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1教学目的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学习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4、帮助学生确立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投身到创新的洪流中去。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2+1=?3+4=?2、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3、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4、教师评价归纳:面对生活里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1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能不能引用一首诗歌来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请同学们思考?明确: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三、新课讲授: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是否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不是。作者文章开头这样的写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参考资料,少熬夜!2、既然许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告诉我们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请在文中找出答案。3、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请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给我们的答案。---------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4、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用了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文中列举了几个例子、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一下这两个例子。5、我觉得文中的例子太少、你还能为作者举几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请模仿文中举例子的方法文作者在写一个论据。例如:牛顿:苹果砸头的故事、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小草割手的启发。伽利略:摆的定律黄道婆:纺织瓦特:蒸气机的发明。6、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同学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卓有成就的名人、那么我们在座的这些人是否也具备这种创造力呢?⑴其实我们同学们中早就有人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展示学生陈芳的作文《我读零》。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让同学们相信你自己就具有这种创造力: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用一张纸代替桌面、让学生尝试试验)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并不只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们任何人都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但是由于人们对待自己的思维灵感的方式不同、还是出现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7、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也拥有创造性思维并取得一些成就吗?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了我们创造型思维的必须要素、我们可以按照他的说法去做、让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了解一下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那些要素?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回顾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读者的认可的、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1、本文的论证思路:2、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举例论证: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五、开心试验、请同学们来试一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多强:(准备四张扑克牌)试验一:24点(用5633这四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张牌只能用一次。)1:5×6-(3+3)=242:(5+3)×(6-3)=243:3×5+6+3=244:(5-3÷3)×6=245:(5-3+6)×3=24《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2学习目的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汲取(ji):吸取。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入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样子。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锲而不舍(qi4):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参考资料,少熬夜!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二、技能训练阅读全文,思考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1、有人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2.提问:不看课文,“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来”,并说明理由。3.提问: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5、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6、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一两个汉例。7、提问:创造的灵感是怎样产生的?8、“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9、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10、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11、本文论证了怎样的论点?三、自我测评1、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他a虚心坦怀地受人指教,b如饥似渴地请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学习,以养成他的智慧。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一特征。段中有两个语句应对调位置,行文才连贯,这两个需要调换的语句是()和()(只填写字母即可)2、“①大公无私、②博爱、③人饥己饥”,是从下文中抽出的词语,请根据文意判断,应分别填入下文段中哪一个括号内?答:第二,是()的实践者。他(),好打抱不平,决不或很少为自己打算,实切实地有着(),人溺己溺的怀抱,而为他人服务。这是年轻精神的第二特征。3.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实”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括号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答:①他是()()()(),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②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③他是()()()(),大公无私地播撒光明。参考答案:②①③3.略参考资料,少熬夜!《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2、掌握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3、培养学生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难点:掌握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教具准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练讲结合一、导入新课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学生讨论交流)(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教师简介)本文是1篇议论文。议论就是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明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强调:在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立场之前,首先要了解议论的话题。)2、正音辨形让学生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注音和说说字、词的意思。如果有学生不会的教师再作讲解。如:恭喜、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渊博、锲而不舍。.。.。.3、明确话题: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作者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作者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学法指导一: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模式”和“方式”的不同,以理解文段的主要意思)(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明确:否定“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如果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就容易让人止步不前,限制自己的创新思维;倡导“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参考资料,少熬夜!也就是倡导要有创造性思维。师总结:可见,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创造性思维。三、理清脉络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法指导二: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而后交流发言)明确:(1)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2)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3)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四、分析内容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质疑,交流)明确:(1)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2)“这种情况”指代“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它”指代“新的创意”。《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活跃一下气氛,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情感基础。由歌曲提问: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有什么?进而提问:在同学们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在老人的眼睛里春天是什么?真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说: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参考资料,少熬夜!观察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不相同。二、整体感知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作者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由此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使论点有力,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2、“用浪线划出引起你思考的警句,并结合自己谈谈会。”请组长把小组的共同见解作好记录。学生读书2分钟,然后自由交流:4—5分钟,由组长负责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做好记录,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的一组中去。二、交流见解第一题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问题---观点---论证方式问题一: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观点1、渊博的学识2、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事实论据: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问题二:创造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观点41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2、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
本文标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59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