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影视企业财务分析151230
影视行业财务分析CONTENTS01会计基础知识04影视企业案例分析02电影企业会计核算03财务数据比率分析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权益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板块。利润表(IncomeStatement)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又被称为动态报表或损益表。现金流量表(CashFlowStatement)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Statementchangesinequity)反映企业本期(年度或中期)内至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其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全面反映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情况。财务报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指由企业过去经营交易或各项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续)财务报表-利润表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要素—资产类流动资产: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现金等价物持有期限90天以内,易于转换为现金的投资;金融资产例如:证券应收账款对外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债权;预付款项预先以货币资金或货币等价物支付供应单位的款项,此科目不是用货币抵偿的,而是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以某种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来抵偿;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非流动资产:不能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递延所得税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商誉因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商誉,其初始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财务报表要素—资产类财务报表要素—负债类流动负债: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应付账款应支付但尚未支付的手续费和佣金;预收款项企业销售交易成立之前,预先收取的部分货款;应收税费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影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非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长期借款递延所得税负债财务报表要素—所有者权益类所有者权益: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实收资本(或股本)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资本公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此乃过程的公积金;盈余公积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未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财务报表要素—利润表费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为资金流出项营业成本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例如:广告、管理层薪水、租金等;固定资产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分为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营业外支出资产减值损失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所得税费用包括: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为资金流入项;营业收入企业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五行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等;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财务报表要素—利润表财务报表间关系利润表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净利润股东分红未分配利润负债所有者权益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股东分红现金流量表要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O)公司主要的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I)用于长期资产的购买或抵押购买土地、设备等的现金流出;销售土地、设备等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CFF)企业通过吸收投资、取得借款等获得资金发行股票获取的资金流入;发行债券获取的资金流入;支付红利的现金流出;CONTENTS01会计基础知识04影视企业案例分析02电影企业会计核算03财务数据比率分析影视业务流程——制作制片备用金预付制片款影视剧本预收制片款制片资助款制作拍摄库存商品生产成本预收账款(预售款)发行放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收入确认影视流程涉及的企业会计科目电影制片核算-会计科目预付制片款(资产项)借方贷方借方余额:反应企业因委托或联合摄制影片而实际预付给受托方的款项银行存款√摄制期间企业因委托或联合摄制而预付款项(企业不负责成本结算)拍摄完成尚未审查通过和取得发行、放(播)映《许可证》审查通过影片已经审查通过并取得发行、放(播)映《许可证》,按企业应承担的实际成本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电影制片核算-会计科目预收制片款(负债项)借方贷方贷方余额:反应企业在合作拍片业务中,向拍片合作方或委托方预收的款项。