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XXXX1011--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
1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一、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一定的报表分析主体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取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为报表使用者的各项决策行动提供依据。2功能:通过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依据及起点:财务报表前提:正确理解财务报表结果: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作出评价,或找出存在的问题。性质:是个认识过程。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不能提供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他资料:统计、成本、宏观经济资料等3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不同的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关心的问题有所不同,他们对报表分析的目的不尽相同。◆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人有七种:◆投资人(资产盈利—获利)◆债权人(安全—偿债)◆经理人员(各方面)◆政府机构◆供应商(信用)◆中介机构◆工会和员工4(一)投资人投资人投资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财富,他们不仅要求希望保全投资企业的本金,同时还要求要有相应的投资回报。投资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降低财务风险,从企业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二)债权人债权人是指提供信用给企业并得到企业还款承诺的人。债权人主要包括提供银行信用的金融机构债权人和提供商业信用的商业债权人,他们尤其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5(三)企业经理人员企业经理人员是指被所有者聘用的、对公司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的个人组成的团体。(四)政府机构政府机构也是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人,包括财政税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证券管理机构、会计监管机构、审计机构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满足政府征税的需要,政府政策制订及政府干预的需要。(五)供应商(信用)(六)中介机构(七)工会和员工6三、财务分析的内容1、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变现、负债)2、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3、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4、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5、企业财务的综合状况分析与其他分析相比,财务分析更强调分析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并强调运用财务数据发现公司的问题。7(一)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指借款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可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二)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可以从资产使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两个角度展开。(三)获利能力分析获利能力也称盈利能力,是指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有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税前利润率、销售净利率等。8四、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会计报表的比较(标准)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同业分析法等◆比率分析法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综合分析法9(一)比较分析法是通过经济指标在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经济指标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比较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结合。共同性使它们具有了可比的基础,差异性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特征。1、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具体有三种运用方式: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会计报表的比较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10(1)重要财务指标比较对不同时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财务指标或比率进行比较。有两种方法:A、定基动态比率是以某一时期的数额为固定的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100%11B、环比动态比率是以每一分析期的前期数额为基期数额而计算出来的动态比率。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100%例:某企业2005年净利润为100万元,2007年为500万元,2008年为600万元,如果以2005年为固定基期,要求计算2008年净利润的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解:定基动态比率=(600/100)×100%=600%环比动态比率=(600/500)×100%=120%12(2)会计报表的比较将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的金额并列起来,比较其相同指标的增减变动金额和幅度,据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发展变化的一种方法。如:资产负债表比较、利润表比较和现金流量表比较等。(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是以会计报表中的某个总体指标作为100%,再计算出其各组成项目占该总体指标的百分比,从而比较各个项目百分比的增减变动,以此来判断有关财务活动的变化趋势。132、同业分析同业分析就是将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与同行业的平均指标或同行业中先进企业的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成绩和市场竞争能力。与行业平均指标的对比,可以分析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先进企业的指标对比,有利于吸取先进经验,克服本企业的不足。14(二)比率分析法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财务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包括:构成比率效率比率相关比率151、构成比率(结构比率)是指某项财务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例: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率2、效率比率---涉及利润是指某项经济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如: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3、相关比率是以某个项目和与其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所得的比率,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16(三)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即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程度多大?)