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4篇】
关于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关于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第一篇】两会闭幕,成果丰硕。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显著政治优势,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充分彰显了这一点。这次疫情是国家治理能力的“试金石”,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诚然,发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政治优势必须建立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把人民放在首位、融入血脉、刻在心中,是获取源源不断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是获取不竭动力的实践源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向不变,以民为本不偏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建设首要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本依据。“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声令下,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在疫情防控救治中彰显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是发挥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的综合体现。一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好民生领域“大文章”,“一盘棋”格局促进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在战疫战贫、复工复产、复商复学多条“战线”上凝聚合力,充分释放制度威力,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硬核”战斗力。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毫无畏惧、服从调度毫无怨言,强化“民本位”宗旨观念,浸润为民初心,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步锤炼党性和改进作风,始终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统一思想转化为自觉行动。坚持“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道路不偏,执政为民不落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更加坚定了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绝对自信。做到执政为民不落空,必须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线贯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辩证看待、统筹推进实现各项事业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长期任务和短期目标,算好“大局”“整体”“长远”的“综合账”。“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殷切期盼和有力动员,在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汲取群众智慧,在基层一线“拉家常”“看后院”“盯角落”中凝聚群众力量,要秉公用权脚踏实地,心无旁骛负重前行,满腔热情为民排忧解难,用心用力说好“群众话”,办好民生大事实事。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力度不减,为民造福不松懈。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战疫实践中充分展现军政军民“鱼水之情”,其集结速度之快、防治效率之高,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实际检验,也是在党的政治统领下,聚集“精准”常态化制度化执行到底的绝对优势。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要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就必须把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配套设施、农资物力注入到基础建设保障中,借鉴“非常时期”推进产销对路、人岗相适的经验做法,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好风凭借力,把支部“建在连上”的政治优势让“中国之治”治理能力持续发力,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鲜明政治品格在团结协作成长发展史上谱写出宏伟精神谱系,要用好为民造福的“制胜法宝”,一丝一毫不能松懈、一分一秒不能停顿,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干部实绩经得起人民反复检验。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第二篇】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第三篇】纵观历史,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无一不是由人民创造的,整个新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实现了经济腾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遵循历史的客观总结,也是指明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体智慧,迎战历史磨难。人民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军。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海外华人……人民的伟大力量汇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这场战疫中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喊话、村村响喇叭、一户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这场全民战疫中,闪烁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辉”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国正一步步取得积极成效。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们是舟,如果为官不为民,舟就会沉没。党员干部要带领好、引领好、服务好人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既考验领导魅力,更体现人格素养。疫情这块“验金石”,更让许多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锤炼了党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脱离人民,背道而驰,我们什么都不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人民群众缔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就应共享发展红利。当前,中国人民向党之心空前凝聚,爱国之情空前高涨,奋进之力空前强劲。疫情过后,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第四篇】“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本文标题:关于人民至上心得体会范文【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61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