借方余额:反应企业由付款方补付的款项银行存款摄制期间企业收到合作方预付的摄制成本款项时(企业负责成本结算)按实际收到金额拍摄完成(联合摄制)影片已经审查通过并取得发行、放(播)映《许可证》,应及时向其他合作方出具该影片摄制成本、费用的结算凭据或报表拍摄完成(受托摄制—差额收费)将影片提供给委托方时,按应收到委托款及应确认的收入记账拍摄完成(受托摄制—固定费用)将影片提供给委托方时,按应收委托方拍片款金额记账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库存商品-成本备抵生产成本—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收入生产成本—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收入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库存商品——销售结转(资产项)电影制片核算-会计科目自制影片联合摄制/受托摄制联合摄制/委托摄制完成摄制入库时,按实际生产成本进行会计记账;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完成摄制入库时除按实际生产成本记账外,需按合作方应承担的出资额或接受资助的金额记账;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借:预收制片款贷:库存商品(备抵)企业以委托摄制或联合摄制方式,委托受托方进行制作和核算成本的影片,在完成摄制入库时,企业按实际应承担的实际成本记账;借:库存商品贷:预付制片款电影制片核算-会计科目库存商品——生产入库(资产项)按应结转的实际成本记账;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自制影片影片销售结转期间如存在制片备用金,则需扣除成本备抵;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联合摄制电影制片核算-会计科目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电影片收入电视片收入剧本转让收入拷贝洗印收入影视基地服务收入其他媒体业务收入音像制品收入影片后产品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电影片成本电视片成本剧本转让成本拷贝洗印成本影视基地服务成本其他媒体业务成本音像制品成本影片后产品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影视业务流程——发行待结算业务之处带结算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库存商品收片应交电影专项资金电影专项资金影片业务支出预收账款(预售款)发行放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收入确认影视流程涉及的企业会计科目电影发行核算-会计科目待结算业务支出(负债项)结算方式:分账结算、片租结算、代理结算,买断结算不计此科目;科目明细:影片发行支出、影片放映支出、电视剧片发行支出、税金及附加支出、电影专项资金支出;会计记账:按合同规定发生费用支出,按实际金额与供片方分担借:待结算业务支出贷:现金/银行存款企业按有关规定记提税金及附加借:待结算业务支出贷:应交税金/其它应交款企业按规定计提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时借:待结算业务支出贷:应交电影专项资金月度结束,企业应将本科目合计发生额,按合同约定,进行相应的结转。借:应收账款—供片方贷:待结算业务支出电影发行核算-会计科目待结算业务收入(资产项)结算方式:分账结算、片租结算、代理结算,买断结算不计此科目;科目明细:影片发行收入、影片放映收入、电视剧片发行收入;会计记账: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供片方贷:待结算业务收入企业取得电影发行或放映收入时,应对发行或放映企业提供的营业报表或片结单,按影片的片名进行核对、归集和汇总,计算和确认待结算业务收入借:待结算业务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付账款—供应方月度结束,企业应将本科目中各明细科目的合计发生额,依据合同、协议的约定,计算出由本企业和供片方各自应分享的收入,并进行相应的结转电影发行核算-会计科目固定资产——(资产项)补充科目:固定资产装修在建工程:企业发生装修、装饰等工程支出时,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归集和核算,待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将全部工程成本结转本科目。计提折旧: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装修支出,应在两次装修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间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如果企业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装饰、装修并符合资本化条件时,相关“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尚有余额的,将该余额一次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再将装修工程的完工成本转入本科目。电影发行核算—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专用的特技、动画制作,以及网络信息传输用计算机、数码摄像和录制设备、通讯程控交换机,经批准也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进行折旧 电影发行核算—折旧电影发行核算-会计科目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收入音像制品收入影片后产品收入主营业务收入电影发行成本电影放映成本音像制品成本影片后产品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成本结转—制作、发行企业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成本结转共同点收入确认条件付款人的目的是以买断方式取得合同约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使用;付款人不享有或不承担该影片在前款规定时期和范围以外的经济收益或经济损失;付款人的预付款项与影片摄制成本无直接关联,制片方无须向付款人提供影片摄制成本的结算凭据或报表。成本结转原则国产影片(包括合拍片)在完成后期制作、进口影片在提供原拷贝(带)和译制拷贝(带),并审查通过,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后,方可结转入库;影片(含拷贝、播映带和其他载体)已结转入库的全部实际成本,企业应当自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之日起,结转销售成本。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成本结转共同点成本结转方法计划收入比例法符合确认条件之日起,不超过24个月的期间内(主要提供给电视台播映的美术片、电视剧片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依照计划收入比例法将其全部实际成本逐笔(期)结转销售成本。计划收入比例应当尽可能接近实际。计划收入比例除有特殊情况应当随时调整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如果企业预计影片不再拥有发行、销售市场,应将未结转的成本予以全部结转。零毛利法取得的收入大于剩余成本,应将剩余成本一次结转完毕;预计在成本结转期内不能完全转销该影片的库存成本,则应在到期前的最后一次结转时将剩余成本全部结转计入销售成本。固定成本法成本结转—制作、发行企业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成本结转区别针对电影发行企业而言,要求:电影发行企业采取买断结算,则从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之日起,在剩余合同、协议约定期限和24个月孰短的期间内,采用零毛利法、计划收入比例法、固定比例法将其全部实际成本逐笔(期)结转销售成本。成本结转—制作、发行企业成本结转—电影制片企业成本结转方式一
本文标题:影视企业财务分析15123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2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