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四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简介主讲教师:霍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完成课程目标初稿。新课程于2001年开始在全国中小学进行实验,并于2005年在全国正式推广和实施。2001年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新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一、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一)从各国体育课程目标看世界学校体育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美等国开始批判学科主义(体力主义)体育课程观,各国体育课程表现为:人文精神的复归民本主义的体现体育课程的目标快乐体育终身体育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注重体能的增强以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各国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国外体育课模式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模式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二)中国的体育课程改革1、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要求体育课程改革人体结构和机能退化;现代文明病的蔓延2、终生体育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养成终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3.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的要求体育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都亟需改革。4、体育课程的现状要求体育课程改革(1)体育观念相对落后;(2)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3)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4)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过分注重体能与运动技能;(5)体育课程管理过分集中;结论:现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1)“手段”成了“目的”,没有能充分体现和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2)大纲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定偏多偏细;(3)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情意感受;(4)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尽合理。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七)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整体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二)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过去是以运动项目来确定学习领域。•现在是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身心是和谐的统一体。(三)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运动兴趣有助于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项有兴趣的、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未来体育课程关注人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因为体育是一门与延续人的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课程。(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品质比较薄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五)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七)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存在的问题:教什么,考什么;考试偏重于生物性评价;考核内容与课程目标脱节。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以社会与学生为依据•内容是宽泛的和可扩展的•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扩散性思维方式•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的拓展余地•以学科材料为依据•内容是有组织的和被限定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承为目标•收敛性思维方式•时间与空间的限定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内容与目标直接挂钩•偏重于学习实用性•支持自主的学习方式•重视个体差异•鼓励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以目标达成为主要评价指标•内容与目标脱节•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鼓励被动的学习方式•对个体的差异不重视•强调教学的统一性•以考核标准为主要评价指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领域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评价、课程资源、教材•附录名词解释、附表四、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理念1.课程性质的定位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分为: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任务: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2、课程基本理念的确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二)学习领域的划分划分学习领域就是要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与行为的变化可发生在那些方面,并有目的地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活动来实现。也就是说,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体育教师、学生、家长清楚地知道通过课程学习期望学生在那些方面发生变化。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课程目标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1~6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1、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它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强调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高中阶段,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两种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发展运动能力。2、运动技能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活动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本学习领域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及有关知识,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与其体能状况紧密相关,而良好的体能是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获得的。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本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学习时侧重发展某些体能。3、身体健康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在义务教育阶段,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高中阶段,应侧重使学生运用体育活动方法改善心理状态。4、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5、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共同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五个学习领域的构成包括两种情况:有些学习领域实体内容;有些学习领域部分有实体内容。五个学习领域的划分体现了本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三)学习水平划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各学习领域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要求。运动技能学习领域领域目标: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水平三5-6年级水平四7-9年级初中水平五10-12年级高中水平六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增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具有组织小型体育比赛的能力,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和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套较复杂的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的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一两种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较为熟练地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项田径运动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技术。有条件的可学习一两种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轮滑、攀岩等。参加班级中各种体育比赛,如球类、田径、游泳等。自编自练简单的舞蹈或健美操。具有组织小型体育比赛的能力。参加班级以上的体育比赛,如班级间、年级间、社区内的比赛等。观念转变:从主宰到朋友从身体发展到全人教育角色转变:从执行者到设计、策划从教练员到教育家五、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方法转变:从灌输到情景创设和引导从注重甄别到注重发展知识转变:从体育到体育+教育教师应做到:做平等的合作者;做谦虚的倾听者;做真诚的赏识者;做得体的协调者;做资源的开发者;做得法的组织者;做有效的促进者;做勤奋的学习者;做扎实的研究者;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课程的学习领域、划分学习水平、建立学科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有创新,特色鲜明,时代感强。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对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进行方法的改革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课程改革的研究方面缺乏课程改革动因的深层阐释,课程改革实施措施缺乏可行性论证,操作性较差,对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本文标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