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胡同文化》教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胡同文化》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胡同文化》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胡同文化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的:1、阅读全文,概括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并借以培养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2、体会《胡同文化》中浓郁的文化气息,并借以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3、引导学生注意本文语言朴实、雅致的特点。二、教学重点:概括胡同文化的内涵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文化的感情,训练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三、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教师作适当提示。六、教学时数:1课时课前预习:学生朗读课文,作适当的批注。提供有关背景资料给学生阅读。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上网点击汪曾祺、北京胡同,搜索相关材料。七、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听一听北京城里的胡同歌,在歌声里走进悠悠的胡同,去领略胡同深处传唱的北京的民风。不唱那辉煌的故宫,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数不清,横胡同竖胡同,半截胡同斜胡同,就象那棋盘布在北京啊,砖塔胡同年代最久,交民巷它最长可分西东,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您哪,要侧身行提问:听了这首歌,大家又何感受?讨论、明确:(1)京腔京韵(2)对胡同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胡同的热爱。参考资料,少熬夜!歌声里唱出的是往昔的岁月,如今的北京沧桑巨变,新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旧城被大面积改造,大多北京市民走出狭小的胡同拥挤的四合院,住进了高楼大厦;现存的胡同都在没落着,甚至那些很有名气的胡同也在走向没落。在北京胡同里住了40多年的作家汪曾祺先生对于胡同的没落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汪曾祺先生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胡同文化》,概括汪老先生笔下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他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二、默读课文,思考:(1)、北京城的建筑特色(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3)、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流露的感情提示:注意文中起概括作用的语句,也可以自己概括。三、讨论上述问题。参考答案:(1)北京城的建筑特色: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2)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封闭、忍耐、自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3)作者的感情:留恋、怀旧、伤感,知道它必将衰败、没落,带有一定的批判意识。四、阅读指导:本文充溢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气息,语言朴实、雅致,这些内容需要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课堂完成练习第二题。五、小结普普通通的胡同,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正因此他的文章被称为文化散文。文化的空间是很大的。胡同是一种建筑文化(幻灯片12),一地的建筑,一地的民风民俗。汪曾祺更擅长写吃的文章,如《四方食事》《五味》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写写本地的食文化。《胡同文化》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1、用朗读的方式学习本课的语言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3、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教学重点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教学难点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教学时数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问题:1、你对汪曾祺有什么了解?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吗?3、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化的含义吗?自读课文并讨论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第二段写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来源有很多种。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第四段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第五段写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2、学生朗读课文6-9段,教师配乐范读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第十段到十二段:举例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3请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4品味语言:1让学生自己读第8段、第11段对话部分找同组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2段读“这二位同声说”后面的部分、第13段。读的过程中体味句中蕴含的感情。2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形式表达一种感情。语言特点。总结:汪曾祺的语言文白夹杂,有时极雅,有时极俚,时能出人意表。他重视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他的语言有文人气,但又和现代语言融合无间,是一种纯熟,寓绚烂于平极的语言。延伸讨论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的胡同日渐被高楼大厦取代,更多的在高楼中长大的人认同“高楼文化”“社区文化”,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变化?作业布置以居住环境与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1篇2三百字的短文。。教案示例二教学目标1、概括北京胡同文化内涵的内容要点,体会作者由对胡同文化的描述流露的情感内蕴。2、学习作者用平时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参考资料,少熬夜!3、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4、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教学重点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2、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2、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具准备北京胡同的相关照片、图片、投影仪、录音机、胶片、磁带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语同学们,说起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甚至熟视无睹了,不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往来于胡同之中的经验是有的。