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例通用3篇
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例通用3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例通用3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1区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难、管护贵的现状,对水利工程“重建轻管”、“有人建,无人管”的弊端,结合中央省市深化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启动了区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保障已建工程设施持久发挥效益,推行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自建自管、受益共管、市场管护”等三种管护模式,明晰了小型水利工程经营权、管护权、所有权,从根本上解决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存在的管护体制不顺、产权不明、责权不分等问题。根据实际,现将区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工作总结如下:一、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情况根据中央、省、市水利改革发展决定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要求,区出台了《区小型水库管理实施办法》、《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推行了小型水库及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经营权、管理权、所有权等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制落实情况。制定出台了《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了“五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签订“五小水利”工程设施承包管理合同、承包合同分别达万份、7477份,合同签订率达99%以上,涉及农户12万户,受益面积30多万亩,颁发农村“五小水利”工程设施承包经营权证7394本,基本实现了“五小水利”工程设施“水权”发证范围“全覆盖”。一是“五小水利”工程改革。小塘堰。实行三种改革管护模式,即对“一户用、一家管”的堰塘,采取单户承包形式;对“多户用、多人争”的堰塘,采取受益农户公开竞标的办法确定承包人;对于“有人用、无人管”的堰塘,采取协会共管制或者指定管理制。小泵站。推行两种管理模式,即实行承包经费和买断经营,由所在村与买断人签订承包合同。在保证“人畜饮水优先、防灾减灾优先、政府调度优先、项目建设优先”的原则下,明确双方责、权、利。小渠系。推行“村组户”管理模式,即实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三为一体”管理。全区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32个,农民会员28355户,解决了万亩农田的灌溉管理问题。小水池(水窖)。按照山区20方、丘陵50方确定为水池的标准,实行“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管护主体、责任是受益户,水利部门承担技术服务。二是饮水工程设施管护改革。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实行“五大”管理模式即公司化管理、用水户者协会管理、乡镇政府管理、村集体管理、受益户自管。以管理模式明确了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三是小型水库管护改革。对全区座小(I)型水库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按水库库容确定管理人员,其人员经费由区财政纳入“以钱养事”管理,实行定额补助。确定了13名管理人员并纳入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乡镇为小(Ⅰ)型水库的管护主体;乡镇水利管理站为小(Ⅰ)型水库的主管部门;小(Ⅱ)型水库管理明确由乡镇统一负责管理,村为小(Ⅱ)型水库管护主体,管护经费实行“以库养库”、“以水养库”,按照省厅56号文件要求落实了小(Ⅱ)型水库每座1名管理员。二、管护经费落实情况一是“五小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落实了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万元/年,由区财政局纳入预算,对水利工程管护实行年度管护考评制度,建立“以奖代补”长效机制。二是农村饮水工程管护经费。落实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资金50万元/年,由区财政纳入预算,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维护与管理。三是小型水库管护经费。按照300万方以下确定1人、300万方以上确定2人的水库管理人员,其人员经费由区财政纳入“以钱养事”管理,实行定额补助。全区共落实小(I)型水库管理13人,定额补助26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补贴及水库经济林果收入弥补。小(Ⅱ)型水库每年每座水库落实1万元管护经费,每年落实了52万元管护经费。四是水利投入经费。落实了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政策。近几年来,本级财政已计提水利建设资金亿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20年又安排5000万元用于水利建设。落实了水利建设基金,自20年,全区每年计提水利建设基金150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落实情况。根据中央省市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水利管理机构改革,做到了机构编制、人员队伍、预算经费、管理制度四到位,建立了职能明确、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转协调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设立了12个独立预算的财政全额拨款基层水利管理站。三、主要做法和经验(一)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原则。我们按照“政府主导,水利协调,财政管钱,农经发证,农户参与”五位一体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运行管护机制,制定方案(区小型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机构(区政府领导及其水利、财政、农经等部门)、设立专班(组织、工作、保障三个专班),明确职责(政府主导、财政管钱、农经发证、水利运作)、落实任务(乡镇协调、村组配合、农户参与)。并按照每处工程有“一张工程照片、一本设计图、一块公示牌、一份承包合同、一本经营权证、一套档案资料”的“六个一”标准,实施了以承包确权为核心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改革。(二)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做法1、明确方向,科学推进。坚持把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普惠功能摆在改革的第一位置,严把改革方向,明晰集体所有权、放活承包经营权、保护农民受益权,激发受益者的积极性,达到改革惠及民生目的。一是坚持“四个优先”。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关系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我们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人畜饮水、防灾减灾、政府调度、项目建设”等“四优先”的原则,确保小型水利设施不因承包确权到户而改变其公益性。