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模板范例精编3篇
初中物理教案通用模板范例精编3篇【学习指引】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物理教案通用模板范例精编3篇”学习资料,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初中物理教案模版1【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背景2.伟大的预言3.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电磁场和电磁波【自主学习】:麦克斯韦(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31年6月13日出生于爱丁堡.1847年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物理.他很重视实验,涉猎电化学、光学、分子物理学以及机械工程等等.他说:把物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单纯的物理家所具有的知识更加坚实、有益而牢固.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位,留校工作.1856年起任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874年.经法拉第举荐,自1860年起任伦敦皇家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1871年起负责筹划卡文迪什实验室,随后被任命在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什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负责人.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患癌症在剑桥逝世,终年仅48岁.【课堂点拨与交流】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波的发现背景A、麦克斯韦---科学神童B、法拉第对麦克斯韦的激励C、前人的工作成果2、伟大的预言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B、假设-----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C、预言电磁场的存在-----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A、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C、光是一种电磁波3、赫兹实验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2)电磁波能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证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一天,赫兹在一间暗室里做实验。他在两个相隔很近的金属小球上加上高电压,随之便产生一阵阵噼噼啪啪的火花放电。这时,在他身后放着一个没有封口的圆环。当赫兹把圆环的开口处调小到一定程度时,便看到有火花越过缝隙。通过这个实验,他得出了电磁能量可以越过空间进行传播的结论。赫兹的发现公布之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1887年成为了近代科学技术史的一座里程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电磁波的单位便命名为-赫兹(Hz)。赫兹实验的意义: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但证明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正确,更重要的是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纪元,标志着从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是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应该说,从这时开始,人类开始进入了无线通信的新领域。电磁波成果:无线电报(1901)广播(1906)电话(1916)传真(1923)电视(1929)微波(1933)雷达(1935)卫星通讯电子计算机因特网等都与电磁波理论相关有关趣闻插曲:比赫兹实验早七年,一位叫戴维的人也接收到了电磁波信号,他随即向英国皇家协会会长G斯托克斯汇报,但斯托克斯认为这只是普通的电磁感应现象,戴维过于迷信权威,对于这一天赐良机未与重视,使发现被埋没了。【课堂练习】1、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场在周围一定产生电场B、电场在周围一定产生磁场C、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电场D、变化的电场在周围产生磁场2、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恒定的磁场在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B、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电场C、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D、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3、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振荡的磁场在周围产生恒定的电场B、振荡的磁场在周围产生均匀变化的电场C、振荡的电场在周围产生不同频率的振荡磁场D、振荡的电场在周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4、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匀变化的电场和均匀变化的磁场互相激发,由产生处向远处传播形成电磁波B、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互相激发,由产生处向远处传播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的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方向互相垂直,且与传播方向互相垂直D、电磁波能够发生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5、比较电磁波和机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电磁波和机械波都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反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D、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纵波初中物理教案模版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并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形成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与难点重点:“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难点: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教学准备惯性小车、斜面、木块、木板、毛巾、标志小旗.教学过程一、体验、观察、顿悟、阐述师:同学们,根据平常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请观察)学生实验一:抽学生到讲台上做用力使讲桌运动的实验。并指出当我们用力推或拉桌子时,桌子才会运动,当推力或拉力撤消后,桌子就停止运动。(A、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学生实验二:学生演示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情况。用力推小车时小车开始运动,当推力撤消后小车仍能运动。(B、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师: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生:是桌面对小车的阻力。(好,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二、探究、归纳、推理(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介绍实验器材。2、请同学带着下面的问题和老师一起来完成实验探究。(1)为充分“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每次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如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2)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3)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3、演示书上图所示的实验,教案《九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1)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接触面阻力的大小(选填“大”“较小”或“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选填“短”“较长”或“很长”)毛巾棉布木板(2)交流讨论思考题。(3)展示讨论结果。(二)归纳生: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三)推理,升华实验结论。师:如果我们将木板换成表面更光滑的玻璃,小车运动的距离与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相比较,哪一个更远些?生: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更远。师:如果有一种材料,它的表面绝对光滑,对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生: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师: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样呢?生:永远保持静止状态。三、揭示规律、板书课题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今天同学们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得出的规律跟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得出规律完全一样。同学们真棒,你们是当今的牛顿。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想想议议(学生交流讨论)1、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成立的条件:;结论:。2、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状态;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师:牛顿第一定律充分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用来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四、课堂练习(见学生手中小练习)五、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适用范围:一切物体;条件:不受力;结论: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六、课外作业(略)附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适用范围:一切物体;条件:不受力;结论: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初中物理教案模版3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2、学习者的分析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3、教具与学具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教学流程图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教材处理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认知层面想想议议学物理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A1000J5SB1000J10SC4000J1minD6000J1min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4、想想议议: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7、巩固提高: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教师启发:以前学习过要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先确定路程再比较时间,也可以先确定时间再比较路程。同理,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可采用什么方法?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回答,由他人(同组同学或其他组同学)适当补充,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时间短的做功快;②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学生讨论过程。教师点拔:在图中不知爷孙俩的体重和他们爬楼的时间,能否确定他们的功率的大小。教师引导:用一个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时间的概念(电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认识功率的相关单位及计算公式。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讲评,加深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教师先引导学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这对学生巩固前后知识均有所帮助。温故而知新,对后面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用类比法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物体做功有快有慢之分,进一步知道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物体做功的快慢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答案可能两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步启发,加选先进的起重机,学生就会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深刻领悟物体做功确有快慢之分。学生的讨论也会出现分歧,教师就在学生的分歧中导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设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较两物体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较)。通过实例讲授,让学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个具体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关知识,包括公式的运用。知识的运用与迁移三、通过例题训练,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运用
本文标题:初中物理教案通用模板范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4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