前面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是“发现差距”;差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则要通过因素分析法来解决。具体有:连环替代法(基本方法)差额分析法(简化方法)171、连环替代法假设:某一财务指标N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组成,计划(或标准)指标和实际指标的公式是:计划指标:N0=A0×B0×C0实际指标:N1=A1×B1×C1实际脱离计划的差异:N1-N0=D在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可顺序计算如下:计划指标:N0=A0×B0×C0(1)第一次替代:N2=A1×B0×C0(2)第二次替代:N3=A1×B1×C0(3)第三次替代(实际指标)N1=A1×B1×C1(4)18据此测定的结果:N1-N0=D是由以下三因素共同对D的影响:(2)-(1)N2-N0……………为A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为B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为C因素变动的影响19(权益净利率)例: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NABC上年:N0=A0×B0×C0第一次替代:N2=A1×B0×C0第二次替代:N3=A1×B1×C0本年:N1=A1×B1×C1A因素变动的影响:N2-N0B因素变动的影响:N3-N2C因素变动的影响:N1-N3注意:如果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202、差额分析法A因素变动的影响=(A1-A0)×B0×C0B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B0)×C0C因素变动的影响=A1×B1×(C1-C0)21注意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指标与因素存在因果关系)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依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每次替代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的)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分析时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辑的假定,是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假定,这样,计算结果的假定性,才不至于妨碍分析的有效性。22(四)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程序得到的个别结论,通过一个简洁的指标体系予以综合并作出概括性的结论,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综合绩效和财务状况。如:沃尔评分法,其基本思路是选定若干财务指标,根据它们的重要性给定一个权重,再将该指标与标准指标值进行比较,得到每项指标的得分,最后进行加权计分算出综合评分值。23连环替代法的应用例:某公司生产A产品,计划产量为1000只,该A产品计划的单位产品耗用B材料10公斤/只,B材料的计划单价8元/公斤,该公司实际产量为1200只,单位产品的实际耗材为9公斤/只,B材料的实际单价10元/公斤。计算分析生产量、单位产品耗材、材料单价三因素的变化对A产品材料费用成本的影响。材料费用总额=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解:①A产品的计划成本=1000×10×8=80,000(元)A产品的实际成本=1200×9×10=108,000(元)成本差异=108000-80000=28000(元)②产销量变化增加成本=(1200-1000)×10×8=16,000(元)③材料单耗变化节约成本=1200×(9-10)×8=-9,600(元)④价格变化增加成本=1200×9×(10-8)=21,600(元)∴成本差异=16000+(-9600)+21600=28,000(元)24五、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1、明确分析的目的2、确定范围,收集相关资料3、设计分析程序,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4、为决策提供各种建议25六、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全面性原则(不片面)3、动态分析原则(联系看问题、发展看问题)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26七、财务分析的局限性1、资料来源的局限性-----数据缺乏可比性(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缺乏可靠性和存在滞后性等2、分析方法的局限性3、分析指标的局限性27八、解读基本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原理利润=收入-费用◆现金流量表原理现金净增加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所有者权益变动表28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反映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了解过去不是报表使用人的唯一目的,财务报表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盈余、股利、现金流量及风险,以帮助公司管理当局规划未来,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附:财务报表信息质量要求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29(一)资产负债表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个特定时点,通常是某日(如年末、半年末、季度末、月末等)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从而反映企业投资的资产价值情况(资产方)和投资回报的索取权价值(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302、编制原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格式(报告式和帐户式)4、排列顺序(流动性、偿还期和稳定性)5、作用◆经济资源分布及构成状况◆筹资能力和资金来源结构合理性◆偿债能力◆预测财务状况变动趋势316、不足◆有被粉饰的可能----时点◆受会计政策影响较大◆历史成本计价偏离现值↑◆无法反映一些重要资源32资产负债表资产2008年末2007年末负债和所有者权益2008年末2007年末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短期借款有价证券短期债券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存货到期的长期负债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金融资产长期借款无形资产长期债券固定资产净值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资本结构—负债与权益的比例资产结构—流动与长期资产的比例股权结构—持股比例资产变现性—(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本管理—(流动资产-流动负债)33(二)利润表1、概念反映企业在一段时期内(一年、半年、一季度或一个月期间内),使用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2、编制原理(按权责发生制)利润=收入-费用3、格式344、项目排列5、作用◆结构合理性◆获利能力及获利趋势◆利润分配依据6、不足◆会计政策的产物◆投资者的成本没有考虑◆有利无现35项目本期金额上期金额一、营业收入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损失
本文标题:XXXX1011--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88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