二是广筹资金保障。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水利设施建设与管护的积极性。在改革中,全区统一实行承包年限与土地二轮延包30年一致,确保承包户享有稳定的经营收益权。同时,建立投入奖励机制,对承包人扩容塘堰给予一定的补助,全区共筹集资金亿元,区财政投入4000万元,整合资金1亿多元。三是因地制宜确权。根据农民承包意愿,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分类确权。对“一户用、一家管”的堰塘,采取单户承包形式,村委会与农户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理责任,发放小型水利设施承包水权证;对“多户用、多人争”的堰塘,采取受益农户公开竞标的办法确定承包人,村委会与中标户签订承包合同,中标户再与受益农户签订“共建共管”合同;对于“有人用、无人管”的堰塘,采取协会共管制或者指定管理制,村委会与用水者协会或指定的村民代表签订承包管理合同。2、层层动员,分级推进。我们按照“分级动员、分级定责、分级办点”的思路,以塘堰管护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放大辐射带动效益,把改革工作推向深入。一是分级联动。我们坚持区级定方向、部门互联动、乡镇抓协调、村级促落实,分级推进改革工作。区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印发了《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办法》,并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确保水利设施与承包确权同时到位。组建了由区水利局、区农经局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各乡镇和各村落实了责任人,确保了责任落实到位。做到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职责明确、确权明界、签订合同、发放权证”的改革流程。二是分级定责。在确权中,全区明确村委会为管护的第一责任人,承包人和村委会签订《承包经营合同》,是管护的直接负责人;承包人与受益农户签订《承包管理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了“村、户、人”三位一体的管护责任机制,确保小型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管、长收益”的目标。三是分级办点。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政策要求、统一组织验收”,“分类制定资金补助标准、分村组织工程建设、分户落实管理措施”的“三统三分”实施办法。自20年在村试点,改革中,全区先后建立了1个区级示范点、12个乡镇示范点、2个村级示范点。3、阳光操作,统筹推进。我们坚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发动农民参与,实行民主决策,确保了改革公平、公正、公开,赢得了群众支持。一是坚持依法依规。借鉴近年来我区在农村塘堰承包确权试点探索的成功经验,严格把好“六道关口、做到六个一律”,即严把调查摸底关,一律登记造册;严把方案审批关,一律一堰一策;严把竞标关,一律公开发包;严把公示公告关,一律上墙一周;严把合同签订关,一律一式三份;严把合同执行关,一律按合同确权定责。切实做到规定程序一步不少、规定环节一个不减、规定要求一律不降。二是坚持群众主体。通过召开群众会、议事恳谈会、群众代表会等方式,发扬民主,让群众全程参与水利设施边界确定、承包方案评审讨论、现场竞价发包、承包合同签订等关键环节,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把水利发展和小型水利设施改革工作“两手抓”,以水利发展促进改革,以改革促进水利发展,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通过改革,全区共筹措各类水利建设资金亿元,整合项目资金1亿元,新建和维修各类水利设施6000多处,新增蓄水量627万方,增加旱涝保收良田6万亩。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重、需求量大、自身能力有限、区级财力不足,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2)工程基本上都是公益性工程,自身没有经营性收入,维修资金、运行管理经费短缺,工程正常运行的资金与经费保障比较困难。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2我镇水利站在区水利局、水资办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水利站圆满的完成了20xx年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为了20xx年更好的工作,吸取20xx年的工作经验,更好的干好新的一年工作,特总结如下:一、水资源管理方面我镇水利站纳入管理的22家企业、单位全部完成了水资源费及污水处理费的缴收任务,在水利执法行动中新纳入管理的两家企业,水表现已安好,正在运行当中。无一单位拖欠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我镇内辖区企业单位都能够按计划用水、按计划取水。我镇水利站积极宣传,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给后代留下优质的水资源,我站在节水宣传周、宣传月活动中,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节约用水明白纸的形式大力宣传节水、合理用水、珍惜每一滴地下水。二、新开源打井方面进入我镇辖区的钻机都办理了开源手续,对没有手续的钻机严谨进入我镇打井,对钻机进行了严格管理。我镇的废弃井进行了排查,并按规定进行了封填。三、水表巡查、水资源论证我镇共有企业、单位22家,按区水资源办的安排,我镇企业、单位每月进行巡表、巡查,并设立了巡查档案,对巡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6家规模企业按完智能水表。我镇今年水资源论证一家,此单位按照水资源论证的要求严格程序,道道工序严格把关,按规定、按要求完成了水资源论证的任务。四、水位测量、水质测试、取水许可方面我镇辖区水位测试点三处分别是褚家、李西、毛家,此三个水位观测点都能够按月进行实测实量,及时的测量水位为我区制定水利政策提供了一手资料,并且做到了提供准确,提供及时。取水许可证办理了农村35个、企业17家。五、在水利普查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一号文件,国家非常重视水利事业,我镇水利普查,规模以上农灌井1474眼,50个自然村、12家工业企业、5个养殖场、20个典型用水户、灌区调查17个村,初步调查完成。总之,在过去的20xx年里,我镇水利站服从上级领导,及时按要求完成了区水利局、水资办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利于上级领导的支持,我站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百倍努力、扎实工作,争取取得一流的成绩。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3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洲河网区,现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个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2000xx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我市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水、涝灾害和台风。全市95%以上的人口、耕地、工农业总产值依靠堤防工程捍卫。水利建设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本文标题:水利工程绩效评价自评报告范例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35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