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通用5篇
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通用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党史人物事迹故事【第一篇】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自幼父母双亡,靠祖父教养成人。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河山。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发表的《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就开始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李大钊还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党史人物事迹故事【第二篇】1、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迪化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2、1980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3、1952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党史人物事迹故事【第三篇】1963年岁末,周恩来、陈毅一行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经过了民间活动、官方活动,加上阿方举行的跨年晚会后,已经是除夕之夜的凌晨四点了。的翻译范承祚在四楼的办公室里整理好一天的翻译文件资料后,已经是凌晨四点四十分。他蹑手蹑脚地下楼,准备回到位于房间隔壁的他的卧室。就在他尽可能放轻脚步怕吵着时,一声无比亲切熟悉的声音传来:小范啊,怎么还不休息啊,明早还有事呢。定睛一看,只见身披旧尼大褂,站在走廊尽头和警卫员在谈什么事。他不理解为什么说明早还有事,因为明天是大年初一,而且经他翻译的行程安排表上,明天上午是没有活动的。但是小范也没敢多问就回房了,累得合衣躺下,领带都没有解开就睡着了。第二天,天朦朦亮时,的换班警卫就把小范叫醒了,快起来,等你呢。一看表,才早晨五点多,他想起凌晨说的有事,就敢忙爬起。来到大厅,看到已经穿戴整齐的周,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地从行宫的汉白玉台阶上拾级而下,完全看不出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天的活动,而且很可能昨晚又是一夜没合眼。金碧辉煌的大厅经早起的工作人员清扫收拾,已经又焕然一新,想象不出两个小时前这里刚办过一场盛大的狂欢。此时大厅几乎没有任何人,显得很安静。可就在刚走到了大厅里,大厅的门竟突然打开了,涌进来几十号阿尔巴尼亚行宫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一大清早做完打扫后,没想到来自中国的也这么早就起来了。于是他们惊喜万分地涌到的身边,都想一睹周的风采。而似乎并不吃惊,他一个个地与这些清洁员、厨师、接待员、仓库保管员等握手问好,给他们拜年。有拿着簸箕的清洁女工局促地站在墙角,不好意思上前,也一并地上前握手,表示感谢。这时,小范才明白说的有事原来是这么回事。特意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来给阿方的工作人员拜年。遗憾的是,因为现场没有任何中方和阿方的官员,也没有中外记者,所以这温馨的一幕,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和报道,只是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永远值得回忆的感动。党史人物事迹故事【第四篇】1、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迪化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2、1980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3、1952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
本文标题: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83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