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00字]军事理论结课论文集聚【汇集5篇】
[2000字]军事理论结课论文集聚【汇集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2000字]军事理论结课论文集聚【汇集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军事理论结课论文2000字【第一篇】摘要:中国梦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是以“三个必须”作为努力的方向。中国梦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梦,检察机关不仅可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检察机关大力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又为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三个方向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关键词:检察文化建设;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国家梦想”,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著名论断,用“三个必须”全面阐释了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如今,“中国梦”已经成为大家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负有法律监督使命的检察机关自2011年10月25日颁布实施《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全面开展的检察文化建设,对中国梦这一伟大梦想的实现起到怎样的助推作用值得我们探讨。一、检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涵1、检察文化的概念、功能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在长期法律监督实践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相关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相关载体和物质表现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1]检察文化建设涵盖检察思想政治建设、执法理念建设、行为规范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业形象建设等,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检察文化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涵。一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价值取向,是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检察文化通过培育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主流精神和基本理念,以达到增强检察机关凝聚力、向心力,创新发展检察工作的目的。二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积淀于实际工作中的高尚精神境界。三是检察文化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既使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处于一种沟通状态,又使检察系统中的个人能力充分施展,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与组织和谐发展。四是检察文化反映了检察机关及其干警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是保障检察职能充分发挥的精神财富。[2]检察文化具有独特的教育、引导、凝聚、激励等功能,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各项业务工作健康发展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推动作用。一是引导功能。检察文化引导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前进道路,将检察人员个人价值融合到检察机关整体价值里。二是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法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检察文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等,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三是激励功能。检察文化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充分激发检察干警的创新能力,鼓励干警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奋斗。四是凝聚功能。检察文化倡导理性平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等和谐理念,注重检察机关内部人员之间,检察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劲往一处使,集中力量做好检察事业。2、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3]中国梦就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要实现中国梦需要以“三个必须”来作为努力方向,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二、检察文化与中国梦两者之间的关系1、两者的区别一是检察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如思想观念、职业精神等,又包括物质层面,如物质载体等,而中国梦完全属于意识形态,是一种整体性的理想和目标。二是所涉及的外延广度不同。检察文化是在检察系统内部形成的,适用于检察机关和全体检察干警,而中国梦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追求,其外延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三是目标的远大程度不同。检察机关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为了推动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客观需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和专业化检察人才队伍的实际要求,而中国梦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2、两者之间的联系中国梦为检察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和前进的方向,起到为大海中航行的船舶提供灯塔的作用,“三个必须”同时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可以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的检察队伍,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毕竟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之梦,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监督机关,如果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准确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牢牢把握检察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和核心,加强职业道德、法律监督能力、执法规范化以及纪律作风和自身廉政建设等,就可以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好表率和推动作用。三、检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将“三个必须”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因此,笔者从这三个方面阐述检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1、对走中国道路的推动作用实现中国梦“三个必须”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正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重要任务和正确方向[4]。检察机关要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引导检察干警树立公平正义、执法为民、保障人权、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执法理念;要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经常性教育长效机制、“以案析理”活动机制、巡回宣讲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真正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检察人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为全体干警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不断巩固检察干警对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念,千方百计实现检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为圆中国梦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2、对弘扬中国精神的推动作用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与之相对应,检察文化建设一直注重从以下两方面来开展: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包括:不断进行爱国主义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实践者、维护者;坚持从严治检,加强廉政文化教育,建立健全自身监督制约机制,构筑惩防腐败体系,以确保检察机关内部不发生任何有辱清廉的事件;重视并充分发挥检察官的个人价值,从理解、尊重的角度,时刻关心检察干警的学习、生活,支持其进取精神,并为其物质和精神需求提供保障,调动其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检察文化建设;将立检为公、服务人民、保障人权切实落实到执法办案中,程序公平和实体公平兼顾,以程序公平为先,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二是检察文化建设要发扬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检察文化建设持续进行的不竭动力。首先,要不断创新检察文化的内涵。检察文化的内容会随着检察工作实践的深入而丰富和发展,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及其人员在检察文化思维理念、法治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使检察文化的内涵富于创新性和时代性;其次,检察文化的载体要突出个性与特色。文化的优势在于有特色。当前各地检察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基本上是千1律,缺少自己的独特性和品牌,很容易导致公众的混淆和新鲜感,进而影响了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因此,要加强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大力开展形式新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主题的文化活动,把本地优秀的特色文化与检察文化相融合,创造更多的独立品牌的检察文化产品,赋予检察文化建设旺盛的生命力。综述之,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工作开展,中国精神将会首先在检察文化建设方面得到弘扬,然后推及到其他领域并发扬光大。3、对凝聚中国力量的推动作用中国力量是指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检察文化建设始终着眼于培育检察干警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协作精神等精神和理念,营造和谐文化氛围,增强干警们的凝聚力。首先,检察文化建设通过培养干警们的互相合作、团结一致等基本理念,使其落实到干警的追求和自觉行动上,全面提升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其次,适时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等大讲堂活动,引导干警客观评价自己,积极应对挫折和困难,正确看待各种荣誉,保持一颗平常心、平衡心,做到爱生活、爱工作、爱同事;再次,在检察系统内部和检察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经常性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如篮球比赛、摄影绘画比赛等活动,培育检察人员之间、检察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团结协作、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队合作精神。人多力量大,通过集中全体检察干警的精力,聚集广大群众的力量,检察文化建设定会取得辉煌成就,进而带动其他领域建设取得成功。注释:[1]引自: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2]张庆建:检察文化建设的内涵、作用及建设途径探析。[3]公茂虹:解读中国梦。[4]引自:2011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军事理论结课论文2000字【第二篇】[摘要]富国强兵的思想古已有之,本文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断为依据,探索了富国强军战略的文化根源、理论基础,为全面理解富国强军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关键词]富国强军战略马克思主义一、我国古代关于富国强兵的思想是富国强军战略的文化根源富国强兵,是中国春秋初期管仲关于国家富裕,武装力量强盛的思想和政策。主要思想:一是富民是富国强兵的前提;二是富国是强兵的基础;三是富国强兵要以农业为本,强兵要重视军事手工业。这三点论述了富国和强兵的关系,以及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奴隶制社会,以农业为本,重视军事手工业如兵器的制造和发明等强兵的思想。以后的各封建王朝的变法也是以此为基本思想的,自此,富国强兵思想在历代封建王朝根深蒂固,成为王侯将相的治国法宝。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与经济的思想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经济与战争的论断是富国强军战略的理论萌芽马克思、恩格斯依据“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暴力的胜利以武器生产为基础,而武器生产又以整个生产为基础,暴力比其他一切都更加依赖于现有的生产条件。它阐明了战争胜负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战争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取决于人与武器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列宁也明确
本文标题:[2000字]军事理论结课论文集聚【汇集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7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