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
第九章农作经营制度农作经营制度概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第一节农作经营制度概述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三.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四.我国农作经营方式的选择五.我国农作经营类型的选择农作经营――农业领域以土地利用为中心的经营活动。农作经营制度(Systemoffarmmanagement)――农户(农场主)在顺应自然环境、生物规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技术专长与资源状况,对家庭(农场)各种生产活动(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合理的和相对稳定的安排,以获得最大利润的农业生产方式、经营规模和组织管理体系的总称。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域差异农作经营区域化气候土壤地形南方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暖湿带和亚热带农业生产基地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农作物以耐旱类型或品种为主,形成旱作农业带农业生产区域化1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优劣温湿适中、地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区可栽培多种作物农业经营类型选择机会多容易转变经营方式,获取较高的生产利润自然条件劣势地区只能生产一二种特定产品可供改变经营机会少,市场变化易致经营损失农业经营类型选择机会少2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如美国大平原西部降水少,小麦种植面积过大,造成“尘暴”发生,不得已削减小麦种植面积,采取休闲制和轮种制;玉米带长期连作造成土壤侵蚀、地力下降,采取玉米与大豆轮作、玉米与牧草轮作。可见,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威胁是导致美国农业土地利用趋于合理的原因之一。3自然灾害对农作经营中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制约农业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往往反映出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农作经营管理的首要影响因素,而利润是所有经济因素的核心,利润的多寡是农业生产安排和调整的关键。农作经营中利润大小的权衡主要依据以下几个经济原则: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比较利益原则是指一个地区往往生产那些按投入单位计算,产量比其它地区都高的产品;或者一个地区往往生产那些按产量计算,成本比其它地区都低的产品。(单位投入的产量高或单位产量的成本低)比较利益原则对区域专门化产品的确定起决定性作用。(1)比较利益原则如美国玉米带种饲料玉米并肥育肉牛,比种小麦利益高的多,所以,就集中生产玉米;而大平原地区种小麦比玉米效益高,则主要生产小麦。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2)投入-产出原则在市场需求增加导致较高利润刺激下,一些次适宜区也可能通过增加投入来扩大该产品生产。比较各地区农产品生产的投入-产出费用是确立农业经营类型的最佳标准一个地区或农场常常以此为依据来确定专业化生产的项目某项农产品单位产出的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常常形成该项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如美国大平原西部一般为放牧地,但有些年份小麦价格较高时则开垦种植小麦。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3)规模经济原则经营规模对单位产出的成本有显著影响,成本一般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但当经营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成本的下降便会停止,继续扩大规模则可能导致成本上升。规模经济原则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生产规模扩大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场的机械设备、劳力和能源的效益。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4)综合经营原则劳动力、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综合利用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多样性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减少单一经营的风险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资源促进农业各部门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就地加工农副产品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2.经济因素(5)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实行以销定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因此,经营方针应具有灵活性。生产经营方针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轻率地变更经营方针,势必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3.农业政策•鼓励商品性农作经营活动•控制某些农产品生产过剩•支持某些农产品的价格•防止农业过剩和短缺危机发生从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变革过程来看,农业政策对农作经营制度具有极其重大影响,常常对农作经营制度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历代封建王朝重农抑商自给性小农经营为主体现代商品经济农业政策环境十分宽松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4.农业科技与技术专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进步能够改善和更好地利用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而导致区域农业生产内容的改变。农作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农业经营制度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反季节生产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电子化、自动化、工厂化以及经营管理科学化创造了条件一、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5.交通运输使农业与工业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方便了农产品区域间的流通,促进了工农产品的交换以及各种重型农业机械设备的转移和使用;冰冻保鲜技术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空间结构变化和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强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使农产品到市场的时间和距离缩短,提高了区域生产专业化的产品在生产中的竞争能力。农作经营制度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的差异•(2)自然条件优劣•(3)自然灾害对农作经营中土地不合理利用的制约•2.经济因素•(1)比较利益原则•(2)投入-产出原则•(3)规模经济原则•(4)综合经营原则•(5)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农业政策•4.农业科技与技术专长•5.交通运输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1.小农经济基本特点:生产不是为了商品交换,除了交纳税赋之外,主要目的是为满足生产者自家生活需要一般自耕农(五口之家)土地经营规模不超过百亩(60~80亩)经营方式主要为“好稼穑、重五谷”,“男耕女织”分工明显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2.地主经济地主经营土地的规模远远超过自耕农地主经营的基本形式采取租佃制土地分租给佃农之后,随即变为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其经营规模、方式大体同于自耕农,其农业经济结构形态仍属于小农经营“地主庄园经济”封建经济关系地主土地所有制皇室地主官僚地主贵族地主豪强地主商人地主寺院地主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3.