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1)
1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第一节概述一、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念与性质(一)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念食品卫生标准是对涉及食品安全、卫生、营养和保健功能的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食品生产加工的卫生要求、食物中毒的预防诊断等做出的技术规定。这些规定通过技术研究,经与食品有关的各部门进行协商,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审查,由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这里我们必须再次对食品卫生标准的“卫生”做出全面的解释,“卫生”是指环境中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所有因素。就食品而言,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卫生要素包括食品的安全、营养与保健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球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死于食源性疾病,其中,食品安全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食源性因素,而营养不足或过剩也同样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热量、蛋白质摄入不足所造成的婴幼儿发育不良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而由于营养过剩或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却正在成为发达国家人群的主要死因。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食品卫生问题,分别制定了与食品卫生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与标准,如英国的《食品安全法(Foodsafetylaw)》、美国的《食品化妆品法令(FederalactonFoodandcosmetic)》等。我国也于1982年颁布了中国的首部卫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法)》,然后,于1995年作为正式法颁布实施。我国《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不言而喻,“无毒、无害”,谓其“安全”,“营养要求”则指食品的“营养质量与保健功能”。所以,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应是对食品的三大健康质量要素所作的技术规定。2(二)食品卫生标准的性质1、科学技术性标准的根本特性是科学技术性,这是标准的本质,是标准与其它事物的最大区别。标准的这一特性,首先是源于标准的产生方式,标准的制定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它借助科学技术作为基本条件,对某一事物的技术研究与生产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然后,以技术条文的形式出现;其次,是由于标准的使用与实施方式,食品卫生标准必须要在食品生产过程得到实际应用,它应指导和管理食品生产的技术过程;再则,只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才能分析和判断食品卫生标准的实施状况,以此,监督和促进食品卫生标准的实施。所以,在标准的产生与实施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2、政策法规性食品卫生标准作为卫生管理政策的技术规定,它反映和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卫生管理模式和具体要求。我国卫生部一直以来都将食品卫生标准列入卫生政策的研制规划,食品卫生标准的技术要求随着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和实施,更赋予了食品卫生标准在法制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的法规特性。3、强制性《食品卫生法》规定:凡生产加工经营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标准化法》也规定:凡是涉及人类健康与安全的标准,应是强制性标准。所以,食品卫生标准必须强制执行。这是食品卫生标准与食品一般质量标准的重要区别。34、健康与安全性制定和实施食品卫生标准的目的是要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所以,食品卫生标准紧紧围绕食品的安全、营养、保健功能为对象制定一系列的技术规定。也正是食品卫生标准具有这一特性,才使其具有较高的政策法规性和强制性。5、社会性和经济性食品卫生标准的社会性与经济性主要是指食品卫生标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控制和保证了食品中与健康相关的质量要素,防止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国民身体素质,其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而食品卫生标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则主要体现在:减少了相对有限的食品资源的浪费;食品卫生标准作为食品市场贸易双方必须遵守的技术条件,它对避免因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经济纠纷起到了的积极作用;至于因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防止了疾病的发生而减少了医疗费用,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而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由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可低估。二、食品卫生标准的意义食品卫生标准对于保证国民身体健康,维护和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一)食品卫生标准是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病从口入”,食品卫生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我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但是,《食品卫生法》不可能就以上要求做出具体的技术性规定,这就需要对法律未予明确的内容进行补充。为此,《食品卫生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设备,用于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以及食品中污染物质、4放射性物质容许量的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发。”因此,食品卫生标准作为与《食品卫生法》配套的技术规定,是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证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二)食品卫生标准是法制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必须手段和基本依据在食品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食品卫生标准是鉴定和判断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行为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要求的技术手段与基本依据。《食品卫生法》第八章“法律责任”中明确规定:凡“生产经营不符合国家或地方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它食源性疾患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的;”等,都将根据《食品卫生法》进行处罚。但同时,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这里所指的“证据”是对食品卫生质量及其生产经营行为的科学鉴定和评价的结果,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则是指包括“食品卫生标准”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文件。可见进行法制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处罚分明、条文适当。