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南的冬景》教案【通用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江南的冬景》教案【通用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江南的冬景》教案【通用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篇】金坛市第二中学钱小卫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什么节气?生:大雪。师:对!那你们感觉到冬天很冷吗?生:不冷!师:是啊,我们地处江南,气候适宜。现代小说家、诗人郁达夫南迁杭州后,对江浙一带的山水极为赞赏,写下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江南的冬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教师板书)二、整体感知,说出景物及其特点(让学生速读全文,找出重点词语。)师: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板书方法指引:抓重点词)生:可爱、悠闲、迷人。好范文解忧愁2/18师:很好,我们就用“可爱、迷人”来概括。(板书)师:为什么说是“可爱、迷人”的呢?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先请大家读1-4节,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江南的冬天的“可爱”的。请大家看看,除了写江南的冬景,作者还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还写了北国之冬。生2:还写了南国之冬。生3:还写了江南的晚秋。师:很好。(板书以上内容)那写这些地方的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生:这是比较的写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可爱。师:很好。那具体一点讲,突出江南冬天的哪些特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温暖。生2:明朗的情调。生3:适宜。师:很好。老师再用四字短语概括一下(板书晴暖温和、明朗情调、冷暖适宜)。师:让我们再读5-8节,看作者又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的?请各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后面再加一个“图”。(学生速读后回答)生1:江南山野图、冬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生2:还有江南雪景图。师: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没有!那行,老师觉得大家概括得很好。(板书江南山野图、冬雨农村图、江南雪景好范文解忧愁3/18图)师:这些画面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从文中各找一个词语来回答。生1:生气、悠闲。生2:江南雪景图是为了表现雪景的美丽。师:(板书生气、悠闲、美丽)同学们找得很准。好,老师小结一下,以上环节,我们学会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同时学会了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问题。三、抓关键句,探究作者情感师:面对这么可爱、迷人的冬景,作者产生了一种什么愿望?请同学们齐读第10节回答。(生齐读,齐答):想要散步。师:文章还有哪些地方写到散步的呢?读读,画出关键句。(板书:析关键句)生:第6节、第9节。(教师让学生读读关键句子)师:作者渴望散步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呢?生借助阅读提示后回答: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挚爱江南的冬景的感情。师:很好。(板书:挚爱)师:下面老师小结一下。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热爱江南的感情,同时,文章还直抒胸臆,好范文解忧愁4/18把两者结合了起来。(教师板书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四、精读赏析,品味诗情画意师: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说明郁达夫的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我们还是先看看“画意”吧。1、师生共赏“冬雨农村图”师:你最喜欢哪幅画面?(学生各自说出自己喜欢的画面,教师引导大家欣赏“冬雨农村图”。先让学生齐读第7节,初步感受画意)师:这幅画面的主体是“微雨”,画面上有哪些景物?请在文中画出。生1:长桥、远阜、树林、白雨、乌蓬小船。生2:还有酒客、红黄、月晕。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些景物中含有哪些色彩?生:白、黄、黑、绿、红。等等。师:老师补充一下,还有垂暮、月晕所体现的颜色,以及淡墨的背景。师:这幅画面能产生怎样的一种意境?生:悠闲。师:很对。那你们说这像一幅什么画呢?(提示从国画的角度思考)好范文解忧愁5/18生:(齐答)水墨画!师:很对。水墨画是国画的一种,讲究写意,这正像语文中的白描,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景物的特征。(板书:白描)1、学生欣赏“江南山野图”师:通过刚才大家对第7节的赏析,我们感到了郁达夫散文浓浓的画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5节,评点赏析“江南山野图”。生1:本段主要写了芦花、红叶、乌桕树、草色成了赭色。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桕子。生1:这段主要写了红、乌、白、赭、绿等颜色。整幅画面充满生气,我觉得这也是一幅水墨画。师:很好。老师补充一下,表色彩的还有“青天碧落”一词,整幅画面充满春意,确实也是一幅写意画。但问题是,本段除了用白描的方法粗笔勾勒外,有没有细笔描绘呢?生:(读文思考后回答)有。本段第3句就用了细笔描绘的方法,写了“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的情形,观察非常细致。师:这位同学不简单。确实是的,本段用了细描与白描相结合的方法,行文与第7段又有所变化,色彩也很丰富,充满了画意。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板书:细描画意)(学生齐读课文,感受画意)2、品读“江南雪景图”,欣赏“诗情”好范文解忧愁6/18师: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本文的“画意”,下面再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诗情”。请同学们齐读第8节,说说本段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生:引用了大量的诗句,不过我们都不太熟悉。(生笑)师:是4句诗。你们发现了作者引用的诗句的内在规律了吗?请大家思考一下。生1:我发现这4句诗写雪的程度不一样,分别是“欲雪”、“微雪”、“风雪”、“深雪”。师:非常好,你钻研得很深。生2:我发现这里的诗句写景有个时间顺序,从日暮到冬宵到更深人静到第二天早晨。师:太棒了!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发现。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然后思考一下,作者引用这些诗句写景有什么好处。可以先从文章中找出答案。生:本段最后一句很能说明问题,作者认为“更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师:对,这是作者的一个目的,这样写还有其他好处吗?如果大家觉得有点难,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生:(小组讨论)生1:这样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美丽。师:你讲得不错。你这是从内容上考虑。请大家再从写法上考虑一下,好吗?好范文解忧愁7/18生2:这样写能弥补作者抒情上的不足,比直接写景好。