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圆明园毁灭教案汇集【范例8篇】
圆明园毁灭教案汇集【范例8篇】【导读】这篇文档“圆明园毁灭教案汇集【范例8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圆明园毁灭教案【第一篇】一、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本组共有4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谈谈教学目标的设计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四、说教学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五、说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1、圆明园的布局。(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3)指导朗读。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圆明园毁灭教案【第二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增强民族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学重点字、词语,积累知识。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对侵略者的强盗行径的仇恨。圆明园的毁灭精品教案教学设计2、有感情朗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简介圆明园的历史2、交流搜集的资料3、板书课题,读题二、检查预习1、理解生字(出示:瑰、剔、瑶、莱、烬)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山,是神仙住的地方,人称三仙山。2、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再做记号的,师检查学生的书3、交流读书感受。(5、6个生)4、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三、学习“毁灭”(5段)1、出示课件: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2、质疑: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谈感受。3、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四、自学“辉煌”(2——4段)1、小组学习: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随机指导。⑴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⑵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⑶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过渡:让我们睁大双眼,再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五、总结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矗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反思:上完这课想了很多。1、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搜集、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这一教学环节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我认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能力去做好这一件事,事实也是如此。可惜的是整理资料的方法我忽略了,指导不够。2、“三仙山”神话传说的介绍,是必要的讲解,知识的传授,以后继续注重这种介绍。3、学生读书第一感觉很重要,整体入手,就是从学生的感觉入手。我应该一开始就贯彻“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价值导向,而不要在“仇恨”过分强调。4、边读书边写点批注;抓关键词,中心句,这些阅读策略今后在预习中还要继续狠抓,落实到实处。这节课上下来,总感觉缺少一种“宏观调控”的那种能力,引领性的指导太少了。圆明园毁灭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奇珍异宝”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词素分析法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祖国文化、对侵略者的情感4、领悟课文特殊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学案教案一、学习提纲1、自学生字、新词,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目标1中带点的词语。2、读通读顺课文:按“概写→辉煌→毁灭”把文章分成三段,抓住二、三段归纳文章主要内容。3、自读第二自然段:⑴圆明园是一座__的皇家园林。它由______组成,许多小图分布在__三面。⑵“众星拱月”里“拱”的意思是__,词语的本意是__,这里指__;说明圆明园的布局__。4、自读第三自然段。建筑艺术有____,还有__……园林艺术有____,还有__……说明圆明园是__漫步园中,有如__;仿佛__。5、默读第四自然段:圆明园收藏的珍贵文物,上至__,下至__,历时__;收藏了__。说明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__。6、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__,表达了作者对我国古代文化__之情。7、自读第五自然段:⑴勾画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动作,你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中体会到了什么?⑵能不能把课文中“闯进”换成“进入”?能否把“凡是、统弦、实在、任意、连”这些词去掉?为什么?⑶假如你正站在圆明园废墟旁,你想说什么?8、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二、练习提纲1、听生字、新词,用“举世闻名、瑰宝、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缩写文章内容。2、背诵课文3、4自然段。3、学写读后感: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1、生字正音:损、宏、侵、烬。2、难字书写:剔、侵、瑶、瑰。3、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4、抓段与段的联系分段。二、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体会作者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1、布局辉煌→众星拱月:圆林艺术的瑰宝。2、建筑辉煌:建筑艺术的精华。3、文物珍贵→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热爱古代文化的热爱。)三、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滔天罪行的无比痛恨之情1、自读、句画,批注体会。2、换词、增删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恰当,深入体会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无比痛恨之情。四、讨论题目,体会作者布局谋篇的精妙先“辉煌”,后“毁灭”,一美一毁,爱恨交织。五、转换迁移,训练运用圆明园毁灭教案【第四篇】近日拜读了《该段移至末好》,该文认为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开头一段:“园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适一些,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段移至末并不好。圆明园毁灭教案【第五篇】教学要求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本文标题:圆明园毁灭教案汇集【范例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5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