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伶官传序【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伶官传序【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伶官传序【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伶官传序》【第一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B.负而前驱负:背,用背驮东西C.函梁君臣之首函:匣子,此处是动词D.举天下之豪杰举:列举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C.文章用庄宗得与失盛与衰的内容作为立论的历史根据,参考资料,少熬夜!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D.文章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1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5分)(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参考答案4、(1)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忧劳、兴、逸豫各1分,句意1分)(兴亡使动各1分,自然之理也判断句1分,句意2分)(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宠)爱伶人才如此吗?(积、溺、困、岂各1分,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被动句1分,岂1分,句意2分)解析试题分析:1、小题1举:全、都2、小题2A.的原因/用来;B.一定/代词;C.用;D.和/给予3、小题3C解析:划横线的部分就是就空间方面来说的,说市的范围越来越大,A中说起决定作用无根据,B说在城的发展中七支配地位也无根据,D说超越了城并且对其产生了威胁也没有根据。4、小题4注意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词的翻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译文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参考资料,少熬夜!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乘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伶官传序【第二篇】江苏省金湖中学梁万年★★★★观点鲜明,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第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第二段追述晋王的遗命和唐庄宗如何接受和执行晋王的遗命。第三段把唐庄宗的盛和衰情况作对比,说明他事业的成败在于人为。第四段具体指出唐庄宗身死国灭的原因,并推广一层,为后世戒。★★★★对比的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文章用对比手法和情感强烈的句式,写出盛衰、成败两个方面。“方其……可谓壮哉!”“及……何其衰也!”两个感叹句,用词不同,却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壮哉,在赞叹中有轻蔑;衰也,在惋惜中有谴责,都表达了作者对这件历史事实的鲜明的观点。接着又用“岂……欤?”和“抑……欤?”反诘语气的选择复句强调后者,说明成败之事“皆自于人”的道理。文章感情充沛,语言寓于变化,长句短句错落得体,多用短句,干脆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结尾处,既是全文的总结,又是格言式的警句,给人以启示。★★★★字词部分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抑本其成败之迹本,名词作动词,考究忧劳可以兴国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逸豫可以亡身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亡而告以成功成功,形容词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微的事情系燕父子系jì捆绑★★★★欧阳修诗词名句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佳节,情侣相会,无论情还是景,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参考资料,少熬夜!2、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不仅写行人越走越远,还写出了情思离愁越来越长,使人有怅然若失之感。3、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天的风吹着竹叶,发出哗哗的响声,思妇长夜不眠,听着这些声音,便产生了离愁别苦。拟人化的手法,触景生情之笔。作者邮箱:伶官传序【第三篇】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⒉介绍“序”三、整体感知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⒉质疑解难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四、具体分析㈠中心论点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明确: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心论点探讨:①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明确:强调“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②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明确:例证法――后唐庄宗“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对比论证“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引证法――《尚书》㈡具体论证⑴导入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参考资料,少熬夜!明确:“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⑵析“得天下”a、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明确:“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忧劳可以兴国”﹤“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c、小结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⑶析“失天下”a、庄宗“好俳优”,一些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明确:“仓皇东出”“逸豫可以亡身”﹤“士卒离散”“泣下沾襟”b、小结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灭。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评曰:“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唏飒,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㈢结论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①作者强调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局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声色犬马,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②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五、课文小结本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叙事生动形象,精警有力;抒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明•茅坤《唐宋八十家文抄》卷七十一评:“这等文章,千年绝唱。”清•沈德潜《唐宋八大家读本》卷十四评:“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第1篇文字。”[1]参考资料,少熬夜!伶官传序【第四篇】执教:付令军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虚词:原,函,告,抑,本。B、一词多义:与,归,易,告。c、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3、能力目标: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1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伶,乐工,艺人。伶官,乐工作了官。《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二、时代背景简介: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三。讲解:(一)思考第一段: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或答“忧劳……”)参考资料,少熬夜!2.问:找学生翻译此句。(用现代汉语概括这一句话。)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明确:盛衰在于人事。(2)由课文
本文标题:伶官传序【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017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