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登岳阳楼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登岳阳楼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登岳阳楼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1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感情。2、学习本诗,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学习重点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学习难点缘景明情。课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1.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2.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学习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2.比较阅读,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天崩地坼拆迁乾坤弃笔从戎气(器)宇轩昂轩窗涕泗横流2、根据注解,理解诗歌大意。学习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二、合作探究(缘景明情):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心情是怎样的?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2、赏析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①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作者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参考资料,少熬夜!②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③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3.诗歌颈联和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认为诗歌从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吗?请简述理由。知识小结常见的用来概括意境特点的词语:意境是由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组合成的场景,是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要准确掌握意境,我们只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表述常见的意境的词语有: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等。三、拓展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1.对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请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同是抒发登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四、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人教版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相关文章:1、人教版选修《登岳阳楼》优秀教案2、高二选修《兴贤》教案汇编3、高二选修《陆文学自传》教案设计4、高二选修《兴贤》教案两篇5、高二选修《陶庵梦忆序》精品教案6、高二选修《项羽之死》精品教案7、高二选修《为世界工作》优秀教案8、高二选修《有教无类》优质教案9、高二选修《与尹师鲁第一书》优秀教案10、高二选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秀教案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二选修《登岳阳楼》教案2教学目标: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3、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特点。4、背诵两首诗歌。教学重点:1、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和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领会《无题》中所表达的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和悲喜交集的心理。3、背诵两首诗歌。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器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上一课时导入二、初步感知1、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关于律诗和绝句(见课后练习五)3、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4、熟读、背诵、了解大意5、找出押韵的字,并指出押何韵。参考资料,少熬夜!6、找出对偶句,并分析其特点。二、分析理解※首联:1、分析对仗。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今昔对比3、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为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明确: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颔联:1、分析对仗。2、此联主要写什么?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3、大意?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4、上下联各侧重写什么内容?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5、“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颈联:1、分析对仗。2、大意?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3、主要内容?明确:写登楼沉景而生在感慨。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尾联:1、大意?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2、内容?明确: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3、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参考资料,少熬夜!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结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写作特点:1、对比强烈。2、对仗工整。3、用字精当。4、感情深沉。三、巩固练习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2、完成课后练习。登岳阳楼教案3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明确大意。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2、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参考资料,少熬夜!3、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四、缘景明情1、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2、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5、学完这首诗后,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五、拓展提升1、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个对你触动更大?为什么?《登岳阳楼》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缘景明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并进一步探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风格。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在四川呆不住了,就坐船顺长江东下,到处飘游到荆州也呆不下,又沿洞庭湖向南飘游,这时杜甫已58岁,还不到60岁,但身体已衰弱不堪了。右臂偏枯瘦,耳朵聋了,而且是老肺病。他全家都住在小船上,飘泊不定。到了岳参考资料,少熬夜!阳,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放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想不到转过年来的冬天,他就在水上的一条小船里与世长辞,永远停止了歌唱。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三、整体感知⒈请用明白晓畅的语言疏通文意。从前听说过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登上了岳阳城楼。吴楚两地被洞庭湖分隔在东南两方,日月星辰好像在洞庭湖上漂浮。亲人朋友没有一个字的音信,年老多病,孤身一人,只有一只船伴随着自己。关山以北依然硝烟四起,倚着栏杆我不禁潸然泪下,泪水奔流。⒉前两联和后两联所写内容有何不同?前两联侧重于写景状物,后两联侧重于叙事抒情。四、课内探究⒈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写景状物有何特点?状写吴楚、乾坤、日月之景。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着大地长天。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雄浑阔大,景象宏伟绮丽。⒉颈联、尾联写了哪些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不幸写到国家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由身家及至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⒊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赏析本诗。问题1:颔联和颈联有何内在联系?颔联写雄浑阔远的景象,颈联写孤身飘零的身世。景是阔景,情是哀情,以雄浑阔大之景反衬孤身悲苦之情。唯有景之阔大,方能显出孤身漂泊之小,才能彰显境遇之悲苦。“日月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喻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慨。问题2:颔联和尾联有何内在联系?颔联气象宏奇伟丽,壮阔无比;尾联由身家遭遇及至时事国运,诗人不为个人身世而哭,而为国家危难落泪。从壮阔无比的景中可以窥见杜甫胸襟之高,这是以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映衬了诗人心忧黎民、情系社稷、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诗人将湖山之胜与家国多难结合起来抒写,营造了沉雄悲壮的艺术境界。江山的壮阔与胸襟的博大,在诗歌里互为表里。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⒋首联今昔对比有什么丰富的内涵?参考资料,少熬夜!昔日满怀游赏之情,诗人想登楼览景,一展济苍生、安黎民的宏伟抱负——憧憬欣喜;今日满腔流落之苦,匡扶社稷、济世报国的理想化为泡影——身不由己,悲苦无奈。昔日血气方刚,才高志远;今日老病孤舟,壮怀未酬。诗人早闻洞庭盛名,然而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天下至
本文标题:登岳阳楼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