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名著《儒林外史》阅读引导+内容梳理 2023中考复习名著专题
12023年中考复习名著阅读阅读引导+内容梳理《儒林外史》关于名著《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封建社会的照妖镜、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作品描写了深受八股毒害的儒生的种种荒诞与虚伪行为,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的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做出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在书中,自第二至第30回的篇目里,作者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被讽刺的反面人物,这其中有利欲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如周进、范进、匡超仁等,有不学无术、趋炎附势的名流,如季萧苇、赵雪斋等,有敲骨吸髓、贪婪成性的官吏,如王惠、汤奉等,有蛮横狡诈、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如严致中、张静斋等。还有道德沦丧、到处招摇的骗子,如权勿用、牛浦郎等。从第31回起,作者开始着意刻画一系列体现自己理想的正面人物,如是功名富贵如草芥的杜少卿,又如是富贵荣华的如草芥,宁肯靠卖诗文和做刺绣糊口也不愿嫁给盐商做妾的女性沈琼枝。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鲁迅曾评价一人一书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讽刺小说从它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这就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关于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内容概述儒林:指的是儒家学者之群;也泛指儒生、读书人。外史:指野史、杂史和以描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之类。《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全书的思想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一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2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作者明确地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著作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艺术特色①以第三人称视角叙事,力求缩短故事与读者的距离,减弱作者的主观色彩,保证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②独特鲜明的讽刺艺术:善于利用夸张的手法,对比、反差的大量运用,悲喜剧的杂糅。③本书以对功名富贵的不同态度来安排人物,结构全书。④创造了新的小说结构形式——以思想贯穿的连环短篇结构,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介绍1.周进(腐儒的典型)人物形象: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王惠)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却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迷于制艺(指八股文)难以自拔,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成功后也照顾了范进等人。主要情节: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黄腾达后,同3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写出了他性格的复杂面。①刚出场时,六十多岁,依然是一个老童生。饱受秀才梅玖和王举人的嘲弄和冷遇。②在贡院里受刺激过度,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③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顾范进,将范进取为第一点评: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度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2.范进(腐儒的典型)1)热衷功名:范进穷尽一生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是范进热衷功名的最具体的表现。2)怯懦麻木: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3)迂腐无能: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4)虚伪奸诈:从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和范进假惺惺的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则可看出范进的虚伪,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而做出的举动,都可看出范进为人的奸诈。3.汤奉(贪官污吏的典型)人物形象:贪婪;蛮横、不讲理、作威作福相关情节:①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4②朝廷有禁宰耕牛的命令,汤奉不问因由,就将做牛肉生意的回民老师夫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一年下来就搜刮了八千两银子。4.王惠(南昌太守,贪官污吏的典型)人物形象:贪婪;蛮横、不讲理;典型的封建官僚中的庸官。相关情节:①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黎民生计和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②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③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5.严监生(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他最为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想说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主要情节:①自己出钱赔偿、打点,替哥哥严贡生料理了官司。②病得饮食不进,卧床不起,奄奄一息,还念念不忘田里要收早稻。③家中米烂粮仓,牛马成行,可在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④为了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咽气。一直等头咽了气。6.严贡生(地痞恶棍)严贡生是严监生的哥哥,他强圈王二的猪,打折王大的腿;坐船不给钱,还诬赖船夫吃了他的贵重药;没借给人银子却要利息;弟弟刚死,他就强占弟媳和侄子的房产。“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5主要情节:①霸道无赖、无恶不作:他作为一个贡生,却欺压乡邻,豪横乡里,如他家刚生下的小猪跑到邻居王小二家,王小二急忙送过来,他却借口不利市,强行要王小二家出八钱银子买下,等到长大到一百多斤时误入他家,他却又要王家拿几两银子才能把猪领回。小二哥哥王大来讲理,又把人打个半死。②阴险狡诈、虚伪贪财:乡农原向他借二十两银子交钱粮,写了借约并未取银,他就凭一纸借约,勒索人家出大半年的利钱。③阴险狡诈:他坐船时故意让船家吃了他的云片糕(一种名贵的药),然后诬陷船家偷吃了自己的药,赖了船费。④六亲不认。对胞弟严监生一家的欺压更令人憎恶,他欺凌妾出身的弟妇赵氏,在弟弟死后,企图夺产,最终二房的家私被三七分配,他得了七股。点评:他是个“忝(tiǎn)列衣冠”的劣绅,其所作所为不仅与贡生功名不符,也与其名的寓意相反,作者对他的讥讽极深。严贡生初次亮相是意图攀附汤奉,尽管千方百计钻营,但终因劣迹斑斑,汤知县也不敢招惹他。7.沈琼枝(正面人物)沈琼枝是反抗包办婚姻,蔑视封建礼教、法律,对抗世俗,敢作敢当,自食其力的女性代表。相关情节:①不愿做妾,从宋家连夜逃出。②逃到南京后靠卖诗过日子。③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到了知县那里,沈琼枝毫不畏惧,跟他说了一厢道理。8.匡超人(由淳朴善良的青年,变成卑鄙恶劣的文痞)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一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一个衣冠禽兽。相关情节:①得到马二先生(马纯上)的资助回家悉心照顾父亲。刻苦读书,被知县赏识。6②跟潘三一起假刻公章,帮别人考试。潘三有难后,怕自己被牵连,坚决不去狱里看望。③谎称未婚,再次成亲,知道了原配妻子已死,却用莫须有的“诰命夫人”的头衔、荣华富贵来糊弄、打发自己的哥哥去安排后事。点评:匡迥,号超人。匡超人原是一个农村少年,善良孝顺,乖巧勤劳。出场时流落异乡靠拆字谋生,适逢马纯上游西湖,两人相遇,从此改变了匡超人的生活轨迹。此后数年,他从一个朴实勤敏的农村少年,堕落成一个忘恩负义、薄情势利的市井恶棍。匡超人的堕落,反映了恶浊势利的社会及八股取士的罪恶本质。9.王玉辉(劝女殉夫尽节)王玉辉是个六十多岁的“迂拙的人”,做了“三十多年的秀才”但依然功名不就。家中既无恒产,子女又多,生活极端“清贫”,可是却立定志向,要撰写礼书、字书、乡约,以“嘉惠来学”。他解释自己所著礼书是讲“事亲之礼,敬长之礼”,乡约是“添些仪制,劝醒愚民”。当他的“三姑娘”要绝食殉夫时,他不仅不劝阻,反而诚心诚意地鼓励女儿绝食殉夫,认为这是“青史留名的好事”。结果女儿真的殉夫后,他的精神又落入了痛苦的深渊。使他在“烈女入祠”的当儿“转觉心伤”。10.杜少卿(正面人物)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①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②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③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④他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点评:杜少卿敢于怀疑权威,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者朱熹提出大胆的挑战。他说“朱文公解经,自是一说,也是要后人与诸儒参看。而今丢了诸儒,只依朱注,这是后人固陋,与朱子不相干。”这其实是对钦定的理论标准“朱注”的否定,也是对朱熹这一权威的否定。人物形象:淡泊功名,傲视权贵;讲求孝道;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尚义任侠;敢于向封建权威和礼俗挑战;对妇女尊重,反对歧视和摧残711王冕王冕:才华卓越、磊落洒脱、不慕名利、懂事
本文标题:名著《儒林外史》阅读引导+内容梳理 2023中考复习名著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76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