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自然教学计划(通用5篇)
自然教学计划(通用5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新的一学期了,当下正是写教学计划的好时候,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开始充分准备新学期的教学工作。1篇教学计划要怎么把它写好呢?急您所急,三一刀客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自然教学计划(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您有所帮助。自然教学计划【第一篇】【教材分析】这篇科普文章是本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大自然的语言这门物候学知识,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准确,使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学生对说明文是初次接触,教师在教学时将淡化文体,重点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学习文章语言,尤其是一、二两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将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这篇文章还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时教师将渗透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积累科学知识。2、了解几种说明的方法,赏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优美。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美读等方式,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说明语言;文章的主体部分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较难,教师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深入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么,大自然是怎么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呢?2、那燕子低飞、鱼儿跳水又告诉我们什么?3、花开了,草绿了,燕子低飞,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概括要点1、默读全文,思考: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同桌小议;3、抢答交流,引发讨论:明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由主到次、从空间因素到时间因素)。4、看中国地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0自然段,鼓励学生质疑。5、小结并板书:条理清晰;过渡:为了使大自然的语言这门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作者还非常注重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三、精读赏析,品味语言1、教师配乐范读一、二两段,多媒体展示四季风光,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你最喜欢哪一部分?2、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感受。(多媒体提供句式)⑴我喜欢(句子或段落),因为当中使用了(词语或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⑵美读一遍。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4、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把道理说清楚的?⑴选择填空。(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⑵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说明方法?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1、根据板书巧总结。2、考考你。(利用多媒体选题)⑴农谚举隅,一分钟理解、应用。⑵读《大林寺桃花》:你能告诉白居易为什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吗?⑶假如你是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只鸟、一棵树你想对人类说什么?3、布置:作业(任选一项):读一读网络中有关竺可桢及物候学等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探索自然;背一背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语言的生动优美;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事物,力求有条有理、有声有色。自然教学计划【第二篇】一、指导思想通过学习自然,观察自然现象,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观察自然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及自然科学的兴趣的全面发展。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生物的`结构特征及人们利用生物的启示,发展科学。2、了解水土、动植物对大自然的保护作用及生态平衡的意义,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3、使学生认识平面镜、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了解潜望镜、照相机的制作方法及原理。4、了解眼睛的构造,教育学生科学用眼。5、了解电磁铁的特性及作用。6、了解电的产生及作用,教育学生安全用电。7、了解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作用,教育学生如何保护矿产资源。8、了解银河系、河外星系的分布情况,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教育学生热爱科学,改造世界,发展科学的思想。三、教学分析本册教材有如下特点:1、从向书本求知识转变为要向生活、大自然求知识。教材以阅读为主,并附有文字说明,形象具体。2、从图到文字说明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设疑、解疑、探索中掌握知识。3、增加了学生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四、具体措施1、针对教材的特点,运用启发式和实验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图文,联想到自然界的事物、动植物,进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空间思维能力。3、认真备课,做好实验操作及用具准备。4、确保实验到位,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培养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五、教学安排课时1、生物的启示………………………………………12、保护生态环境……………………………………13、水土保持…………………………………………14、植树造林…………………………………………15、保护珍稀动物、植物……………………………16、平面镜……………………………………………17、制作潜望镜………………………………………18、凸透镜……………………………………………19、制作“土照相机”………………………………110、眼睛的科学………………………………………111、电磁铁(一)……………………………………112、电磁铁(二)……………………………………113、电热………………………………………………114、安全用电…………………………………………115、能源矿产…………………………………………116、金属矿产…………………………………………117、保护矿产资源……………………………………118、银河系、河外星系………………………………119、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自然教学计划【第三篇】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教材分析:1在知识方面,划分为六个教学单元:(一)水的三态变化:包括第1、2、3、4课。在低年级学生认识了水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沸腾,水蒸气的凝结、凝华,冰的融化、升华,以及露和霜的成因;进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液态、气态、固态之间是可以相互变化的。(二)空气:包括第5、6、7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空气的物理性质、空气的热胀冷缩、大气压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及风的观测。(三)植物:包括第8、9、10、11课。在低中年级学生认识了根、茎、叶外部形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根、茎、叶的生理作用。(四)力:包括第12、13、14、15课。继“平衡”、“轮子”、“压缩空气”之后,指导学生认识弹性、摩擦力、反冲、学习使用测力计测力。(五)热:包括第16、17、18、19课。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以及保温和散热的方法。(六)水:包括第20、21、22课。在学生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云、雾、雨、雪的成因,以及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2、能力方面1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2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3、德育方面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难点: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四、相关措施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系。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五基本活动: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自然教学计划【第四篇】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准是,编队”等词语,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能用读懂儿童科普文章的读法读懂文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3.能初步背诵2-5小节,会仿写诗句。教材重点和难点: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2.学会仿写诗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们是怎么知道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树叶黄了,树叶落了)2.出示课件,逐幅展示一年四季的变化,并提问:从这几幅图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3.对,燕子妈妈从南方飞回来了,她在屋檐下找寻她从前的家,欢快的歌唱,我们知道春天来了;然而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恋恋不舍的离开故乡,去寻找另一片天空,我们知道秋天到了。这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话,她时时刻刻都在悄悄地对我们说话,而他的语言也是各种各样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大自然的语言》(出示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会提出那些问题?(教师总结归纳)(用课件出示)(1)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策划书范文网)(2)这些语言告诉我们什么知识?(3)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给诗歌的各节标序号,并想想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能正确流利地读诗句。三.研读品味指导朗读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小节,知道了。().2.互动交指导点拨。(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第二小节)(1)课件展示(蓝蓝的天空,白云高高的飘)看到蓝天,白云,草地你有怎样的感觉。(2)一词“高高”怎样,“高高”换成“很高”好么?“准是”换成“一定”好么,“准”是什么意思?(3)指导朗读.读高高声调高而上扬,准是读得肯定.(第三小节)(1)课件
本文标题:自然教学计划(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7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