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双减”政策下高质量作业体系的校本建构
“双减”政策下高质量作业体系的校本建构为了更好地实施作业改革,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作业改革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学校以“双减”为契机,在调研和反思作业现状的基础上,从作业设计、批改辅导和管理保障三个维度合力推进高质量作业体系的校本建构。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如何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扭转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成为当务之急。xx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长期关注并推进作业变革,将其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方法。教导组、学科组、备课组在作业设计、批改和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尽管如此,多数探索往往止于浅层的、局部的、片断的尝试,缺乏体系化的构建目标、方法与策略。为此,学校以“双减”为契机,在调研和反思本校作业现状的基础上,从作业设计、批改辅导和管理保障三个维度合力推进高质量作业体系的校本建构。基于调研,自查症结xx年末,学校以作业数量相对较多的数学学科为切入口,以四、五年级学生为对象群体,随机抽取245名学生填答《数学作业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学校作业总量控制得当,作业难度调节适中,作业完成状况较好,作业批改状况良好,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作业形式较单一,书面作业仍占据作业总量的绝大部分;二是作业内容囿于学科本身,尽管有利于教、学、考一体化,但跨学科内容相对较少;三是个体作业仍为主流,小组作业并不多见;四是作业要求过度统一,学生选择范围较小;五是面批辅导次数少;六是批改不够具体细致。当前最受学生欢迎的创新作业类型,由高向低分别为:实践操作类作业、合作类作业、长周期作业、跨学科作业。从吸引力的原因来看,“趣味感”是目前受欢迎作业的最主要特征、“胜任感”次之、“愉快感”最少,如何让作业变得既有趣又可控,是作业开发的难点。另一方面,当遇到作业困境,“挑战感”是学生最主要的感受,“无力感”次之、“焦虑感”最少,显示出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困难和挑战。教师访谈结果显示,教师作业设计困境的分布有着明显的趋同态势。其中,“作业总量”“固定作业”和“理论支持”是较为突出的困难,而“作业总量”与“固定作业”困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问题导向,优化设计首先,明确作业设计原则。一方面,对标“双减”政策要求,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作业设计和实施中应贴合学校教育实际,符合学生身心特征;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消减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另一方面,依据新课程标准规定,作业的设计目标与内容必须与学科逻辑、课堂教学、学生接受水平等教育现实紧密结合。为此,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理论,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作业)研制工作,设计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的作业。其次,创新作业设计方法。学校以数学学科为抓手,针对调研反映出的作业问题开展作业体系变革实验,建构基于班情,兼具针对性与灵活性的作业体系。一是立足课标,依据学情合理规划,减少统一要求。比如,根据课堂吸收情况来减量。每天以课堂反馈的真实情况作为作业定量的基本前提。反馈效果好的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减少重复性练习;学生的课堂反馈不好,则需要反思造成的原因,通过调整教授方法、针对性练习等增效,避免师生双方都有挫败感。比如,根据作业反馈来减量。结合作业批改中的学情分析,开展反思和规划,对于未能达成教学目标的部分,按照记忆曲线的规律,选择重要节点,适度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根据学习差异来定量。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特点参差不齐,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布置作业时既要根据教学目标统一要求,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设置不同的习题以供学生选择。二是坚持创新,丰富作业类型和要求,促进提质增效。比如,增加实践体验类和主题项目化作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其兴趣的体验类和实践类作业,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的主题式、项目型、长周期作业,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等,一至两周布置一次。比如,增加跨学科融合型作业。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一月一次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后布置。允许学生根据学习能力,选择完成不同难易度的作业。比如,明确分层作业、选择性作业的具体要求。涉及体现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应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明确各自的作业任务和不同的完成要求。对于一些能力发展型作业或项目实践型作业,根据作业的目标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指导,某些需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的作业,则进一步对各学习小组如何协作完成作业任务提出建议和帮助,包括分组建议、操作建议、必要工具、成果形式和评价方式等。重视批改,强化反馈首先,明确作业批改原则。一是集中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积极探索兼顾集中批改的高效性与易行性,以及面批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复合型批改方式。二是结果判定和发展引导相结合,探索结合结果判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发展引导性评价的发展性的辩证型批改方式。三是共性给分和个性点评相结合,个性点评的批改方式可以融汇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评价标准与维度,形成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教育评价。其次,加强作业辅导和反馈。