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标准化过程第一节标准化过程的概念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所规定的途径”。ISO9000-2000的定义一、何谓过程?何谓程序?ISO9000-2000“过程”的内涵1.任何过程都要有输入:人/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2.输入要转化为输出:物质实体或信息等产品;3.输入转化为输出过程的目的是使之增值。结论:凡使用(输入)资源,并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视为一个过程。二、标准化是一系列活动过程1、标准的制定子过程(实践——理论)基本任务:科学/技术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并将其规范化(制定成标准)。输入:人/财力;必要的研究、实验;信息资源。输出的产品:标准这个标准是通过信息转换而被增值了的信息载体,依据其是否增值及增值多少而评价标准的优劣和标准化活动的成败。2、标准的实施子过程(理论——实践)基本任务:将标准所承载的信息传递(转换)给生产、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过程。输入:标准;宣传培训、工艺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等。输出:设计质量、效率的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产品质量的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增加等。上述输出是衡量标准是否符合预定目的及判定标准化投入是否在转换过程中增值的最终证据。3、标准实施的信息反馈子过程基本任务:收集、分析标准在实施过程的表现,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组织,以便采取措施。输入:收集和分析实施过程信息输出:向相关组织传递的信息该信息转换至关重要,它能使相关组织及时掌握标准在实施过程产生的效果、出现的问题及必须及时采取的纠正措施,并为下一过程循环准备必要的信息资源。一、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标准化三角形第二节标准化过程模式ABCAB:标准产生子过程BC:标准实施子过程CA:信息反馈子过程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图(一)、标准的产生过程1、标准需求调查;2、试验研究论证;3、起草标准并反复征求意见;4、编写送审稿并组织审查;5、编写报批稿并经主管机构复核、审批、发布1、程序性:组成组员的代表性、征求意见范围等;2、实质性:适用性、可行性、先进性原因: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明确;调研不彻底;信息不充分;信息转换失误等。此过程易发生的问题(二)、标准的实施过程1、实施过程策划;2、实施准备;3、实施过程管理;4、总结和改进主要问题:轻实施:不认真、不主动。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都是自愿采用的,其实施的动力:一是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公正性产生的信任,二是通过产品认证。标准的实施过程(三)、标准信息反馈过程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1、接收信息;2、分析研究信息;3、处理信息。国家标准化需要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信息沟通网络。二、标准化发展过程模式——标准化金字塔(一)、标准化三角形升迁(二)、标准的持续改进和标准水平的不断提高三、标准系统是标准的存在方式现今的标准:不仅以系统方式存在,而且以系统方式发生作用。如: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既是这种产品质量管理的目标,也为最终的质量检验提供了依据。但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实现,还必须保证原材料、零部件、工艺装备、作业及管理等。以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的标准系统,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就是这个系统的效应。第三节标准化过程控制一、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和任务1、标准化过程控制是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任务2、降低过程阻力,提高资源、信息的转换(传递)效率;3、保持标准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二、标准化过程控制的关键——信息反馈过程控制是标准化管理组织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没有信息支持的控制是盲目的控制;没有信息支持的决策是主观决策;1、标准化过程的“状态信息”标准化风险2、信息反馈渠道和反馈功能标准化系统功能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缺陷:信息反馈功能严重缺失!!!标准化信息反馈的基本功能:反馈标准化过程的“状态信息”。3、双向的信息沟通向标准化管理机构反馈标准化过程的“状态信息”;标准化管理机构对反馈信息做出反应,对企业在政策、技术、国际市场竞争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指导。建立完善的标准信息系统!思考题1.以ISO9000-2000的定义为基础理解:何为过程、何为程序?2.领会标准化过程模式的:(1).三角形基本过程模式;(2).金字塔发展过程模式。3.以食品为例认识标准化过程控制的目的、任务及控制关键,了解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标准化的形式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应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一、简化的概念第一节简化二、简化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界限简化的必要性界限:当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才允许简化。简化的合理性界限:当标准化对象具备了简化的必要,即应及时去掉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使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适应一般的需要,并保持简化后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⑴应充分满足客观的需要,不能盲目地追求事物的缩减;⑵应进行充分分析与论证,以确定简化的合理程度;⑶简化的结果,只能满足一定时期和一定领域的需要,是有条件的相对稳定的缩减。三、运用简化方法时的注意事项四、简化的应用1、物品种类的简化;2、原材料的简化;3、工艺装备简化;4、零部件简化;5、数值简化;6、结构要素简化。指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使标准化对象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第二节统一化一、统一化的概念统一化与简化的区别统一化着眼于归一,形成一种共同遵守的准则,以建立正常的秩序;简化着眼于减少不必要的多样化以取得最佳的效益;简化的极限是归一。二、统一对象应具有的特性1、多样性:某一事物具有多种表现形态;2、相关性: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相互关联性;3、重复性:某一事物具有反复发生的性质。三、统一化的一般原则1、适时原则(统一的时机):预测技术和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技术发展规划、趋势的研究;2、适度原则(统一的范围和指标水平、灵活性);3、等效原则(功能等效);4、先进性原则。第三节通用化一、通用化的概念互换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经过修整就能任意替换的性质。1、功能互换2、尺寸互换通用化——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通用化的概念二、通用化的目的和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零部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简化管理,缩短设计试制周期,扩大生产批量,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企业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通盘规划的标准化形式。——将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号产品的规格按最佳数列科学排列,以最少的品种满足最广泛的需要。系列化是使某一类产品系统的结构优化、功能最佳的标准化形式。第四节系列化按照统一化、系列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物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把两个或多个具有特定的功能单元,按照事先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新的功能的功能体系或系统的标准化方法。第五节组合化(积木化)第六节模块化模块——由元件或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可成系列单独制造的标准化单元,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且可分、可合、可互换。——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类型多样化、功能多变的一种标准化形式。模块化
本文标题:标准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3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