师:不错,还有吗?老师提醒一下,上文两幅图都是正面写景,属于实写,那这一段呢?生3:这一段是虚写,借诗句来抒情。师:知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告诉你们,这样写能使整个文章行文上跌宕多姿,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板书:画意)3、教师小结,归纳师:这篇散文语言清新、纯朴,运用细描、白描的方法,融诗入景,充满诗情画意,确实是1篇优美的文章,值得我们好好品味!4、释疑解惑师:同学们,郁达夫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学完本文后,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生1:第4节中的“和暖原极和暖”是什么意思?师:你把它读成“和暖--原--极和暖”就懂了,意思是南国的冬天太暖和了点不令人喜欢。生2:第5节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什么用?师:你问得好,引用雪莱的诗句主要是为了突出江南冬景的春意,这样你懂了吗?生3:文章第6段写到了在德国冬天散步的情形,这在本文中有什么用呢?师:你问得真好,说明你很善于动脑筋。同学们,你们想好范文解忧愁8/18想看,在德国冬天散步舒服吗?生:(齐答)舒服!师:那这对写江南冬景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什么写法?生:明白了,这是衬托的写法,衬托了在江南的冬天散步的悠闲、逍遥。师:同学们讲得很好,而且这属于正面烘托。好,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先进行到这儿,如有疑问,我们课后再交流。五、布置作业师:请同学们用本文学到的方法,把第8节的江南雪景图描绘出来。要求写本地的雪景,用到细描、白描的方法,带有诗情画意,100字左右。(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同学,下课!)附:板书设计方法指引:1、抓重点词晴暖温和北国之冬析关键句可爱明朗情调江南晚秋比较2、景语情语冷暖适宜南国之冬好范文解忧愁9/18直抒胸臆江南的冬景3、白描郁达夫江南山野图生气细描迷人冬雨农村图悠闲画意4、实写江南雪景图美丽诗情虚写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精心,教学思路教为清晰,板书设计颇具匠心,上完之后,给人的感觉就是选材难,起点高,令人赏心悦目,感到一种诗意的美,文学的美,这都得宜于对教材的充分挖掘,对文本的深度解读。本课的亮点之一是注重方法的指导,在黑板的左边作了清晰的板书,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一点东西。另外,本文对教学环节的处理也教为精心,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在面上处理了本文所写的主要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后,重点带领学生欣赏了本文诗情画意的美点。本文在处理预设与生成上有亮点,如最后让学生提问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提问非常精彩;但也有不足,如教师课堂过于拘谨,急于完成预设的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太流畅。在板书设计上也过于呆板,难以处理学生回答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好范文解忧愁10/182006-12-7《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二篇】一、课前准备1、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思考“文本研习”中第1、3、4、小题。2、学生思考《学习与评价》上“谛听天籁”板块中“归纳•整理”和“思考•感悟”1、3小题。对照积累运用中的习题预习课文。二、教学过程(一)专题内涵解析1、专题内涵——人与自然的关系。2、专题组成元素: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3、第一版块“谛听天籁”——对自然纯美的注视;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第三版块“湖山沉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二)检查预习情况煮茗蛰居曝背亘古摩登闽粤皮袍(míng)(zhé)(pù)(gèn)módēngmǐnyuèpípáo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丰腴远阜冬霖乌篷(xuān)(zhě)(lù)fēngyúyuǎnfùdōnglínwū好范文解忧愁11/18péng乌桕恣意谛听正月喧哗月晕晕头转向(jiù)(zì)(dì)(zhēng)xuānhuá(yùn)(yūn)槎桠剥花生剥削搁下搁不住间或中间(cháyā)(bāo)(bō)(gē)(gé)(jiàn)(jiān)夹衣夹层莫名其妙铭记在心(jiā)(jiá)(说出)(刻)(三)郁达夫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小说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四)从《江南的冬景》中看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五)提出问题,请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文本后思考回答。1、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好范文解忧愁12/18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明确:把江南的冬天与北国的冬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比较,江南冬景与北方夏夜比较,强化了江南冬天所具有的“明朗的情调”;把江南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作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江南与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突出在江南冬景中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之感。2、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策略。读完全文,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明确:“曝背谈天”、“午后冬郊”、“寒郊散步”是实景;“江南雪景”是虚景。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古人的一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悠闲适意的心境和高雅诗意的情趣。3、作者还借助了想像的力量,哪些地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景致?明确:微雨寒村的冬霖图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作者泼墨挥毫,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六)理清文章思路1、第1至4段,第6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突出了其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2、第5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3、第7段,写了江南的微雨。4、第8、9两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并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
本文标题:《江南的冬景》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026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