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例4篇
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例4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例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1内容摘要: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儿童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今天,中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有很多不合理的教育方法。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热爱和尊重儿童、重视父母的作用等,这些理论提示家庭教育要结合时代背景,提高家长素质,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关键词:陈鹤琴儿童教育家庭教育。陈鹤琴(1892年3月5日至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着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创始人。陈鹤琴特别强调孩子的教育,他的孩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25年写的《家庭教育》一书中,该书提出了101条原则,涉及孩子家庭教育思想的各个方面。众所周知,我国家庭教育仍存在溺爱儿童、不尊重儿童、家庭学校教育分离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再次学习和理解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一、陈鹤琴活教育中的儿童教育思想。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经历了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陈鹤琴7岁起,读了6年补习班。他后来在回顾自己的六年补习班生涯时,对传统教育的死板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另外,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家里的哥哥因为没有人教导而误入歧途的遭遇,明白了教育的重要性。留学后,他在创办的鼓楼幼儿园实践了自己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主持并发行了《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丛书》等书籍。陈鹤琴对儿童教育的研究可以说相当深入。(一)在教育目标上,主张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是由陈鹤琴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连年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教育界仍笼罩在传统专制的阴影中。国民政府意识到教育的不足,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教育制度。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外国化倾向严重,形式和内容完全模仿日本、美国等国家,不适合中国国情。因此,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成为人,成为中国人,成为现代中国人。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结合了时代的内涵和期待。他生来就是人,生来就是中国,生来就是现代中国,有多少人真的理解成为人,成为中国人,成为现代中国人?做人不容易,做中国人不容易,做现代中国人更难。i。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陈鹤琴提出中国的教育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先进的理论,他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但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环境和美国不同,我们的国情和美国的国情不一样……幼儿园的设施,应该总是适应本国的国情。ii不否认陈鹤琴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但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并不完全模仿,应该把中国的教育和时代和民族结合起来。(二)爱孩子。陈鹤琴主张实施活教育的另一个必要前提是爱孩子。从爱孩子的角度来说,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爱孩子的身体和爱每个孩子的个性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热爱孩子的身体,认为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孩子的健康问题是他长期关注的课题。在他投身教育事业的时代,许多中国孩子过着流浪、饥寒交迫的生活,健康水平极低。目睹这一切的陈鹤琴,发现身体不强,学习不容易,常见多病的孩子,对他的学业有很多障碍……,为了教育孩子,必须使孩子健康成长,拥有健全的身体。另一方面,他声称爱孩子要爱每个孩子的个性。陈鹤琴7岁上过补习班学老学,补习班里夫子刻板,严谨的形象让他质疑老教育。传统教育忽视孩子的个性,不尊重个人差异的教育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因此,陈鹤琴认为必须爱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三)尊重孩子。陈鹤琴在长期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中总结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不仅要尊重孩子的心理规律,还要尊重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首先,陈鹤琴坚持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根据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孩子的心理适当。如果不知道孩子的心理而妄想教育的话,教育没有效果。因此,要使家庭教育成功,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其次,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也非常重要。与提到游戏就摇头拒绝的大部分专家不同,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且不能让孩子玩。从1921年开始,他以自己的长子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连续的儿童发展研究,认为儿童对游戏的兴趣来源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发展和活跃活跃的本能。iv他的游戏式教育模式对我国封建教育的死板有很大的突破作用。(四)重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陈鹤琴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品德的好坏最受父母的影响。陈鹤琴还指出,孩子的知识是否丰富,思想是否发展,是否养成良好习惯,家庭教育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V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首先接触的是家庭,孩子在父母那里学习谈话,认识周围的事物,其性格和行为习惯等,都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他认为必须重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二、活教育中儿童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启示。随着上世纪计划生育的实施,很多家庭从以前的多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视。每个孩子只有一次童年,在其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能再来了。研究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儿童。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面对新时代提升全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家长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的确,21世纪以来,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这种重视逐渐极端化。典型的问题体现在讲究智力发展忽略体育、益智、劳动、美育、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忽略儿童德育的教育。这很可能导致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健全。孩子考上了好大学,但是因为一点小事残忍杀害了自己的同学等事件是这样的问题的极端表现。(二)提高家长素质。家庭教育要进行的科学、顺利,主要责任在于父母。父母是小孩最好的老师,小孩的衣食住行全是父母陪伴的。因此,父母自身的素质对孩子有很大影响。1.父母双方都必须接受和认可基本的教育理念。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真的需要专业的技能和学识。