商品经济秦统一后,全国性商品交换市场体系建立。汉唐“丝绸之路”,开拓国际贸易先例。商品经济因素渗透贯穿到农牧业产销过程,如土地交换和买卖,商品性农牧产品数量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出现。重农轻商→商品性农业经营始终未能成为封建农业经营主体(补充、从属)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4.集体经济—农业生产资料统供和农产品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分配政策,未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并且限制了农民个人生产经营的自主性,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最终陷入了生产经营的困境。后期,记共分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又恢复了小农经济性质的农户经营形式。我国目前普遍实行以农户经营为主的农作经营形式,经营农户数目庞大,经营规模过小,全国2.5亿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足0.5hm2,远低于古代户均4~5hm2的土地经营规模,也低于目前东南亚地区农户经营的规模。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据研究,现阶段在我国采取以粮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时,不同地区获取正常生产利润的土地经营规模不得小于8.5~10hm2。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过小,农户经营效益普遍较差,农业生产资金积累微薄,只能勉力维持农户温饱水平的自给性生活需要,却无法通过农业生产经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正在急剧发展,从传统自给性生产经营方式向商品性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是大势所趋。然而,受几千年来封建社会重农轻商传统观念和数十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农户缺乏商品性农业生产经营的习惯和经验,而且目前这种分户经营组织形式基本不具备影响农业政策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势力,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低下。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这种千军万马小农户面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必然结果就是无所适从和被迫接收一切不良后果,小农户经营所承受的经营失败危险性和破产压力日趋增大。二、我国农作经营制度的历史沿革出路?三、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村改革初期的1979~1984年,农民收入增长很快,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1%。1985年以后,农业出现徘徊,但由于乡镇企业仍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农民收入保持了低增长,1985~1988年平均递增4.0%。农民收入状况的改善已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如1996年全国纯收入的38.1%来自非农产业,比1980年的21.8%提高了16.3个百分点。三、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有:“小而全”的农业生产结构,造成农业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价格提高落后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工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再度扩大,利益流失严重;传统农作技术由来已久,农民对农业高新技术不敏感,甚至排斥。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而发达国家高达60%~80%。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功能较弱三、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据农业部估计,全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健全的只占30%,一般的为50%,差的为20%。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村外,全国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集体积累较少,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难以发挥,影响了对农村家庭经营和农业生产的服务,影响了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的统一规划与合理布局,影响了集体资源的开发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民生活的改善。由于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受到很大限制,农民急需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项目办不起来,影响了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三、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3.农业经营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户均拥有耕地不足0.5hm2经营组织化程度过低产业化程度自然很低三、当前我国农作经营中的若干问题4.对食物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改革开放农业快速发展食物种类空前丰富多种工业污染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农产品品质下降毒害残留危害人民健康WTO绿色壁垒出口频遭挫折农业发展经济收益四、我国农作经营方式的选择1.承包制家庭经营承包制家庭经营是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统一管理下,将集体的土地包给农户耕种,实行自主经营,包干分配。责权利完成包干任务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行自主经营,有权支配自己占有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组织生产经营过程前提完成包干任务后的利益分配:“保证国家的,完成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四、我国农作经营方式的选择2.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专业协会公司股份合作合作社五、我国农作经营类型的选择1.“小而全”经营2.兼业经营3.专业经营4.综合经营水平综合经营垂直综合经营网状综合经营第二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含义与意义二.农业经营规模的衡量指标三.影响农业经营规模的主要因素四.推进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五.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政策措施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含义与意义农业规模经营是指采取适合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模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营,获得最佳规模效益。可见,农业规模经营实质上是个规模经济问题。我国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问题是在家庭均分土地承包经营的体制下重新提出来的,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不同于经典经济学理论中“最佳经营规模”概念的涵义。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含义与意义适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相适应这里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与一
本文标题:农作学-农作经营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16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