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问题。2、使学生能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问题及卫星问题。3、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近几年在航天事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如: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神州一号、二号、三号等).能力目标通过图片或自制教具展示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过程,使学生了解卡文迪许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攻克难关、战胜困难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过程设计:本节是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主要通过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二、教学过程:(一)讲解例题例题1:已知地球的半径为,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在赤道上空有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通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解:关于同步卫星的知识请学生回答:1、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2、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角速度相等;3、同步卫星必须在赤道上空;(追问学生为什么?)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在解决此题时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充分理解,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卫星绕地球的轨道。例题2:已知地球的质量为,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求万有引力恒量是多少?解: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学生在解决此题后,教师提出问题:1、万有引力恒量是谁首先测量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说明:卡文迪许是最富有的学者,最有学问的富翁,并对卡文迪许加以较详细的介绍。参考资料,少熬夜!亨利·卡文迪许是英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他的一生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许这位科学家在生活中不是一个出色者,但在科学研究中不愧为一颗闪亮的明星。1731年10月10日,卡文迪许生于法国尼斯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英国公爵的后裔,因为他的母亲喜欢法国的气候,才搬到法国居住。当卡文迪许两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由于早年丧母,他形成一种过于孤独而羞怯的习性。2、万有引力恒量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教师可用展示扭秤实验的图片并详细解释有关物理问题。(教学建议中有资料)需要注意两个地方:(1)两个1千克的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很小,他是如何解决的?(2)力很小读数如何解决的?3、测量的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和单位?4、在现实生活中,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我们无法观察到呢?为什么?请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以下的探究活动。同时在完成题目1的基础上分组自行设计一种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方法。1、万有引力常量测量的历史过程。2、根据观察和查阅资料设计一种测量万有引力常量的方法。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1)在知识教学中应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研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展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测实验研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3)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控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实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所有环节都应进行多方面实验思想的教育,“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参考资料,少熬夜!实验中非常突出。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控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控制;操作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释放的控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实验误差的控制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共性分析、归纳分类,达到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注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15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2.判断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3.根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二、实验原理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2.建立坐标系,如果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x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x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则轨迹是一条抛物线。三、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安装调平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图所示。2.建坐标系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3.确定球的位置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值处的y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附近用铅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记下该点。参考资料,少熬夜!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4.描点得轨迹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记下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五、数据处理1.计算初速度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均匀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已知g值,利用公式y=2(1)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后算出v0的平均值。2.验证轨迹是抛物线抛物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ax2,将某点(如B点)的坐标x、y代入上式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若等式对各点的坐标近似都成立,则说明所描绘的曲线为抛物线。六、误差分析1.斜槽末端没有调水平,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抛运动。2.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准确。3.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准确。七、注意事项1.实验中必须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运动).2.方木板必须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3.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5.小球开始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一直到达右下角为宜。6.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八。典例剖析1.实验器材、实验操作例1、(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________.A.游标卡尺B.秒表C.坐标纸D.天平E.弹簧测力计F.重垂线(2)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D.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参考资料,少熬夜!答案(1)C、F(2)A、C2.实验数据的处理例2.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g取m/s2)3.实验创新设计例3.请你由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射出弹丸的初速度的实验方法,提供的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见图),铁架台(带有夹具),刻度尺。(1)画出实验示意图。(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有(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度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初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由平抛运动的实验原理,可知使弹丸做平抛运动,通过测量下落高度可求出运动时间,再测出水平位移可求出其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故实验示意图如图所示。(2)为保证弹丸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弹射器必须保持水平。(3)应测出弹丸下落的高度y和水平射程x,如图所示。(4)在不改变高度y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水平射程x,然后求水平射程x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课后小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2.研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3.设计实验获得平抛运动的轨迹。4.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和注意事项5.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点评板书第三节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1、抛体运动(1)条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忽略空气阻力;只受重力的作用(2)初速度为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叫做平抛运动。2、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1)受力情况:只受重力作用(2)初速度情况:无(3)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3、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1)受力情况:不受力参考资料,少熬夜!(2)初速度情况:有(3)结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物理教案【第三篇】1.物质与运动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
本文标题: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01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