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的模式一、人治模式顾名思义,人治模式就是使用强人治理。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强调人治,主张为政在人,以身作则,通过使用贤人来治理国家。这时的国家治理,明显具有秘密性、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二、法治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部门和员工增多,管理层级增多,老板一双眼睛越来越难照看整个企业了。于是,我们想到了建立制度,淡化人治,通过制度化管理来提高效率,这就是法治。三、文治模式当企业再进一步发展壮大,部门和员工进一步增多,法治的弊端也就暴露出来。因为即使法律、制度多如牛毛,总有管不着的地方,就算法律、制度非常健全,没人钻空子,但执法者人数有限,时间有限,非常容易出现执法缺位。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意识、思维来引导我们的行为,这就是文治,以文化来管理企业,以文化来治理国家。制度建设哈佛大学250本书的故事当年,哈佛牧师立遗嘱时,把他的一块地皮和250本书遗赠给了当地一所学院。这所学院发展成了现在的哈佛大学。后来就有了这250本书的故事:哈佛学院一直把哈佛牧师的这批书珍藏在哈佛楼里的一个图书馆内,并规定学生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携出馆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楼。在大火发生前,一名学生碰巧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册名为《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馆外,打算在宿舍里优哉游哉地阅读。第二天他得知大火的消息,意识到自己从图书馆携出的那本书,已是哈佛捐赠的250本书唯一存世的一本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找到当时的校长霍里厄克,把书还给了学校。霍里厄克校长收下了书,感谢了他,然后下令把他开除出校,理由是,这名学生违反了校规。这便是它们的行事态度:法理第一。不开除这名学生行吗?也可以,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他使哈佛牧师的书总算留下了一本——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行事态度。但霍里厄克校长没有这样做。他感谢那位同学,是因为那位同学诚实(把违反校规带出馆外的书又送了回来);开除他,是因为有校规。哈佛的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个人总结: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分粥看制度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认为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评语:现代经济学是这么表述的: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制度与流程定义制度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你对做了某一事情的后果的处理方法”。所以制度更多的内容是一种奖惩的规定,制度一般针对细节进行,且制度与制度之间是相对孤立的。流程合理利用资源,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是一个功能团队正确地完成某一工作的步骤和顺序。区别制度流程管理思想不同“制度导向”是采取“以堵治水”的办法,基于的管理假设是“人性本恶”。简单的说既是“假如你不做,按制度进行处罚;你要胆敢再犯,加倍处罚;看你还敢吗?”。应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管理模式。“流程导向”更多的是一种“以导治水”,其基于的管理假设是“人性本善”,特点是以完成工作步骤、顺序作为核心,结合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及其他资源,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设定流程;它是企业管理原则的很好载体;它提倡以“对自己职责的本分”、“对上下游的积极信任”的态度来有效运作流程。区别制度流程观念不同而“制度导向”更多的是针对局部出现执行力问题而采取的奖惩措施,包括对执行人主观态度以及客观过失造成公司损失的处理。从“流程”的定义中可以了解到“流程导向”是为实现某项功能的一个系统,系统可大可小,整个企业是一个系统,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内部又可以分为若干个独立系统,各系统之间都会通过各流程系统之间的接口建立起紧密联系,最终织成一个涵盖全局的网络系统。区别制度流程思维不同很多管理人员感叹流程执行难,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管理文化导向表现不同的管理模式。“制度导向”管理模式的公司,管理者考虑的是“是不是处罚太轻了?”,随即修改制度加重处罚力度。而“流程导向”管理模式的公司,管理者更多的会从流程实际使用优化的角度出发。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使流程标准更优化”上。通过流程的优化来改善员工的行动效果。关系制度流程流程是制度的灵魂如果制度不能反应流程,就像失去了灵魂,它的执行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制度无法执行时,往往是它所包含的流程有问题。企业管理中常常会遇到“法不责众”情况,如果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一个制度或规定是不合理的,而不合理的地方往往是它相关的流程与实际情况不符关系制度流程制度是流程得以执行的保证制度是因流程而存在的,通过适当制度的执行推动流程的执行。流程是建立在对功能团队信任的基础上而设计的,对于因个体原因而影响流程功能实现的现象,只有通过制度进行约束,才能得以制止,进而建立流程的威信。关系制度流程“制度”的激励作用可以促使流程改善过去制度更多的是“处罚”的代名词,实际上,制度中的奖励要比惩罚更容易起作用。而且激励因素往往会促使大家更多的主动关注流程,从而使流程得到优化。