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编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一去二三里》教案精编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一去二三里》教案精编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一去二三里》教案1课文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宋)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_九十枝花。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他为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去”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里”是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拓展知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如果运用一至十这十个数来写诗,一定妙趣横生,别样美。如果数学问题也用诗歌形式来表述,也-定是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数学诗语言优美,形式新颖,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分析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参考资料,少熬夜![设计意图:了解十个数字的发音情况,重在发音。]二、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小朋友们看,这十位小朋友正准备练习投篮。[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数字字样]这里有十个篮球,[图片出示的篮球上面写有“一”至“十”的汉字字样]哪位小朋友能把这十个篮球分给十位运动员,使球上的数字和他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设计意图:建立数字与汉字的联系,了解学生对这几个汉字的认识情况,同时巩固汉字的读音。]三、学习古诗古代有位诗人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了一首诗里,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一)读准字音,掌握节奏1、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2、师范读,学生听,说说老师在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3、学生自读,师生交流,正音,指导,朗读。(二)了解诗意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设计意图:培养边朗读边想像的读书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设计意图: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3、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并引出当一生读“一去二三里”时,指图的学生该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该怎么理解的问题。]5、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6、还有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并不是教师能全部预料的,应给予一定的空间。](三)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2、背诵全诗,并设问:(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参考资料,少熬夜!(2)这个小山村热闹吗?(这是一个静静的小山村)(3)你来到这个山村,觉得它美吗?(4)师总结:小山村真美啊,请小朋友们一起背,就好像走进了小山村。[设计意图: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四、写字这节课我们来写三个字(出示“一、二、三”),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1、都是由“横”组成的。指导写好“一”(顿一顿,横过去,再顿一顿,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2、观察“二”字的两横有什么不一样。3、观察“三”的三横长短变化,并与“二”中两横间的距离作比较,得出结论:三横之间要稍靠紧些。4、你是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师自言自语)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生发现错误)古时候有个故事,那里面有个人就闹了这么个笑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听吗?[设计意图:练写了三个字,学生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意图。]教学反思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具体表现在: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根据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伊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插图的景物,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热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朗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让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和教给学生认识笔画名称,接参考资料,少熬夜!着指导学生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是这样教学生写字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位——教师范写,学生观看——学生书空、描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第一次写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幼儿《一去二三里》教案2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辨别“八”“入”。教学方法比较记忆法、以读代讲法。教具准备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复习六个复韵母(aieiuiaoouiu)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音节(jiazuohua)。2、激趣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了的向识字王国出发吧!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参考资料,少熬夜!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那些字?是怎样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学生。)4、教学生字:⑴读一读:(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不带拼音),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齐读。)⑵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2张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五、朗读感悟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相机指导“一”的变调。)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⑴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⑵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⑶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读读诗句,再看看图。⑷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吗?(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还有什么问题?⑸男女生分别齐读。3、课间活动:数数歌。六、认识田字格,知道书写“一”1、认识田字格:2、⑴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⑵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指导书写“一”:⑴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⑵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第二课时一、巩固生字1、我会认: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2、我会记: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入──捺在撇上住。八──撇捺要分家。3:我会用:⑴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⑵选生字卡填空。(图文对应)⑶我们来做游戏吧,看看图,找到生字卡片贴一贴,再拼拼,填对读对的就是小老师,黑板上有五幅图,请仔细根据图意选择生字卡片填空:kuaitianpianguatiaoyuduohuageqiu()块田()片瓜()条鱼()朵花()个球二、配乐诵读全诗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3、背诵全诗,并设问:⑴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这个小山村热闹吗?⑵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⑶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参考资料,少熬夜!三、指导书写“二”“三”1、观察课文中田字格的范字。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来说。)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四、扩展活动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2、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饶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四和十,多多练习十和四。五、作业设计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一去二三里》教案3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一”。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
本文标题:《一去二三里》教案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1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