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双减政策感悟简短【汇编4篇】
双减政策感悟简短【汇编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双减政策感悟简短【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双减政策感悟简短【第一篇】双减政策颁布一个月了,今天想记录下这一个月作为教育从业者的感想。「吃惊」直到身边的同事开始面临裁员,我才着实感到双减政策正在变成现实——真的是眼睁睁地“拥抱变化”。前一天还在跟我对接的同事,第二天早上被HR找谈话,下午工作账号关闭,门禁卡失效,我已经联系不上了。我所在的互联网公司布局了K12多个赛道,很体面地给了每个人N+2。但是变化之快,还是让人惊叹倾巢之下无完卵。在商业环境里跨越生死线的时候,已经没有空间和气商量,氛围友好。体面和尊重地给足补偿,已经是仗义了。「唏嘘」政策也直接影响到了我的工作内容。自己做了几个月的英语学科项目,被停掉了。留下来的员工,会依据政策探索新业务方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随着行业收缩,要维持原有的职业发展预期,需要比原来经历更多项目变更,承担更多风险。这个时候其实离开还是留下都是明智的选择。一些同事希望有更稳定的职业发展和财务回报,选择了换行业。君子谋时而动,顺势而为,个体的职业本身就包含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另一些人还有想法想在教育行业实现,那不管是留下来化危为机,陪伴行业走过低谷,还是做一个有益的小而美,都能继续活着,活得OK。我接触到身边几位应届生/职场新人在这次政策风波里是最迷茫的。各种小概率事件,Offer被取消……管培生工作几个月就被裁……甚至没有n+1,被降薪/被动裁员……。真的是没地儿喊冤!其实我觉得工作头两年不怕探索。这也是一个检验自己对教育行业「职业认同感」的机会。心理学家GeorgeEmanVaillant提出这四个标志来评估自己职业认同感:「胜任感」能体会到能力成长,并收获一种成就感。「承诺」愿意投入、保持忠诚,把它视为重要的一部分。「报酬」从职业中获得满意的回报,形成互惠关系。「满足感」职业跟自我没有什么违和的地方,是一种踏实、本该如此的感觉。「清醒」政策刚下来时还会有侥幸心理,觉得家长培优补差的需求总还在。家长对学科补习的需求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如果周末不打开ipad给孩子看网课,都不知道给孩子看什么了。但想想,全民大规模补课其实是钻了校内减负政策和行业受资本青睐的空子出现的。与其说它是刚需,不如说是一个时代奇观。疯狂培训,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儿。至少下一代家长会更回归平常心态,只有精英家庭才会想方设法继续补课。这么看,行业不收缩是不可能的。还有,教育并不纯粹。作为国家机器,它服务于劳动力生产和意识形态的培育,服务于阶级分流。其实在中考50%分流发挥它的淘汰作用之前,受到单一评价体系排斥的大部分学生就已经开始自我淘汰了(比如主动放弃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或在家庭的压力下不去参加考试。更多的例子就不在这里说了,主要信息来源于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再生产》。「憧憬」说实话,内心对于双减政策还是感到由衷开心(因为我也没多少股权),尤其是那天看到上海市政策细则里出的对「非学科培训」的指导,内心举双手赞成。国家是懂教育科学的,也在改进自己的策略。通过改进测量标准,提升对人的全面培养。只不过你没办法要求教育优先一切。一个活跃经济体需要的有效人才结构并不是以最大化个体潜能为前提的。国家会投入资源的是前者。让人安心的是,虽然从业环境会变动,但教育的本质规律确是不变的。如果违背或者忽略科学的教育规律,比如唯分数论、过度比较、直升机式育儿,丧失发展机会的是家庭自己。所以双减政策应该促使每个家庭去积极思索自己认可的教育观念。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不断再生的过程。人需要多个方面的发展。「体能」体魄健壮、良好的生活习惯、「认知」基础学科、技能特长、爱好兴趣「社会性」价值观、意识形态、道德感、情绪管理、沟通合作、积极的心理结构「未来适应力」自我认知、信息技术、韧性、在问题空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感恩」最后,想说其实很欣赏我所在的团队应对这次政策的举措。面对不确定性,首先我们没有封闭信息,决策过程始终是公开、可参与的。Leader第一时间组织大家一起解读政策,风暴对策。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困惑和唏嘘,可以开诚布公一起面对,反而增强了团队之前的信任感。其次,并没有因为项目停滞,团队就打消战斗力,混时间假办公。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组织基因,仍然示范着务实敢为,并设置了小组创新机制来保持大家的工作产出。所以虽然接下来教育行业,每个方向都很苦。进校、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都具有不确定性。但内心信念坚定,事儿总是可以继续做。「Gameon」个体的成长历程本来就是一个复杂、不确定的系统。没有一个人的成长是因为一个老师、一本书、一门课的影响。人生中的重要经历给带来的「情感触动」,让我们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这种的自我创造会指导我们自己做出人生选择。如果这次政策风波促使我们去思考和验证「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件多好的事。:)我相信历史不会倒退,教育不仅会回归常态,治愈焦虑。而且教育生态会更加多元,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体育、美育、家庭学习,终身学习,科学素养、探究学习,这些都是未来的教育新元素,它们会在国家的引领下更快地走进家长的视野。难道这不令人兴奋吗?双减政策感悟简短【第二篇】双减”政策实行,孩子在家的时间充裕了,怎么安排?“双减”政策后,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脱颖而出?“双减”政策后,对家长有什么影响?充分思考之后,我竟心生欢喜,其实,这样的政策让家长的角色回归,家长更像家长了。但同时,也需要家长做一些调整。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虽说现在有课后延迟服务,但是下班后就要全心全意照顾好孩子了。不像以前有课外班的时候,孩子下课就七八点钟了,有些家长把孩子送进课外班继续忙工作了,或者去见见好友,逛逛商场。现在不仅没有课外班了,家庭作业负担也减轻了,回家后孩子基本没有家庭作业了,空余时间变多了。这段时间怎样学习?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小学生自律性还不是很强,还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更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了。这就要求家长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社交,留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二、学点教育理论培养孩子和谐全面发展,不只是关注学习成绩,需要家长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沟通,形成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既听从家长的教导又有自己的主见。建议家长多读一些教育书籍,像《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育儿能力。家长要从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三、建设学习型的家庭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长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处事方式都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底色。