依据作业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采用集中讲评、个别辅导和学生的交流与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反馈或开展针对性辅导。一是针对共性问题,一般采用集中讲评的方式。讲评基础巩固型作业时,根据批阅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或者典型问题来明确讲评的内容与目标;讲评能力发展型作业时,重视交流与点评,让学生分享探究历程及其中的经验,并引导学生关注后续的修正与改进;讲评实践型作业时,关注并分享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方法与经验、不同特色与创新。二是针对个别问题,以因材施教为基本原则,加强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其达成学习目标。辅导基础巩固型作业时,跟进错题的订正环节,二次批改可采用面批形式,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注意事项,并适当开展矫正练习,助其达成作业目标。辅导能力发展型作业或实践型作业时,从难点的处理、疑点的解惑、关键点的拓展等多方面加强引导,帮助学生丰富问题探究、操作实践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活动经验。三是宣传优秀作业,不定期地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交流,分享学生学习的收获与感悟、发现与创新,引导学生发现他人思维的闪光点,并在悦纳他人的同时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四是应用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化平台,基于作业反馈推进精准教研,在收集作业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反思,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活动,分类形成了学校资源库。学校依托区自主开发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诊断管理系统”,将一些数学日常练习迁移至系统中,学生每天完成答题后系统会自动批改,并实时生成数据分析,学生能及时了解当天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省去了批改和统计环节,能把更多时间放在错因分析、个性化辅导和教学改进上。作业改革不仅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也让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特别是2022年线上教学期间,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更准确地知道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开展针对性辅导。学校每周五还会组织师生线上面对面,由教师将过去一周中平台自动收集的“高频错题”与学生互动探讨、分析精讲,在不增加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实现作业功能的最大化。细化管理,加强保障为了更好地实施作业改革,我们需要建立一系列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作业改革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首先,开发高频、高效、高度协调的作业教研模式。一是规划作业教研的环节与步骤。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建立健全完善一套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实际、源于学校实践的作业教研流程体系,确保教研环境稳定,环节紧扣,循环顺畅,责任分明,稳定而高效地输出作业教研成果。二是协调作业设计与实施目标。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课程标准。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教研组以作业教研组为平台,以教研活动为引领,协调学科组平行班间教学进度步伐,统筹年级组不同学科间单元结构配合,确保作业难度不超标、不断层、不掉队;作业形式有创新、有实践、有活动;作业内容有挑战、有成长、有个性。三是统一作业评价与反馈标准。深入领会作业评价与批改的意义和内涵,积极沟通,充分交流,集中研讨。形成一套准绳统一、连贯立体的作业评价标准,以确保教育评价的公平性与一贯性;形成一套宗旨统一、具体灵活的作业反馈标准,以确保教育反馈的成长性和具体性。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紧密关注教学现实与学生学情,注意作业难度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结合,保持学生作业完成过程的胜任感,维持学生完成作业的愉快感。其次,完善规范、适切、基于校情的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学校从数学学科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完善各种作业管理改革、评估机制,分步推进,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一是通过加强校内各层级作业管理组织建设。通过尝试跨学科组备课(项目化作业设计),作业备案、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严把作业质量关;有效落实作业抽检和学生反馈、家长调研等方式,印证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和学生的实际作业效果,总结和推广一小时内“有效”“高效”作业设计和管理经验,进一步发现问题并确定今后改进方向。通过作业批改与评价、作业评比(展示)、教研制度等,搭建教师作业设计专业化的阶梯。二是建立定期学习培训、交流展示等相关制度。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与资深的优秀教师,开展作业管理与作业设计能力提升培训,为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学习平台。结合义务教育新方案和新课标的学习,邀请专家,就理论建构、政策解读等为教师厘清作业管理的基础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三是构建学科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的评估体系。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必备的要素,而作业设计能力也包含其中。学校作业管理可参照教师课堂行为量表,从作业的目的与内容、作业的过程与方法、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考虑将上述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让教师更为重视作业设计能力。
本文标题:“双减”政策下高质量作业体系的校本建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29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