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整理【热选4篇】
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整理【热选4篇】【学习指引】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整理【热选4篇】”学习资料,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一篇】派驻“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帮扶脱贫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因此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要自觉找准位置,认清形势,搞明白组织选派“第一书记”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过程中,“第一书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任务的艰巨性、工作的有利性。“第一书记”都是从各级各部门的优秀干部中选派出来的,懂政策、熟业务,到了村里任“第一书记”,担负着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确保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历史性重要任务。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也要看到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不断推进,各类扶贫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正大量向农村倾斜,各级党委政府对“第一书记”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关注,要有信心当好“第一书记”。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领头羊”。脱贫攻坚是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贫困村要脱贫,发展思路是关键,驻村“第一书记”必须立足村情实际,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既要紧紧抓住带有方向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不放,又要找准工作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聚焦发力,精准施力,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作为“第一书记”从城市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从手握笔杆到拿起锄头,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进入角色,沉下心去,搞好调研,摸清村情,理清思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要把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的各项政策,做到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要结合村情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政策优势、部门优势和技术优势,协助贫困村发展盘活集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引进资金项目、争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相关产业,拉动集体收入增长,增加群众收入;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组织生活、班子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积极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具体工作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敢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抓落实,搞好班子团结,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对社会治理混乱村,要加强治安联防、社会调解工作,强化村级联防队伍、民意调查队伍建设,创新群众自治工作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作风代表形象,驻村“第一书记”的形象不仅代表自身素质,更体现了派出单位的形象,甚至是党委和政府的形象。群众不仅看你怎么说,更看你怎么干,因此驻村不仅要身驻更要心驻,要切实克服“到农村镀金”的临时观念,“走马观花”的调研观念,“蜻蜓点水”的走读观念,“心挂两头”的浮躁观念,树立起不当客人当主人,不当外人当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既要立足当前解难题,更要想得长远让群众得实惠。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当好驻村“第一书记”要有心系群众的责任意识。事事处处想着群众,大事小事关爱着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忠实地履行职责,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这些不起眼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就会变成大事,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服务群众不能因其善小而不为,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既要抓好关乎群众长期受益的大事难事,更要抓好群众当前急需解决的事情。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第一书记”工作的主要标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呼声,掌握他们的期盼,让民意在决策中唱主角。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民主议事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农村当前和长远发展,符合党和政府政策的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做群众才会把“第一书记”看成有人情味,有责任心,最可信赖的人,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刻在群众的心里。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二篇】做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不容易,做一名称职的驻村第一书记更不容易。笔者认为,驻村第一书记首先应正确把握好如下两个方面前提,才能更好履行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等主要职责。要懂得从三个角度清醒认识自身角色定义要突出驻村的定位,强化主人身份意识。驻村第一书记是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强调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身心投入到村级事务管理中来。要坚决杜绝走读和两头跑的工作方式,坚决按照吃住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的要求,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要以主人身份投入到工作中去,不能以过客的心态开展工作;要沉下身子奔赴田间地头,不能双手抱膝坐在电脑面前无所事事;要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不能淡薄意识得过且过。要突出第一的标准,强化责任担当意识。第一在字典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排在最前的、最好的、最棒的,这个定义就说明都是选派单位先进人物,是优秀代表,不是每一个干部都能当第一书记的,是通过较高标准筛选过的。二个是首要的,最重要的,被选派到村里工作,身份是十分特殊的,工作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关键的,要把这个首要性重要性体现在尖刀班建设中来,统一思想,抓好班子团结,带好干部队伍,形成最强合力。要突出书记的职务,强化党建指导意识。既然挂着书记这个职务,就要明确第一要务,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壮大党员队伍力量,挖掘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农村党员形成学先进守初心担使命的良好导向。要学会从三个层次正确处理与村支部书记的关系第一,驻村第一书记要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的指导督促。第一书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锻造出一支作风扎实的干事创业农村干部队伍。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自身思想觉悟高、政治意识强、理论水平好的优势,将指导督办细化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尤其是党建工作。