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XXXX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滕春友)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的基础上展开的,从课程标准的基本面貌上看,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同幅度的修订。如“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四条基本理念没有变化,但文字表述略有修改,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再如“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内容”。还有“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包括评价建议。“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课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本次2011版课程标准相比于原有实验稿课程标准,充实与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五点: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依据我国的国情,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需要注意的是,此两者必须与语文目标融合、渗透,而不是离开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我们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紧密结合。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年前启动本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新修订课标增加的内容,目的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语文课程,其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实践性的课程,涉及的目标非常广泛,是综合性的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尽可能明确哪些要提倡,哪些要反对,以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五、回应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比如,近些年来,关于识字、写字和汉字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不光是中小学教育,社会用字错误情况也很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写的字不行,很多老师的字也不行。有的老师只做PPT,不敢写字。三是有的地区学生写字教学负担过重。有的地区,特别农村地区,识字环境比不上城市,对识字写字的量反映比较强烈。本次修订具体目标有改动:控制识字写字的字量,提高常用字的书写质量要求。小学品德与生活(邬冬星)与《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2011年版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显著变化:一、课程的基本特征增加了“综合性”强调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二、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顺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比如,理念的第一条调整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这是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原课程标准中“学会做人”对低年级儿童来说比较抽象,修改为“学会关心、学会探究”更具体。三、增加了动手能力的要求将“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改为“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增加了“动手”的要求,因为低年级儿童动手能力的发展是其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儿童在“动手”方面一直比较欠缺,增加“动手”要求也更有针对性。这样既强调动脑也强调动手,有利于培养手脑并用的儿童,进一步突出本课程活动性、实践性的特质。四、强调把了解儿童作为教学的基础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五、教学评价、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在评价的理念上,提出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教学实施、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评价不仅是为了解儿童的学习,它本身就是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儿童彼此间讲述活动过程、分享探究发现和活动体验、交流作品和活动心得,都是儿童学习的生动体现。”在评价的实施上,将评价的特点、方法与本课程特结合起来,克服了空洞、泛泛而谈的问题,更加有操作性、指导性。小学品德与社会(邬冬星)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2011年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主要作了以下修订:一、课程性质的表述更加清晰新版的课程标准将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定位在:“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同时,增加了关于课程特征的阐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年段区分课程内容修改为:“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六个领域,适当降低了难度,并且对各年段(中、高)内容做出区分度的说明。三、增加了体现新时代要求的目标和内容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有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等内容。四、对实施建议做了详细的、可操作性的补充与完善教学建议部分对指导教师教学的指向和课程的具体实施要求更明确、清晰、详实。提供的教学方法也更丰富、更明确,可选择性更强。在评价建议部分,对原标准的评价目的与功能进行了结合与完善,评价目的和内容更加明确,评价方式和方法更加具体、易于操作。小学数学(斯苗儿)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基本理念的变化:“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七、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八、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小学英语(郑文)根据全国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的实际,以及2001年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问题,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主要体现如下特点:一、理念更先进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二、目标更清晰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三、方法更具体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例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再如修订稿中的课堂教学用语更具体、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语言也更具有时代气息。初中语文(蔡少军)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一、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进一步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五、
本文标题:XXXX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