的确,如果父母双方都没有基本的教育知识,只是盲目地向自己的孩子报告兴趣班、班级、各种各样的比赛,这样的教育不能说是教育。2.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人们经常听到的话,这句话是指父母没有给孩子做好示范,让孩子学习。有些父母打麻将、抽烟、喝酒、暴力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在潜在的沉默中学习这种坏习惯。陈鹤琴说:要以身作则。这句话很重要。……他自然也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但是,父母的影响比任何影响都大。vi因此,父母必须为孩子做正确的榜样,认识到身体作则的积极性和必要性。(三)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陈鹤琴说要爱和尊重孩子,启发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孩子教育观,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学习更加轻松愉快。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儿童的个性。1.根据孩子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陈鹤琴根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结合本人的教育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说,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必须教孩子自己做……vii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决定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要以过高的标准严厉谴责孩子。要知道孩子有好奇心、喜欢活动、喜欢模仿、喜欢户外生活等心理特征,背离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一定会让孩子厌倦。按照他们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可以使学习知识变得沉默、沉默。因此,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进行。2.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式,教育生活,教育游戏。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玩具和游戏的兴趣特别浓厚。因此,父母必须支持孩子们的游戏。不仅不能克制他们玩游戏,还能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游戏。从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游戏并没有大部分家长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让孩子接触到积极有益的游戏,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增进与家人的感情。3.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用材料教。陈鹤琴认为,孩子的个性各不相同,父母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设置弹性课程。也就是说,用多种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让孩子读故事,让孩子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试着解决。千篇1律的课程不仅会使孩子的学习疲劳,还会杀死他们的创造力。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教他们材料,发挥他们最大的闪光点,避免长处。这要求父母不要人云亦云,充分理解和观察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培养。培养真正有创造力的孩子。对于陈鹤琴活教育中的儿童教育思想,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希望前辈们吐血,实践的伟大真理不会被后代遗忘。无论是发表学术论文对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进行理论创新,还是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实践儿童教育中的正确理论,都应结合儿童真正需要的家庭教育进行教学,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注释。i.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四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356-357页。II.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陈鹤琴全集》(第二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iii.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595页。iv.王凌皓、刘艳英《陈鹤琴教育名着指导》、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彭2013年、第22页。v.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595页。vi.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北京出版社,1983年,第750页。vii.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五卷),南京:江苏出版社,1991年,第74-131页。(作者介绍:张文玉、西华师范大学课程和教育论(语文)研究生粟斌、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220世纪初,中国还是一个有着专制传统和80%文盲的国家,千百年来,孩子一直被看做是家庭的附属品,大人们无知却专制地看管着他们,没有尊重和平等。这时,一位教育家站了起来,愤然地说:“孩子的价值有时还不如一只羊、一头牛。”人们对养孩子的方法始终抱着事前无准备,事后不研究的态度。这位站在时代前沿的儿童教育家就是陈鹤琴,他针对民国时期的死教育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以鼓楼幼稚园为实验基地,进行了有益尝试,他的思想和实践对现今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迪。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重视儿童的不成熟的力量陈鹤琴的“活教育”区别于封建、僵化、陈旧的“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儿童的身上。因此教师和家长的儿童观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陈鹤琴眼中无论是在外表上将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样还是在行动上去模仿大人的举止,这样都是旧式家庭愚昧的做法。正是因为没有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儿童,中国才多是“少年老成”的小孩子。他说:“在培养儿童这件事情上,最紧急的就是我们要正确看待儿童,将他们看作儿童对待。”卢梭也曾有过类似的观点:“大自然期望孩子们在年少的时候,只长成孩童的样子。”所谓的儿童的样子,即非成人,即按照他们孩童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特有特征生长。陈鹤琴把儿童样子的标准归纳为“一种未成熟的力量”,他要求人们去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这种不成熟,要去相信儿童具有主动性,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然而,当前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即儿童与成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具体表现为:穿着成人化、心理早熟等。现今儿童听话乖巧的表象下是他们真实的活泼好动的本真。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园的课堂中,不乏看起来乖巧的学生,他们两手重叠,背脊挺值地端坐在课桌前,俨然一副懂事的样子,像一个稚气消逝的“成熟的”儿童。我们在欣慰这看似和谐的画面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这真的是儿童应该有的样子吗?这与陈鹤琴所描述的“旧教育”中“少年老成”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如出一辙。波兹曼从现代传媒的角度对于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深刻批判了儿童与成人没有边界,儿童成人化的这种现象。除此之外,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在幼儿园传授小学知识,但仍有不少部分的幼儿园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在课堂教学中过早地教授小学低年段的知识,在教学评价方面过多地参考学生的课堂听讲水平和昨晚完成甚至是考试测评情况。这种功利
本文标题: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启示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0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