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3篇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1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级大地震之后,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又发生了级大地震。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公元138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年和1999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像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至少,提前10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有了这宝贵的10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注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建立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我们可以与日本等地震频繁的国家建立协作关系,互通研究成果),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全国五大地震区23个地震带的监测和观察,强力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强烈地震和巨大地震发生前夕能成功监测预报。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2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范跑跑”。其实他真正的名字叫范美忠,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范跑跑”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就是因为当年他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地震来了,他先于学生自己逃生,因此他当时受到了几乎是全国上下的口诛笔伐,差一点儿成为了全民公敌。其实不光是在当时,就算现在看来,一提起这个著名的“范跑跑”,所有的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说他做为一名老师只顾自己逃生而没先让学生逃命。然后呢,也会有一少部分人支持说:这个老师在这个生命危急的关头,他出于人性的本能自己先去逃生,而没有来得及管自己的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也是情有可原。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有意无意当中我们被人设计进了一个局。这个局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你怎么转都转不出来,怎么跑也跑不出去的一个局。这个局是这样的:如果你不是批评“范跑跑”没有师德、道德败坏的话,就是支持“范跑跑”在生命的危急关头先自己逃生是第一正确的选择。非此即彼。如果你在这个局里面,你根本不会得出第三个结论。这也是设局者的高明巧妙之处、也是设局者想要得到的结果。那么设局者想掩盖的是什么呢?我们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推测: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掩盖着他们盖的这幢教学楼、甚至是这批教学楼是豆腐渣工程,用的各种材料全是不合格的、是偷工减料的、是层层分包的、最后是由完全没有资质的施工队施工的、是黑了巨多工程款的。如果他们不有意设这么一个局,那么大家就会揪出他们的狐狸尾巴,把他们所有的劣行和劣迹都给翻出来,那么这一些人、甚至某些利益集团都会被全国人民的愤怒所淹没。因此,他们就精心设计了这个局。抛出了“范跑跑”这个最能挑动人们神经的众矢之的,然后自己却全身而退。那么时隔十年再炒这锅冷饭的意义何在?!意义就在于:如果我们不能清楚的认识到“范跑跑”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在我们社会中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整个“范跑跑”事件当中,谁策划了“范跑跑”事件?谁宣传了“范跑跑”事件?然后又是谁把“范跑跑”设计到这个局里面,把他塑造成一个反面典型,成功的转移了民众视线和媒体焦点。那么“范跑跑”的悲剧和学生们的悲剧,和我们这群麻木不仁看客的悲剧以及汶川大地震的悲剧还会重演。我们不能让这种历史的悲剧再重复了。这也是我写作此文的初衷。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3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反应迅速。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震后几小时就飞往四川灾区,迅速组织救援,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因震区交通被毁、余震不断、气候恶劣,外面救援人员和救援机械不能很快到达,大规模救援工作受限,当地又缺乏一定的救助机械设备,前期救助工作多数只能靠原始办法作业。当时,很大一批被压在废墟下面的人们并没有死,在属于黄金救助时间的72小时内,如果救助及时,也许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例如,据绵竹市汉旺镇的一所中学读高二的苟科回忆,地震后,被压在废墟中的同学在互相喊名字,他算了算,全班45人,有20多人还活着。听着救援声,伙伴们相互鼓励一定要活着见父母,还合唱上课学过的《黄河颂》来打气。但是,由于救援缓慢,到第三天下午,最后只剩下4个人活着出来。对于被压在废墟下的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建立健全快速救援机制,抓紧时间救援,作为震后补救措施,刻不容缓,越快越好。国家应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专业救灾队伍,加强对尽快打通地震灾区毁坏道路的研究,统筹好全国各类救援资源,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迅速调集外面救援人员和救援机械到地震灾区。全国五大地震区23个地震带的乡镇以上党委政府都要警钟长鸣,谋划地震于未发之时,提前制定自救预案,成立防震抗震地震领导机构,由公安、消防部门人员兼做救灾队伍,配置必要的救助装备,联系一定数量的大型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以备抗震之需。要加强对群众地震自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开展抗震救灾演练,提高群众自救能力和生还率。汶川大地震启示我们,建立规范的房屋建筑预防体系,强行推行标准化防震房屋建设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作了规定,但标准有待提高,执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应重新审查建筑行业规范和房屋质量要求,根据23个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地震级别,统一修定完善各个地震带的房屋建筑设防要求和标准,强制推行抗强震房屋设防建设。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统一防震级别要求和建筑标准,严格监督实施,严禁“豆腐渣工程”。
本文标题: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69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