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物理精编教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八年级物理精编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物理精编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篇】一、知识教学点1、知识功的原理二、能力教学点1、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动手实验能力3、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勤奋学习的情感四、重点及解决办法功的原理,第三册功的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五、难点及解决办法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的理解。解决方法:采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谈法突破难点六、教具准备投影片铁制大滑轮一个塑料小滑轮28个杠杆一根钩码28套定滑轮一只细线若干弹簧秤28个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功和功率,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机械做功有关的原理------功的原理。(出示学习目标)片一:我们的目标:1、知道功的原理,能用功的原理分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训练我们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出示一个重物,问:在生活中,要把这个物体运到高处,你有哪些方法?(讨论)讨论后得出:(1)可以直接用手把物体拉上去(片二)(2)可以用杠杆把物体提上去(片三)(3)可以用动滑轮,定滑轮或滑轮组把物体提升(片四)3、请大家思考:用手把物体拉上去,拉力对物体做功了吗?用杠杆,动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物体时,动力对机械要做参考资料,少熬夜!功吗?如何计算?(W1=FS)机械要对重物做功吗?如何计算?(W2=Gh)机械对工作对象做功,我们就说机械克服阻力做了功。在实际生活中,大家为什么要选择简单机械呢?讨论思考,小结(见投影片五)片二:片三可以省力(但费距离所以不省功)可以省距离(但费力所以不省功)使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施力方向(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同样不省功)片四片五(做成覆盖片)二、新授1、那么,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比,两者大小是否一样?或者说,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下面我们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实验研究这个问题(引导学生预习实验方法,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实验,完全下列表格:(投影六)实验次序钩码重(牛)弹簧秤示数(N)钩码提升高度(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m)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J)机械克服阻力做的功W2(J)四、课堂练习(投影九)1、功的原理内容是什么?2、既然任何机械都不做功,人们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呢?3、判断对错: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功()B、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所以省一半功()C、使用机械不能省功,但一定省功()D、省距离的机械一定费力()E、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因此使用机械是无益的()F、功的原理只适用于自重和摩擦不计的理想机械()G、要把20N的物体举高1米,不论使用何种机械都不省功,动力做功至少20焦。完全投影片五,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加深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的理解。4、一人用一根轻质杠杆将重为500牛的物体举高时,做了250焦的功,求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1、2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二篇】一、知识和技能参考资料,少熬夜!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重、难点: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过程:1、、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2、、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方法、步骤:如何做?结果:填入左表结论如下:3、光的反射规律:(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七、教学后记: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参考资料,少熬夜!前、后的练习要补充。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过程与方法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教学用具:教师方面:电流表、电压表、学生电源(或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学生方面:电流表、电压表、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R1=5Ω和R2=10Ω)、开关、导线。以上器材为一组,每三人准备一组器材。(若学校条件好,可将干电池换成学生电源,实验效果更好。)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的知识。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这些例子同时还揭示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值,还知道导体两端的电压值,你能不能计算出通过它的电流值呢?(或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二、进行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2、猜想或假设。应根据以下两个事实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想像力,进行猜想或假设。①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大;参考资料,少熬夜!②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学生回答:可能是I=U/R;可能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几倍,导体中的电流也增大几倍。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材分析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三、教法建议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四、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五、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二、新课教学1.照度的概念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参考资料,少熬夜!2.影响照度的因素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设计实验:实验探究:限定条件:同一光源研究内容: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三、板书设计
本文标题:八年级物理精编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18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