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汇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汇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汇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所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看的。2、能正确搭出要求的图形。教学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教学难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教法:观察、发现法。学法:动手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在桌面上摆学具(文具盒和杯子)。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观察这一组物体,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情景。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1、产生质疑,引入新课。三、探究新知(一)交流自学情况根据课本课本55页笑笑的指令分别动手摆一摆,并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小组交流你们的看法。(二)小组展示成果四、点拨升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图形。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六、当堂训练1、完成课本56页第2图。独立做,最后小组内订正。七、知识拓展2、在课桌上摆放水杯、文具盒、橡皮、铅笔,从不同角参考资料,少熬夜!度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的情景有什么不同?先独立做。最后全班交流。八、作业布置:完成相关配套练习板书设计:略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熟记平均数概念及运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掌握如何求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平均数概念和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知探究。1.一年中北京的气温变化的幅度与上海的气温变化的幅度比较,哪里的气温变化幅度大?你知道如何通过计算比较这两地气温变化幅度的大小吗?北京得气温变化大,通过两地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温差计算比较得出。2.表1给出了某户居民20xx年下半年的电话费用,请你帮这户居民算一算:平均每月花费了多少元电话费?表1某户居民20xx年7-12月电话费用统计表月份789101112电话费(元)(+45++++)÷6=(元)。二、例题讲解。每3秒呈现10个数字,淘气小朋友5次记住数字得情况统计表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记住数字的个数54759①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淘气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②平均每次记住6个数字是怎么的出来的?平均数每次记住数字的个数为:(5+4+7+5+9)÷5=6(个)。③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6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6个”是几次“匀”出来得。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得代表。④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我们班同学得平均身高、这个月得平均气温。四、实际应用。小明期中考试,语文、数学、科学三门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语文考了89分,英语考了91分,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参考资料,少熬夜!了多少分?解:由题知总分为91×3=273(分)所以数学考了273-89-91=93(分)答:小明期中考试数学考了93分。五、习题巩固。1.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售票∕张7006409109901300●●(1)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一定比640大,比1300小。大约900张。(2)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与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700+640+910+990+1300+1700+1460)÷7=1100(张)。这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值比5天得平均数大。2.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本月前3周卖出冰糕情况记录,第一周7箱,第二周8箱,第三周9箱,那么小熊本周进多少冰糕合适呢?按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每周都在增加,第四周还可以增加一箱。那么本周可以进冰糕10箱。六、课后拓展。1.在一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4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7个、7个、6个、8个。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用平均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得个数。2.下表是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请你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得平均值。时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平均值最低气温/°C810111211121311最高气温/°C18182022242025213.一农机站有960千克的柴油。用了6天,还剩240千克。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几天?解:由题知可用6天平均用柴油:(960-240)÷6=120(千克)按照每天用120千克算还可以用:240÷120=2(天)答:照此用法,剩下的柴油还可以用2天。七、小结。通过本节课得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看图表以及平均数得计算原理,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重在计算和生活上得应用。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第三篇】教材分析: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参考资料,少熬夜!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感目标: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准备: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展示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1)立体图形;(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圆形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参考资料,少熬夜!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2、汇报与板书。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展示课件。观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巩固与应用。断一断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画一画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五、作业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2、完成校园作业本13页。板书设计:图形分类立体图形图形:曲线围成的图形平面图形线段围成的图形我们发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演算;会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积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讨论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光盘等。教学流程:一、提供购书情境,引发除法计算的需要。二、口算、估算、笔算优化组合,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学生活动:1、请学生说说从画面上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答吗?随学生回答板书:60÷201、口算能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吗?可能有的方法:(1)20×3=60,60÷20=3(2)6÷2=3,60÷20=3那比较两题,你能说说什么变了?什么没变?2、笔算:学生尝试,个别板演。讲评板演,着重提问:3为什么要写在商的个位上?3、指导写“答句”指板书问:我们这个算式是解决了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40÷2050÷1080÷400÷200四、布置作业20÷2010÷1060÷60160÷402最新四年级数学人教版教学设计【第五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之《密铺》。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根据有关平面图形特点进行观察、操作、思考和简单设计的实践活动。教材分三部分安排:第一部分,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用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初步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第二部分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进行密铺。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知道有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而有些则不能;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密铺的含义,更多地了解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第三部分,通过欣赏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美的体验。并能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知识;具有了相关的知识经验;(2)能力和方法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能初步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来探究问题;(3)心理水平:该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参考资料,少熬夜!经验,但是还是有较强的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4)思维水平:学生的思维以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相对较少。在学习过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能准确的认识各种简单平面图形。对于密铺,学生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生活体验,只是还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密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对学生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加工,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初步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这个知识系统的帮助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头脑风暴,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的设计重点放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通过经历与组内同伴动手拼图以及设计密铺图形等活动过程,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并知道有些图形是不能密铺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参与到组内讨论,并指导。最后在学生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和反思,内化知识经验与知识体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密铺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密铺;通过拼摆各种图形,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平面图形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多边形密铺条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推理、验证和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情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转换,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汇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7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