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范例精编3篇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范例精编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范例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历史和现实,系统阐明了我国国家制度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党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吸收借鉴其他制度文明成果,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走向成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有具体生动的体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贵州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关怀,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贵州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可以说是“中国之治”“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我们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贵州长期贫穷落后,直到1978年全省还有1840万贫困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8%。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2018年贫困人口减少至155万,贫困发生率降低到%。建成近8万公里农村通组硬化路,有效解决沿线1200万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三年搬迁了188万人,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省。深入推进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2018年农业增加值增长%,增速全国第一。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改造农村危房51万户,基本解决2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我们推动全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是1949年的2377倍。经济增速连续35个季度居全国前3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千企引进”“千企改造”“万企融合”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实现新突破,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十大千亿级产业加快发展。国家级三大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连续举办五届的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成为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我们推动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1949年,贵州公路里程仅1950公里,没有一条铁路运营,交通是制约全省发展的最大瓶颈。2018年,贵州公路里程达万公里,是1949年的101倍;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900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1262公里,贵阳成为西南地区的高铁中心枢纽。世界前100名高桥中有47座在贵州,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通航机场11个、实现市州全覆盖。乌江“黄金水道”全线通航。过去“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如今万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明显提升了贵州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建成了大中小型水库2634座、200多个骨干水源工程,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通光纤宽带、通4G网络。我们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贵州是典型喀斯特地貌,过去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1975年森林覆盖率仅为%。我们坚持不懈强化生态环境建设,2018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连续10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响亮发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声音”。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全国第一。近三年全省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连年增长30%以上。昔日“天无三日晴”的贵州,成为世人向往的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山水清秀、文化多彩的旅游胜地。我们推动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8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592元、9716元,是1949年的336倍、201倍。“人无三分银”已经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学校数量由1949年的578所增加到2018年的20078所,义务教育全面覆盖;医疗机构数由1949年的65个增加到2018年的万个,常住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1980年的68岁提高到2018年的74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高,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8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分别达到%和%,创历史新高。我们推动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成绩明显,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持续提升,新时代贵州精神深入人心,干部队伍士气高昂,政治生态持续向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第一批主题教育总体评价为“好”的占%。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201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2.党的地位: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补充: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党的作用:1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前进,不断夺取新胜利的核心力量。2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02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2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3两个确保:确保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4三个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记忆口诀】记为4223:四意识两维护两确保三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2.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0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执政理念: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3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就是要在“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模式遭遇历史性挫折的背景下,探索一条更加符合历史规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历史性探索的基本内涵,就是要形成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优势、体现人类文明前进方向的“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时代重要的实践特征就是聚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制度集成的巨大优势,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如果说,在以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制度的变革、不确定、效能彰显受一时之限等因素影响,人们的制度认知一定程度上也随之具有不确定性的话,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效能得到较充分实践检验的条件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就应保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的主观基础和保障。但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历史观的长期影响,由于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本身的复杂性,更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西方制度模式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制度自信在“四个自信”中所面临的认知障碍和挑战又是最为集中的。中国社会要形成坚定的制度自信仍需要更为坚实的实践和理论支撑。其中,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实现的国家治理成就或“中国之治”的事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客观联系、制度效能的比较优势以及制度价值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理论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一、“中国之治”的事实构成制度自信的客观依据心理学上,自信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对特定情境能力的心理状态,是成功后的良性情绪即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因此,今天我们强调制度自信,其最具基础性的底气就来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治理成就所体现的“中国之治”。“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1](一)“中国之治”的事实先于理论解释,这是中国社会坚定制度自信的客观依据理论上,国家治理成就这一事实先于理论解释是中国社会具有制度自信的客观依据。首先,无论是否承认中国发展是个奇迹,它都是一个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客观事实。即使对中国最具恶意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中国奇迹已然成为当代世界史上的常用语。对“中国之治”可以有多种经验性描述:比如GDP指标,2010年超过日本后一直稳居世界第二位并不断接近第一位的美国且具备超越美国的态势;比如脱贫人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有超过亿的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状态;比如基础设施,高铁营业里程2019年底将达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公路桥梁总数已超过80万座,现代化机场比比皆是;还有不断增长的城镇化率、人均寿命、社会安全指数等等。关于中国迄今为止所实现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有着更为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对比
本文标题: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范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85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