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策略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策略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近几年来,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高品位校园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现实发展相比,还有相当距离。我们不仅要研究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更需要研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塑造作用。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其内涵分析,它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不同的结构层次,并且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最浅层的是物质文化,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人际关系及规范化了的学校制度,然后是组织文化和行为文化,而精神文化则是最高层面的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群体目标及种种思想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二、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校园文化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的职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但是,在操作校园文化建设时,人们又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偏离其价值意义。使校园文化在貌似热闹的表面下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真实面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在好多农村小学,由于对校园文化内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对校园文化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到位,对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的把握还不够系统、科学,认为校园安全、教学成绩好就足已;也有人认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是浪费时间,是不务正业,认为是三餐不吃饱反吃零食;我们学校原来就有一些老教师认为农村教师福利这么低,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美化校园环境、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浪费、搞花架子等,这些观念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育人作用的发挥。(二)切合实际的有效创新不够有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单一,措施、手段还不能与学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效果还不够明显。校园文化建设怎样更好地贴近学校、贴近学生,满足广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怎样把合理地满足需要与科学的引导相结合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切实有效的加以解决。比如很多地方的教堂里星期天孩子教育班学生爆满,积极性非常高,而很多学校教育活动往往效果一般,这值得深思,是否活动不切实际,是否缺少创新。(三)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正是校园文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对学校成员具有巨大的感召力的根源所在。但是,在实际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去年,我有幸随团参观我市某县的多所小学,发现好多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形式大同小异,其中几所小学甚至连校训都是一样。(四)校园文化建设功能过于局限我原来工作过的几所农村小学,校长把校园文化建设都归属于大队部,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做教育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业余活动的开展,随意性强,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规划的大背景下来实施。有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五)过于注重外显形式,忽视了文化本质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学校热衷于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有些学校热衷于搞各种活动、有些学校热衷于搞形象设计。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六)过于关注装饰,迷失文化功能校园文化以校园为时空、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所以,校园文化是小学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如果学校建设关注的形式装饰,仅是与其他学校相比气派、漂亮和表面上热热闹闹的活动等,就会忽略、弱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一)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校长要注重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弘扬,注重校风学风建设与和谐优美环境的营造,注重超前办学理念的构建和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觉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贡献。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这是一个发展机遇。因此,每一个小学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整体观念、开拓精神、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二)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整体改革一样,最终都要强调整体效应,要求达到整体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不是满足于各组成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追求一种有序、优化的整体建设。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基础建设的关系,既要着眼于全面发展,又要抓好薄弱环节;二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学校文化建设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形成学校文化鲜明的个性。四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倡导与教师学生的参与共建。(三)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精神、信念和价值观,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任何人或团体都不能超越于文化传统之外,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要重视民族性的问题,特别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中有用的、合理的和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同时,我们也不能漠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问题和欠缺,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又应该对传统进行辩正的否定,摒弃消极部分,引进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意识,建设一种融合中华文化传统和现代意识的全新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这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优化育人环境。根据小学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一要体现出“四性”,科学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教育性,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艺术性,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绿化、美化,将学校办成花园式单位。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艺术作品悬挂等。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五)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学校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比如我们学校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大队部”一条线,“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一条线;“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一条线;“校长室、政教处、家长委员会”一条线。一所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有严格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才能培养和锻炼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六)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要做到有计划、有成果、有总结,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和各类社团、协会,如我们小学就开展了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吸引全校师生一起参与。既要有如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思想性的和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知识性的,又要有如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等娱乐性的和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性的,还有必要设置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特别要开展好“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四节活动等。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休闲的关系,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和谐宽松的文化精神环境可以通过潜移默化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优良的个性品格。比如我们本市的广场路小学、建设小学等学校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就在于他们能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形成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并由此透射其独特的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憾力,陶冶和启示着一代一代的学子。(七)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舆论文化建设是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以不良影响。小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舆论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首先要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晨会、班会,组织学生宣传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通过创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再要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带好头;教师要确立正确
本文标题: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5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