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必将推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迈上新台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作为多民族共居的xx,全省有12000多个民族村寨,其中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规模性民族村寨5000多个。国家民委分三批命名的165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xx省有312个,占全国的19%,数量居全国第一;省级命名的“xx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1328个。基于此,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是我省独特的天然优势。xx年12月24日,省民宗委印发《xx省“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强调要“推进特色村寨与旅游产业化相融合”。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产业化之路必须全力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旅游相融合,着力培育村寨旅游消费热点,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政策引导推动,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x苗族侗族自治州x县x镇、x县x镇x村、x县x镇x村、x市x镇x村x寨……这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以“特”取胜,逐渐成为xx旅游的新品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xx是全国最早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政策引导,陆续出台实施《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和《xx乡村旅游规划》《重点旅游村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引导乡村旅游业优化布局、创新业态、彰显特色。xx年,我省编制《xx省乡村旅游“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关于推动农文旅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区别于其他省份旅游发展的特色之路,积极依托民族特色村寨、非遗技艺集中村落和红色文化等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落实,目前,我省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开发效果十分明显,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业全局性战略支柱产业作用突出。截至x年8月,xx省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8个,其中19个为民族特色村寨,占总数的50%;全省共有3A级旅游景区231家,其中包含民族特色村寨在内的3A级旅游景区共29家,占全省3A级旅游景区的13%;全省共有4A级旅游景区111家,其中包含民族特色村寨在内的4A级旅游景区共13家,占全省4A级旅游景区的12%。xx年11月,我省又印发《xx省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xx年12月24日,省民宗委印发《xx省“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围绕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1328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指导,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推进特色村寨与旅游产业化相融合,推出100个以上民族文化旅游村寨、特色产业村寨、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助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必将推动我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迈上新台阶。实施“一寨一策”,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省民宗委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规划和建设为抓手,通过编制《xx省“十四五”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纳入当地“十四五”规划编制,引导特色村寨规划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工作思路,对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按照不同资源禀赋进行科学分类,因地制宜实施“一寨一策”,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年来,通过因地制宜实施“一寨一策”,紧密结合大旅游、大健康、大生态等产业发展,我省部分民族特色村寨已逐步形成了一批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农业观光等新兴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x镇x村是xx市x区颇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该村以xx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振兴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助力。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x村依托布依族特色文化,发展集生态、民族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并秉持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成立了村集体全资公司,提升景区化、打造产业化、塑造品牌化,并打造了“休闲x”“乡愁x”等品牌。除了x村,近年来,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高荡村也依托布依族文化元素来激活当地的旅游产业,实现了在传承中点石成金。x村将镇宁布依族“铜鼓十二调”、勒尤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织锦、唢呐、草编画等传统技艺,以及“布依十三坊”等民族文化融入旅游产业的开发,提升打造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业。x年以来,x村村民通过旅游创收2000万元以上,x景区也先后获得国家4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发展的基础上,x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也探索出了全新发展业态:结合优质特色村寨、地方农特产品、民族工艺品等名特优资源,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发展“旅游+农村电商”等模式,促进黔货出山,形成了乡村休闲游、电子商务游、农耕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特色产业。黔南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已逐渐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目前,黔南州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特色村寨有5个,近年来旅游人次突破了1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2亿余元。如今,我省乡村旅游正在向纵深发展,休闲度假型、健康养生型、民宿体验型、文化艺术型、非遗技艺型、景区依托型等独具特色的文旅乡村层出不穷,各村寨都找准定位,发展自身特色,避免了乡村旅游的同质化。据了解,xx年,省民宗委已安排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1.2亿元,整合各方资源,重点扶持50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实施一批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产业项目,完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产业化发展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标准化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寨。立足乡村振兴,打造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近年来,x村x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如今,该村共有乡村音乐酒吧2家、商务宾馆1家、乡村民宿7家、农家乐2家、旅游小吃店2家、蛋糕店1家,还建成了11人制的足球场。据统计,xx年以来,x村共接待游客1200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余万元。xx年,xx市民宗委结合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以特色民居改造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开阳县“十里画廊”“水东乡舍”、乌当区“原味小镇·醉美偏坡”田园综合体、修文县桃源八寨、x区“溪南十锦”以及x市红枫湖镇特色民族村寨等已成为民族乡村重要旅游精品线上的点、线、圈。依托xx拥有全国最多少数民族村寨这一优势,我省的乡村旅游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优势,这给民宿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而民宿产业的快速崛起推动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也推动了我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数据显示,当前xx民宿客栈总量达5000多家,“山地民宿”品牌初见雏形,一批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网红民宿不断涌现。坐落于田园山水之中的特色民宿,已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的吸引物与吸金点。“‘住下来’曾经是xx乡村旅游的短板和瓶颈,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大力推动,xx民宿、客栈发展迅速,3年来总量增长近5倍,涌现出以x千户苗寨、万峰林、荔波等为代表的乡村民宿集群及一批精品民宿产品。”在《xx省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要在中国传统村落新增标准级以上民宿、客栈、农家乐200家以上,打造50个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省少数民族村寨以民宿、农家乐等的兴起,村寨旅游的业态将更加丰富,将为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融合发展增添新动能。
本文标题:乡村旅游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03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