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精编教学设计2023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精编教学设计2023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精编教学设计2023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4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板书: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参考资料,少熬夜!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板书: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师:(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板书:泥石流的分布于危害高中地理中国地形优秀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教学难点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指名答)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完成表格:?第一级界线第二级界线第三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2000---1000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500米以下?地形区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和两广丘陵?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参考资料,少熬夜!面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高中地理中国地形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篇】学习目标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导入新课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形。本节内容需要三个课时。自学提纲(第一课时)一、地势西高东低1、交流展示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2、小组探究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一线。(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山、山、山、山一线。(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高原与盆地。(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与三大盆地:、、等。(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与三大参考资料,少熬夜!丘陵:、、等。(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3、拓展练习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问: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第二课时)二、山脉纵横交错自主学习学习提示:读P20-P21课文与图2-2,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我国主要走向的山脉名称:东西走向有:北列有—;中列有—;南列有等。南北走向有:、、。东北-西南走向有:=1GB3①———;②—;=3GB3③等。西北-东南走向有:、、。弧形山系有:。小组交流学习提示: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位于中国和(国家)交界处的是世界最高峰,有世界“第三极”之称。(2)为什么珠峰周围分布着很多冰川?探究展示学习提示:读P22阅读材料与图片,探究交流下面问题:(1)你能迅速在图上找出五岳的位置吗?它们分别位于哪个省?(2)你能向大家介绍五岳的哪些自然与文化特色?(第三课时)三、地形复杂多样参考资料,少熬夜!1、小组探究学习提示:请阅读课本23页图2-9内容,分小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1)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第四篇】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害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害,因为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尤其是地震灾害,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是我国四大类灾害中应该首先给予关注的灾害。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2、结合案例认识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灾害中所起的作用。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原因,重点认识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原因。2、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中国的地质灾害》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地质灾害的视频,课参考资料,少熬夜!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中国的地质灾害》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原因、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教学过程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百度图片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害?学生回答地质灾害。教师很好!我国的地质灾害除地震外,还有滑坡和泥石流。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展示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级地震。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0页图文内容,分析说明:(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2)我国地震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3)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展示的新闻和教材第30页相关内容,然后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归纳(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2)我国有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青藏、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分布在东部,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我国地震多发区可归纳为:西多东少四区一带(3)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因此地震频发。板书一、?我国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多发区:四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一带:南北地震带过渡: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如果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财产密集且抗震能力较差的城市,则会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在中国造成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是唐山地震。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析图,从数据中找出相关关系:(1949--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KM2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KM2的地区的10倍;参考资料,少熬夜!是人口密度100~200人/KM2的地区的100倍。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以倍数增长,死亡人数则以级数增长。因此,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再请同学们读案例1找出唐山地震的震级、震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中国地形精编教学设计2023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48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