要做到随时过问、全程参与、参谋决策、成效检验等,形成指导书记抓党建、督促书记强党建、研究问题创新党建的一种以党建促脱贫攻坚促各项工作落实落地的工作格局。第二,驻村第一书记要加强与村支部书记的交流互动。要经常与村党支部书记换位思考、以心换心。要尊重村党支部书记的正确想法,虚心向他们请教、交流农村群众工作经验,更要勇于指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一书记的思考和想法,也要经常性向村党支部书记主动敞开,潜移默化地影响村党支部书记的具体言行,并紧紧依靠党组织来开展工作。因此,第一书记要与村支部书记多沟通、多商量,时刻以大局为重,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拧成一股绳。第三,驻村第一书记要加强与村党支部书记的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干好事干成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为了帮助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党组织更好更高效开展工作,而不是去添乱更不是拆场子的。要始终坚持总揽不包揽,依靠不依赖,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的原则,乐于吃亏,主动让步,维护团结。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第三篇】同志们:今天我们举办驻村“第一书记”第三季度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对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为驻村“第一书记”鼓劲充电,从而进一步提高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刚才,4名驻村“第一书记”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既谈成绩,又说问题,听了之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自就任“第一书记”以来,大家都能严格按照县委要求,迅速转变角色、积极投身工作,做到了“吃住在乡镇,工作在农村,成绩在基层”,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为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砖添瓦、贡献力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明确职责,弄清驻村“干什么”脱贫攻坚是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县委选派到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座各位都是经过单位推荐、综合考核和层层把关后才到村任职的,可以说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开展驻村工作,首先要找准自身定位,弄清楚应该“干什么”。根据中组部、中农办、国扶办等3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书记”要切实承担起“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高治理水平”四项主要职责,这就为大家到农村去干什么指明了方向。一要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现阶段,“百日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你们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抓精准脱贫上,重点围绕“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这个目标,找差距、定办法、抓落实。要抓政策宣传,大力宣传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宣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不断提高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要抓规划落实,好的想法要积极提出,好的项目要大胆实施,要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抓紧把论证成熟的项目纳入其中,帮助贫困村找到脱贫路子,尽快实现群众脱贫增收。要抓项目实施,脱贫的措施最终要落到项目支撑上。现在村一级项目很多,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分门别类制定措施,加快推动扶贫项目落地落实。同时,要积极兑现农村产业扶贫资金,做好脱贫户帮扶指导工作,督促各户科学合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二要助力基层党建升级。从长远看,抓好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建强村班子,选好带头人”。你们要把基层党建紧紧抓在手上,把村干部作为依靠力量和工作对象,采取谈心谈话、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党性觉悟、增强决策水平,真正找到“带班子、强支部”的门路。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协助村支部书记发展党员,把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年轻人员吸纳到党组织中来。要注重机制制度建设,“第一书记”要利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思想,学习相邻县(市)先进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引导辅助村“两委”制定针对性强、适合本村、简便易行的工作制度,并督促不断规范村级班子运行。三要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第一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办事上,重点带领村级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民事村办等工作,定期听取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随时感受组织就在身边、组织就是依靠。要讲究为民服务方式方法,着重突出贫困群众,特别关心贫困户中的五保户、残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便民咨询,简化办事流程,做到“党员干部多跑腿、贫困群众少跑路”。四要推进村级依法治理。要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治理新路径,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积怨的工作,多做引导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全面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要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不断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着力提高群众依法办事意识,教育引导群众“讲孝道、讲礼让、讲文明”,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掌握方法,学会驻村“怎么干”担任“第一书记”,既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大家要珍惜这个机会,切实转变思想,掌握科学方法,以实的举措、严的精神,努力在驻村岗位上干出新业绩。一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驻村工作不同于机关工作,对象、环境、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要心静下来、融入到群众中。你们在原单位都是优秀分子、中坚力量,但这一切只能代表过去。基层是情况复杂且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条件艰苦、远离家人,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你们要正视农村工作的特殊性,一方面,要坚持“从零开始”,主动调整心态、低调做人,多向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致富能人学习,努力学习农村工作经验,积极提高应对和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真正打开工作局面;另一方面,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善于用好自己的专业特长,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为农村工作带来新理念、注入新血液,力争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之路、发展之路。二要摆正位置,处好关系。中央文件明确要求,“第一书记”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工作。大家在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分寸、摆正位置,正确处理好与村干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的关系,做到
本文标题:当好驻村“第一书记”经验交流发言材料整理【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8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