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3篇
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梦想任重道远,这一梦想征途漫漫。一百年来,“中国号”这艘巨轮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社会主义,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航标,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今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圆满完成,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入第二个百年,我们再出发,要从“全面小康”迈向“全面现代化”。第一个百年,我们成就辉煌。回首第一个百年历程,慷慨悲歌、风雨兼程,我们走得很不容易,但走得坚定豪迈、走得气壮山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攻坚克难、高歌猛进,中国社会实现了“两个跨越”。第一个跨越是社会发展阶段的跨越。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数据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达到美国GDP70%以上,与日本、德国、英国、印度加起来的总量大体相当甚至还稍多一些,是2020年世界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粮食产量万亿斤,人均470公斤,联合国安全线标准是400公斤。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也因之而提前。这些数字都指向一个事实,这就是中国社会发展起来了,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再是“短缺经济”,不再是“有没有”,而是要求“好不好”。第二个跨越是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在发展上,大国可以是量的积累,而强国必须要有质的突破。从中国组装、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产业结构升级;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也成为世界市场;不再仅仅引进来,也开始走出去;不仅产品走出去,世界观、价值观也开始走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为世界所认同、所接受。两个跨越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摆脱绝对贫困、真正全面小康,站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征程。新阶段再出发,新征程从头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征程意味着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要求变化了。这种变化在形态上表现为从小康迈向现代化,在本质上是社会主要矛盾带来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如果说小康的发展要求是“物质文化需求”,现代化则是“美好生活需要”,这是“生存”与“生活”关系的变化。解决生存不易,过好生活更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对美好生活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新征程再出发,要致力于全面发展的攻坚,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有两个本质属性:“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这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十四五”期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规划和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以征服自然程度为衡量标准的现代化,也不是靠殖民战争掠夺财富实现的现代化,而是自己努力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来之不易。实现14亿多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我们有信心和底气。这信心和底气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社会第一个百年辉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中国社会第二个百年辉煌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是最大的公约数、最大的同心圆。14亿多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14亿多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人间奇迹是不能创造的。三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不管国际社会如何风云变幻,中国社会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时代变革时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心声,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在新时代,我们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风雨无阻的闯劲干劲,意气风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正前方。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2长征精神所坚守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强筋壮骨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不可能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如今,我们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中国将面对很大困难、挑战、阻力和变数。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所以,要用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新征程,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长征精神所包含的意志勇气,始终是党攻坚克难的精神优势。党的事业总是在战胜各种困难挑战中前进。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容不得半点贪图安逸、骄傲自满的想法。我们要用长征精神的艰苦奋斗之光照亮新征程,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状态,在新的征程中闯关夺隘、建功立业。长征精神所蕴藏的独立自主意识,始终是党砥砺前行的根本指南。遵义会议,结束“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新的事业,不能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书本,也没有别国的经验可借鉴学习,只能在实践中探索。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行符合中国实际的战略策略,是我们党在生死存亡考验中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思想成果。用长征精神的独立自主之光照亮新征程,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做好我们自己的事,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长征精神所体现的团结守纪意识,始终是党凝心聚力、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大局为重,不断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克服分裂主义的倾向,不仅维护了革命队伍的团结,而且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战略性、全局性的伟大事业,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必须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们要用长征精神的团结守纪之光照亮新征程,增强“四个意识”,紧紧扭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不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长征精神所洋溢的人民情怀,始终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长征途中,党和红军留下“半条被子”“彝海结盟”“单家集夜话”等感人至深的故事,形成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血肉关系。在“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还存在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关系着我们党的性质,也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我们要用长征精神的人民情怀之光照亮新征程,永不脱离群众,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3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并豪迈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当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任务,掌握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任务摆在了党的面前。面对这个重大历史转折,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必须使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防止出现骄傲自满、贪图享乐、脱离群众而导致人亡政息的危险。“进京赶考”是围绕建立什么样的新中国、怎样建立新中国,如何实现全面执政、执好政等重大历史课题提出来的,体现了我们党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谋远虑和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远见卓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赶考”,告诫全党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这既是向全党发出的政治号召,又赋予了“赶考”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忧患意识、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赶考”的认识不断深入、理论不断成熟、实践不断丰富。《决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重申和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论断。新的赶考之路是针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来的,包含着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深远谋划,对于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懈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准确把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决议》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重要论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的赶考之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为深入理解和把握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了重要遵循。时代是出卷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百年奋斗一以贯之的主题,也是赶考之路上不变的考题。时代的发展不断为这一考题注入新的内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还
本文标题: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内涵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792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