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课件
2022年春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嶇,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已,日奉壹。——《小石潭记》[乙]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①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节选自《韬光纪幽》[注释]①兔丝女萝:植物名。1.(1分)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心乐之不可久居犹徘徊不忍去曲折蛇行2.(2分)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B.连属不断兔丝女萝之属C.潭西南而望倚树而息D.心乐之环西湖之山像蛇一样以……为乐停留还C要领:字不离句(把)(因为)(连接)(类(表承继,不译)(表承继,不译)(潭水)(的)3.(2分)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标两处)。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4.(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3分)甲文中小石潭“幽邃”而让人“不可久居”,乙文中韬光亭“最幽”而使人“徘徊不忍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原因。//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小石潭四周竹树丛生,幽静偏僻,给人凄凉之感,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境遇,心生落寞,让人不能长久停留;通往韬光亭的路曲折险峻,岩崖连绵不断,草木苍翠茂盛,途中禽鸟争鸣,有人往来呼应,如此美景使人不忍离去。//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领:统率。胜:优美景色。幽:幽静。可:大约。皆:都。若:好像。依:依靠。[乙]文参考译文:总共有三面围绕西湖的山,其中西山最好;占据西山的佳处只有四个寺,灵隐寺是其中最好的;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韬光亭在韬光寺后面的北高峰下,我们开始从西北角上山,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甲]王荆公①再罢政,以使相②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③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丰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荆公疾愈,税城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注]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舆:轿子。[乙]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吴,日供洒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乌巾,吴举之复置于壁。公适见之,谓曰:“乞①汝归遗父。”数日,公问幞头②安在,吴曰:“父村老,无用,货于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息之。因呼一仆同吴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③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遗吴。[注]①乞:给。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③弊恶:破旧。6.(1分)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①去蒋山亦七里()②公适见之()③且戒苟以转售()④乃复遗吴()7.(3分)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距离恰好同“诫”,告诫给予,赠送。句子意思:荆公让拿下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一块金黄的黄金,是宫中赐的。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8.(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9.(4分)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宅:蔽:设:垣墙:逆旅:句意: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住宅。遮蔽。围墙。旅店。设置。甲文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写罢政后的王荆公所住的房舍,房屋破旧,出行都是骑驴坐船,可见他为人的节俭;乙文写一次王荆公赠送一块旧乌巾给一位农家子吴某,吴某嫌旧,卖与别人,王安石得知派人重新购回,取出内藏的金子,又重新赠于吴某,可以看出他善良、有同情心、大方。甲文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乙文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慨大方、讲信用的人。[乙]文大意:荆公辞去官职,退居南京的时候,蒋山有个吴姓的学佛者,每天帮助(荆公)打扫收拾,这个人是山下种田人家的孩子。有一天挂在墙上的一块黑色头巾被风吹下来了,吴某再次把它挂到墙上。荆公恰好看到,对他说:“请你带回去送给你的父亲吧。”过了几天,荆公问头巾在哪里,吴某说:“父亲老了,没有什么用,(我)就把它拿到市场上卖掉了,曾经卖了三百钱给了父亲,感谢荆公的赏赐。”荆公听了长叹一声。于是叫来一名仆人和吴某用原价把头巾赎回来,并且叮嘱他如果已经被人转手卖掉了,也不用再去寻访了。果然那顶破头巾还在,于是赎了回来。荆公命人拿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一块金黄的黄金,是暗中送给吴某的。于是再次赠送给吴某。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日“兵甲之事,种①不如蠡;镇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②,为质③于吴。二岁而吴归蠡。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巳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④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⑤,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注]①种:指越国大夫文种。②成:讲和,和解。③质:人质。④罢:同“疲”。⑤胙:祭肉。10.(2分)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11.(1分)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①越王勾践反国()②厚遇宾客()③为质于吴()④勾践已去()12.(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使范蠡治国政使老有所终B.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忠之属也C.以淮上地与楚念无与为乐者D.与鲁泗东方百里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句意://同“返”,返回招待,对待做离开倒装句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相同,均为“让”的意思;B.不同,属:归属/属:类;C.不同,与:给、赠送/与:和;D.不同,方:方圆/方:正、刚。A1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女忘会稽之耻邪?②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14.(2分)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世人,在艰难困苦中,应刻苦自励,发愤图强。B.范蠡具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推荐文种并主,主动请缨前往吴国,表现了他举贤任能、不怕牺牲的可贵品质。C.越王勾践趁着吴王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后方空虛之机,一举打败吴国留守的军队,杀了吴国太子,这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D.吴王一方面被越国君臣表面假意示好所蒙骗,另一方面因为与其他诸侯的战争而使军民疲惫不堪,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女之于你忘记在会稽所受的屈辱了吗?正在这时,越国的军队在长江和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祝贺,越王号称霸王。B“主动请缨”错误,范蠡是被派往吴国的。【参考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方,坐下休息、躺下睡觉都要仰视苦胆,吃饭喝水也要尝苦胆。他说:“你忘记在会稽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放下架子对待贤明的人,用厚礼对待宾客,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去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动。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文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文种。”于是把整个国家的政务委托给大夫文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去求和,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吴国才把范蠡归还给越国。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跟随吴王,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于是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吴国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惨败的消息,就保守秘密。吴王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后,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军民疲惫不堪,精锐士兵都在与齐、晋之战中死亡。越国大败吴军。勾践平定吴国后,就出兵向北渡过淮河,在徐州与齐、晋诸侯会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赏赐祭祀肉给勾践,称他为“伯”。勾践离开徐州以后,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上游的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这时,越国的军队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
本文标题: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3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