制度与标准制度契约第三要素:制度原则上说一旦立为制度就不能够经常性的修改,制度修改是很严肃的。企业量化管理组织十大契约之制度契约三大要素:制度契约第一要素:一定要将制度与标准彻底分开;制度契约第二要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是分阶段制订的过程,绝不是一次到位;具体说明:一座大厦的柱子和填充墙之间的关系就是企业中制度和流程(或标准)的关系、柱子关乎大厦的安危;制度是一整套原则,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如劳动法,各地的执行标准是一种标准,制度原则上不得随意改,标准可修改;制度相当于汽车轮毂,执行标准或管理办法相当于轮胎,之间的相对关系说明了制度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制度是刚性的,执行的标准是弹性的;标准的改变一般由总监审批,制度的改变按劳动法的规定,要由员工代表大会审批;在一个制度没有把握落实时,不要把它写成制度,而写成标准;制度是一个完善的过程,随时间逐步推进;制度管理的原则:面对一外部的经营环境很差的话,制度应少一些,标准弹性大一些,而对经营环境比较规范的话,制度体系应严苛一些。企业如何进行正确的制度建设一个完善的、合事宜的企业制度,能规范员工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但真正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完善的、有效的制度,却并是很多。企业该如何正确的进行的制度建设?1.明确企业宗旨。每一个企业的诞生,都有它的目标与宗旨,企业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宗旨,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都应该无效。2.成立“立法”部门。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制度管理工作之部门,编制或协助各个部门编制各项制度,使之各项制度的编制都建立在企业的立场上,而非从各个部门自己的角度出发。“立法”部门负责推行企业制度建设工作。3.宣导、沟通、教育。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要员工马上改变以往不良的工作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立法”部门与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应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制度宣导、教育、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态,帮助员工积极转变态度,使员工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潜意思的形成对制度的遵守,矫正不良行为。4.编制文件。企业制度不是某个领导口头表达的,也不日定夕改的,必须以文件的形式予以确定,并保持稳定。在制度文件编写的时候,必须以企业的角度去思考,以企业宗旨为中心,不能仅仅从不部门的立场出发。在涉及多个部门时,制度的衔接是非常重要的,“立法”部门应与各个共同商讨,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当然,制度文件也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凌驾或超越国家法律法规。5.权限确定。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必须明确各阶层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制定职务说明书,避免三个和尚抬水喝。也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各种表单的核准流程的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作业程序方法与流程才得以合理化、畅通化,标准作业流程才可以完善的建立。6.领导重视与参与。领导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如果各阶层领导对公司各项制度不予以重视,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甚至还会产生破坏。可见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何等之重要,领导只有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7.维护与矫正。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立法”应对各项制度进行维护,并成立稽核小组,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矫正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进行调查制度的合理性、时宜性,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作用、效果:正确的制度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员工工作行为,形成了企业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诞生,并维持生存。强大的执行力依赖于严格的规章制度李云龙为攻打平安县城,下令各部队归建。张大彪所在营接到命令时,刚打了一个胜仗,缴获颇丰,且俘虏不少。但接到命令后,张大彪毫不犹豫,下令放弃物资,放掉俘虏,马上率部队赶回。由此可见李云龙治军之严明。规章制度是对员工的一种制约,对执行力具有强制保障性。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定出赏罚严明的激励措施,就难以保证执行力。试想,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员工自由散漫,无规可依,赏罚不明,管理者的意图如何贯彻,决策如何执行?团队管理中,必须强调制度化,必须使员工明确,只有个体服从全局,才能增强团队执行力,才能实现全局利益,最终保证个人利益。
本文标题:制度建设培训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5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