨厚强含水层,上距五灰13.60~19.50m,平均16.55m,主要为粘土岩及薄层灰岩构成的隔水层,奥灰通过井田南部山区露头广泛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量充足,在井田范围内奥灰与五灰水力联系密切,为五灰之补给水源。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8页3、风道布置:自8301风道联络巷内B13号测点前19m处的C点开门,开门后按48°方位角、沿煤8顶板掘进347m至D点;然后自D点按31°方位角、沿煤8顶板掘进113m至E点止。工程量共计:460m(以上距离均为平距)。4、泵站、配电点布置:⑴、运中巷布置5个配电点,自B112号测点前58m为第一个配电点,B112号测点前138m为第二个配电点,B112号测点前218m为第三个配电点,B112号测点前298m为第四个配电点,B112号测点前378m为第五个配电点。⑵、风道布置3个泵站及5个配电点,自B点前30m为第一个泵站,B点前182m为第二个泵站,B点前334m为第三个泵站。B点前52m为第一个配电点,B点前133m为第二个配电点,B点前211m为第三个配电点,B点前293m为第四个配电点,B点前375m为第五个配电点。工程量总共计:943m。(以上距离均为平距)附:8503工作面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第二节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运中巷、风道巷道形状为梯形,S净=5.4m2,S荒=5.88m2,见附图3~1。切眼巷道形状为矩形,S净=5.4m2,S荒=5.88m2,见附图3~2。运中巷、风道、切眼顶板破碎、压力大或过断层采用架棚支护时巷道形状均为梯形,S净=4.94m2,S荒=6.38m2,见附图3~3。二、支护方式:㈠顶板为完整石灰岩时支护设计:①永久支护:顶板为完整石灰岩、无特殊构造时不设支护。运中巷、风道巷道两帮均采用木锚杆挂钢塑复合网、木托盘支护。上帮布置3根、下帮布置2根木锚杆,排距0.9m。上帮锚杆布置方式为第一根布置在巷道顶板以下0.2m处(夹石以上),第三根布置在巷道底板以上0.2m处并与巷帮构成75°夹角,第二根均匀布置在第一根与第三根中间。下帮锚杆布置方式为第一根布置在巷道顶板以下0.2m处(夹石以上),第二根布置在巷道底板以上0.2m处并与巷帮构成75°夹角。锚杆应垂直于两帮煤壁,锚杆距迎头不得超过5m。巷道按中线施工时,锚杆要横向成排、纵向成线。当巷帮溜帮严重、遇断层或巷帮高度大于2.8m,巷帮必须采用金属锚杆加强支护。当巷道顶板遇有“二合顶”且厚度小于0.5m时,必须及时松至直接顶。当巷道顶板破碎或遇有“二合顶”厚度大于0.5m时,必须在“二合顶”以外顶板完好处首先打设一排锚杆、并挂钢筋梯支护,然后在其掩护下向前施工。顶板打注金属锚杆时,每排打注锚杆4根,株距0.8m、排距1.0m。每排锚杆中两边的锚杆距巷道两帮分别为0.2m,并与顶板成75°夹角。其余锚杆垂直于巷道顶板或岩石层理面。切眼见顶见底施工,两帮不设支护。②临时支护:当顶板为完整石灰岩、无特殊构造时,不需临时支护。肥城曹庄矿有限公司8503运中巷、风道及其切眼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第9页当顶板“二合顶”厚度大于0.5m需采用锚杆及钢筋梯支护时,前三排锚杆采用点柱做为临时支护,首先按由外向里的顺序在“二合顶”下空顶区内均匀布置3~4棵点柱作临时支护,然后在点柱掩护下按由外向里的顺序逐排进行打锚杆、挂钢筋梯、铁托盘等工作。施工完三排后,采用吊环前探支架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两根型号不小于15Kg/m、长度不小于4m的铁路
本文标题:修改后8503风道、运中巷及其切眼工作面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0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