因而,在食品卫生依法行政过程中必须以食品卫生标准作为工作手段与科学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三)食品卫生标准是维护我国主权与促进我国食品国际贸易的技术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食品进出口贸易日趋活跃,在复杂的国际食品贸易和国际性食品市场的竞争过程中,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对有效阻止国外低劣食品进入中国市场,防止我国消费者遭受健康和经济权益损害,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利益,起到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它为提5高国内出口食品的卫生质量,增强国内食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今天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将来,研究和利用食品卫生标准的这一技术保障作用就更为重要。关贸总协定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一致同意各成员国应减少农产品(食品)关税,现在的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都承诺遵守这一协议,但基于对人类健康保护的需要,世贸组织在其制定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法规应用协议(SPS协议)》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又规定:各成员国有权根据各国国民的健康需要制定各自的食品标准。所以,在保障和促进我国的国际食品贸易过程中,重视和发挥食品卫生标准的这一重要作用是国家应予以考虑的经济发展策略。第二节食品卫生标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食品卫生标准的有不同的类别。一、按标准发生作用的范围或标准的审批权限而分,食品卫生标准分为:(一)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食品卫生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审批权限属于卫生部。目前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二)卫生部部颁食品卫生标准对没有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而又需要由卫生部进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食品卫生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卫生部部颁食品卫生标准。但卫生部部颁食品卫生标准同样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此与其它行业制定和颁布的食品质量标准不同,后者仅适用于本行业内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卫生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审批程序与国家卫生标准相同,但一旦具有相同适用对象的食品卫生国家标6准颁布,该项卫生部部颁标准即行废止。目前,卫生部部颁食品卫生标准主要是各项食物中毒诊断标准与处理原则。(三)地方标准根据《食品卫生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未制定卫生标准的食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卫生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与审批权限属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但须报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在批准发布国家或者卫生部部颁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按标准的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我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同时,还规定:涉及人类健康与安全的标准应是强制性标准,所以,国家、卫生部和地方的食品卫生标准是强制性标准。《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如不符合各类食品卫生标准,即是违法,应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进行处罚。所以,除了检验方法标准,其它所有对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行为的标准,无论食品卫生国家标准还是食品卫生地方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三、按照标准的作用性质,分为:(一)技术标准这是一类对食品卫生标准化领域里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检验方法等。如GB11673《含乳饮料卫生标准》、GB9678《糖果卫生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二)管理标准7对食品卫生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等,如卫生部制定并发布GB12693《乳品厂卫生规范》、GB12695《饮料厂卫生规范》等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四、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分类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按照适用对象,主要分为:(一)食品原料与产品卫生标准食品原料与产品卫生标准可分为粮食及其制品、食用油脂、调味品、肉与肉制品、蛋类、禽肉、水产类及其制品、乳与乳制品等类别食品卫生标准。(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国际国内目前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主要是对其使用品种、使用的食品范围与使用量进行控制。所以,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是对食品添加剂品种、食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所作的技术规定。(三)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也因与食品添加剂同样的原因,也对其使用事项做出技术规定。目前,《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所包括的营养强化剂品种有: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三类。(四)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卫生标准对该类产品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健康危害的化学物质作了容许限量的规定。(五)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卫生标准(六)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卫生标准8(七)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卫生标准(八)食品中激素(植物生长素)及抗菌素的限量卫生标准(九)食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食品卫生质量的生产设施、工艺方法、加工环境、卫生管理与卫生质量控制等行为与条件的技术规定。现已制定并颁布了包括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在内的22个卫生规范。(十)特殊膳食食品标准(十一)辐照食品卫生标准(十二)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包括:(1)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2)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3)食品卫生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与方法;(4)食品卫生营养素检验方法。(十三)其他,包括食品餐饮具洗涤卫生标准、洗涤剂消毒剂卫生标准。第三节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一、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依据(一)法律法规依据9由于食品卫生标准在法制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方面所具有的法规意义,所以,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必须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确定应该制定或修订标准的项目
本文标题: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