但对于胡同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却不大注意。北京的胡同独具特色,一般人习以为常,有一位作家却能以独到的眼光,凭深厚的文化底蕴,审视北京的胡同,发掘出了北京胡同的文化意蕴,认为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职大中国文学系。此后,当过教师、编辑等。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三、《胡同文化》概说汪先生的《胡同文化》是篇序文,原文有小标题“摄影艺术集《胡同文化》序。”这是1篇匠心独运,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作者把这普普通通的胡同,从来源到起名分类和这数不清的胡同中凝聚浸透着独有的胡同文化自然融化起来,使我们对北京胡同文化和那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有了如些生动、深刻的理解,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怀旧伤感的感情。四、有关“文化”的概念(使用投影仪)1、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参考资料,少熬夜!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泰勒《原始文化》2、“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辞海》五、自读练习1、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出示图片或照片或投影仪)明确:(提示学生用找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方法寻找)可以得到如下概括:方正、取名、宽窄、网络等。就其“方正”而言,使得北京人方位意识极强;从“取名”而言,其原因很多,有计数、物件、行业、人物、形状等但都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从“宽窄”而言,可反映出人的阶层不同;就“网络”来说,也体现了生活方便、安静这一特点。2、胡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封闭”“满足”“袖手”“忍安”。3、让学生回答在胡同文化的众多特点里,他喜欢哪一点,不喜欢哪一点,为什么?4、作者是如何从“胡同”里发现“文化”意蕴的?明确:作者通过介绍评论北京的胡同来剖析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从而揭示胡同文化的丰富内涵。共15个自然段,文章开始从方正的胡同写起,写了胡同名称的来源,胡同的宽窄,胡同的作用,并由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谈到了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说明了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着引用、举例将其具体化: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胡同文化教案【第三篇】一、教学目标:1、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查找并陈述如下相关资料:胡同、胡同文化、北京市的市民文化、北京文化、大白菜文化、作家的经历、思想、语言风格)。2、品味作者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特点的概括基础上,找出文中朴实雅致、表现里的语句,通过诵读体味调侃、讽刺的语气)。3、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和胡同流露的复杂感(在诵读、占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关键语句出发探讨作者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品味作者朴实雅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和胡同文化流露的复杂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放一段曲子《胡同文化》,让学生品味乐曲传达出的感情参考资料,少熬夜!(欢喜)(二)1、这首曲子体现出北京人的哪种心态?明确(易于满足)2、什么是文化?“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国泰勒《原始文化》)3、在文中还有哪些词形容北京人的心态?明确:安土重迁、独门独院——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多媒体展示)4、这些都从属于胡同还是胡同文化?什么是胡同文化明确:从属于胡同文化,是一种心态。胡同文化是北京的市民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胡同文化与胡同是什么关系呢胡同文化的“忍”、“封闭”与胡同的“方正”有关1、胡同的特点有哪些呢?文章的一至四段具体讲到胡同,请同学们尽可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明确:第1段,“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方位意识很强;“你往南边去一点”,我们一般说“你往北边去一点“或”往里点”,我们的方位意识差多了。第2段,“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请同学们说出胡同名来,归纳特点——俗第3段,现成的语句没有,自己归纳——窄,多第4段,“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安静了“——静。以动衬静,以声衬静,是反衬手法。(归纳并用多媒体展示胡同的5大特点——正,俗,窄,多,静)3、胡同为什么这样方正?为什么这样的环境就有“忍”的胡同文化?明确: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十分讲究“方正”,突出了皇权的威严和至高无上以及长幼尊卑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居住在胡同,四合院中的人都是劳苦大众。他们奔波劳累,尚无安身立命之地,无糊口度日之食,“忍”有可理解的一面。4.写胡同主要用了哪中表达方式?为什么?说明。本文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做的序,有说明的义务。文中还有其它表达方式尤其是写胡同文化时,用的是哪些表达方式呢?——描写,议论,抒情,感情色彩很浓(四)口语化,京化的语言给人以亲切的感觉,同学们在写胡同文化的段落里可以找到语句,边读边体会其中的丰富含义,尤其是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相互质疑,师生共同探讨。l抓住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揣摩,讲解1“地根儿”,“挪窝儿”“破家植万贯”处参考资料,少熬夜!此段中,“他们“表明作者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说,“挪窝儿”(就是搬家)“破家植万贯”,是引用北京人自己的日常口头语来调侃。言外之意是,这样差的房子,随时有可能倒塌,老北京,你们不该留恋。含蓄地讽刺那些“安土重迁”不愿意搬家的人。2,“处街坊”,“礼““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处这一段共有13个引号,前12个都是老北京的常用语。老北京讲究“处街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合”礼数“,特意把“随份子”(即是“送礼金”)一词拆开说,可见北京人的“礼数”充满的是被动和不情愿,批判老北京的封闭自私;其二是会棋友“杀一盘“(即“下一盘棋“),到”大酒缸“喝两个(喝两杯)和”会鸟“,闲散人的交往
本文标题:《胡同文化》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69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