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古诗》语文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古诗》语文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古诗》语文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古诗二首》语文教案1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塘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有趣的一幕。于是诗人就忍不住吟诵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揭示课题)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2.指名朗读古诗。3.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4.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思考小池美吗?美在哪里?2.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画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二)理解诗意。1.前两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描写了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泉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赋予了绿树以生命。这两句诗描写了泉眼、细流、树荫等景物。)2.后两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学生指出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进行简要回答。(2)揭示诗意。(3)PPT出示图片,让学生明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具体情状。(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A.这两句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描写了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B.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小池美丽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3.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参考资料,少熬夜!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四、写字指导。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指导。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课文小结本课有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描绘了小娃偷采莲的情景,充满了童心童趣,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小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夏日荷塘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开始,我启发学生领读,把课文读通读顺,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把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学生读通顺课文后,教师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采用带拼音读、打乱顺序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来教学生读准字音。学习古诗时,教师除了让学生读通读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先解释重点词语,然后逐字逐句翻译,再用PPT出示相关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进行总结,将诗歌的所要表达的意思清楚地传达给学生。古诗二首教案2古诗二首备课单位三门峡第四小学备课教师马红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第一课时一、导入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参考资料,少熬夜!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凉州词》。二、共同学习(一)、自主学习1、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王之涣,盛唐著名诗人。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2)补充介绍: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2.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3.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4.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3、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描写戍边士兵的还乡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诗人的广阔胸怀。(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三、小结四、推荐阅读1、王翰的《凉州词》2、王之涣的诗歌五、作业:1、背诵默写2、搜集描写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背诵或默写《凉州词》评价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二、共同学习(一)、自主学习参考资料,少熬夜!1、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2)补充介绍: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2、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3、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2、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三、小结四、推荐阅读1、刘禹锡的《陋室铭》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杨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五、拓展训练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六、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二首板书设计:凉州词王之涣远眺黄河、孤城环境豁达、开阔的胸怀近听羌笛声心理参考资料,少熬夜!浪淘沙刘禹锡黄河壮阔雄伟的景象博大的生命力伟大的精神达到美好境界易考题: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修辞是()。语文教案《古诗两首》3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n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二、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三、课时划分: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说说。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二)学习古诗《锄禾》。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3、讲读诗句第1句。(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参考资料,少熬夜!(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4、讲读第2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说一说。(3)指导朗读。(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3、指名说。4、背诵表演古诗、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四)指导写字。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1)“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2)“粒”左窄右宽。(3)“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2、师范写‘禾、粒、辛、苦”3、生描红、临写。(五)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第二课时:(一)课前说说。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二)指导看图。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三)讲读诗句。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粟:小米。泛指谷拉。(2)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1)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参考资料,少熬夜!地。(2)犹饿死:还是饿死了。6、指导朗读。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四)巩固诗意,指导背诵。(五)指导写字。1、收:左窄右宽。(1)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2)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六)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古诗二首》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是文学体式、唐代诗人及其风格)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体会情感取向。3、学习并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主要是学会从一首诗的动词及形容词中把握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创作意图。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音乐诵古诗烘托气氛(小组同学共同分享)二、新授(一)师过度语:引出古诗1、介绍(绝句)2、介绍诗人杜甫(课件)(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2、把古诗读给同桌同学听。3、认读诗中的生字(课件)4、指导断句(1)第一句师指导标画断句(2)生独立在书上标出断句(3)根据你所标注的断句再把诗读两遍参考资料,少熬夜!(三)理解诗意1、读第一句话,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两个黄鹂鸣翠柳根据注释教学生怎样理解诗意生:边读边思考把你看到的景象与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诗意)2、同样方法学习其他几句。生:边读边思考小组互相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色。每小组由一名代表描绘你所看到的美景(说出古诗大概意思)师过度:(诗文、景、配乐)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那么,在你的
本文标题:《古诗》语文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1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