家长要重视学习型家庭建设,陪孩子一起解锁生活新技能,陪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参加到家庭建设中来,让孩子感觉到整个家庭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力量。家长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言传身教,让学习能力在生活中落地生根。四、跟老师联系更加紧密以往,家长通过看孩子的试卷和辅导作业,可以了解到更多孩子的学习情况反馈,“双减”政策之后,孩子的作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家长了解孩子学习上问题的机会减少了。哪部分的知识点暂时还没有掌握?还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只有跟老师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一起制定帮扶方案,才可以在家里做到有的放矢,重点指导。双减政策感悟简短【第三篇】“双减”,不是减父母的责任这两天,北京教委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双减政策决心之大。很多家长都已经陆陆续续接到了报过课的培训机构的通知,原本排在双休的学科培训课都换到了周中,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孩子平时作业很快,晚上再去上一节课没什么问题,有些孩子本来作业就慢,做完回家作业都不知道几点了,哪里还有时间再出去上课。也有些孩子因为培训机构离家比较远,吃完饭再去上课的可能性不大,就索性不再报班。双减之下,家长们有选择继续鸡娃的,有选择让孩子放松放松的,当然更多的是观望的,想看看接下来学校会有怎么样的措施,想看看大多数家长的选择。作为家长,我们都在等待,等待学校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比如说晚托,比如说解决孩子的回家作业,又比如说暑托。学习回归学校,这原本就是应该的事,但无论如何,我们始终要明白的是,统一教学下也有差异,养育也不仅仅等于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无论学校承担多少责任,无论孩子在学校里学多久,哪怕孩子在学校里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但是孩子和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老师讲一遍就懂了,有些孩子老师讲了两遍还是迷迷糊糊,有些孩子今天生字写两遍就会了,有些孩子就是今天学了明天忘了,有些孩子早就会自主看书了,有些孩子回家只会捧着手机,如果我们因为双减而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那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尤其是孩子还在小学的时候,正是培养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多一点关心也许就能帮孩子越过一道坎。有时候,养成一个习惯很难,背1篇课文很难,那你是不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克服困难呢?解不出题目没关系,拿去问老师就行,可是孩子该有的良好的习惯都没有,难道老师要管到孩子上床睡觉为止吗?有人在网上大肆叫嚣,当老师的不能给孩子补课,这样有失公平。其实,教育绝不止步于课本,父母和老师同样重要。一个晚上看书的家庭和一个晚上围着电视看泡沫剧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会一样吗?一对双休只会躺沙发刷剧的父母和一对会带孩子去博物馆、去亲近大自然的家长,养出来的孩子会一样吗?孩子学业上松绑了,会有更多属于他自己的时间,这其实是对父母极大的考验,如果孩子没有更好的选择,大概率会和电子产品纠缠不清,这不会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我想我们应该明白的是,双减是为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而不是减轻做家长的责任。如果我们指望双减政策可以让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的话,我想你是误解这份文件了。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我们始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双减政策感悟简短【第四篇】“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困扰多年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在全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我们也为多出的空闲时光而困惑,该如何利用呢?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学校下发的“5A亲子课程”及时给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谈谈几点感悟:一、陪伴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过去,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一路的奔波错过了与孩子们交流的时光,在每天都“快点”的催促中渐行渐远。而“双减”政策之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她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二、坚持亲子阅读,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亲子共读最幸福的时光。记得在读《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这本书时,原本说好是我们一起读的,可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还绘声绘色的向我剧透书本里中的精彩情节。有时我们还会分角色阅读。比如读《夏洛的网》时,孩子的角色是蜘蛛夏洛,我就扮演小猪威尔白。孩子每次在朗读的时候,总是声情并茂。特别在非常感动的故事情节,看出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蜘蛛夏洛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它的大爱拯救了小猪。在夏洛的身上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亲子共读的时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成长和震撼。孩子也在书籍的滋养下越来越可爱,懂事,乖巧……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对孩子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暑假中,我们每天带孩子在小区晨跑,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体育精神,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凡是有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我们几乎都会陪孩子观看,想让孩子通过奥运比赛,了解每一个运动员背后艰辛的付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能以奥运健儿们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成为孩
本文标题:双减政策感悟简短【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57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