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核心指向与实践进路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核心指向与实践进路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和广泛应用,重塑了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生存样态成为时代演进的鲜明标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人类已经快速驶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成果,也是社会进一步升级迭代的基础。在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嬗变。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中的核心性、战略性功能更加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客观上更加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党的二十大对于数字中国、教育强国、网络强国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强化立德树人,聚力铸魂育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国内学界对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的讨论并不多见,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实践推进有待进一步展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如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较弱、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足且协同性不够、教育教学成效还不够显著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我们有必要解析其理论蕴涵,把握其核心指向,明晰其实践进路。01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数字技术的深度介入和广泛应用,重塑了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生存样态成为时代演进的鲜明标识,诚如美国传媒学者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所提出的,数字化技术以一种不可想象的方式构成了我们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空间的扩展、知识的爆炸、网络族群的涌现等现象都在技术带来的信息、情感、关系、界面的连接与拼凑、筛选与封装、聚合与离散的多模态运演中化生而出,新的场域、新的互动、新的言行乃至新的需求都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亟待我们对其内涵进行理性阐释。1.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涵在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边界划分中,从一般意义上讲,信息化突出的是将线下的工作流程搬到线上以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是基于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支持和能力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智能化则强调使对象具备灵敏准确的感知、思维、判断、自适应等功能以便于开展有效的自主性工作。在三者的关联中,信息化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基础。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只有将不同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信息集成为相应的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才能奠定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也才谈得上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界定,有研究者认为:“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范式变革,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目标、方式、情境等要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内在结构发生深刻转变,形成以数字信息和多维场景为驱动的新生态。”这突出了数字化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转变,观照了数字驱动与场景变换,彰显了转型后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系统的生成。但我们觉得对此仍值得进一步推敲。转型本身是整体性变革,需要主体思维更新、信息内容扩展、教育方法支撑、引导性场景设置等环节,需要转型后呈现出一种崭新的样态。上述话题从实质上讲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并结合技术融入程度给出更确切的回应。因此,本着删繁就简的目的,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指在新时代背景与条件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借助数字化技术平台对受教育者进行转变认知、塑造价值和提升能力的数据育人过程,以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一界定中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必须坚持、坚守的基点。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资源数字化、数字技术进行融合而开展的工作,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技术发展要求,伴随教育对象变化而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选择和调整。只有筑牢这一政治的基座与价值坐标,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才能顺利开展并达到演进的预期目的,以便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不断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我们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数据、用数据”,以立德立人为基,把数字技术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转化为提高育人质量的新动能。二是重点围绕数据育人的过程而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数字化转型,聚焦点显然是怎样更好地借助转型提高育人功效。因此,通过以数化人、以数助人、以数育人,完成以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为驱动,特别是对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数据资源进行的深度洞察和分析,找到数据之间潜在的关联以及规律性,快速适应受教育者的变化以调整施教的方式方法,健全与完善内容精准投放的供应链机制,提升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感知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多模块集成、教育活动的多场景可视、知识传递的多线程联动等精准化和智慧化运行,建构并实现多要素耦合的系统性数据育人模式,以便强信心、暖人心、筑同心。数据育人的过程,显然不仅仅是施教者的责任,更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参与主体共同的义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性优化的体现和功能释放的表征,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等发生创变以具有更强活力与更高服务价值的标识。因而,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充分发挥其资源的聚合能力、分发能力、时效度和智能度,才能最终保证数据育人的目标完成和过程顺畅。三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系统的架构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前瞻性思考、整体性谋划和全局性推进,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生态系统的生成开展工作,涵盖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定位的清晰性、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的导向性、组织机构指导的协同性、基层参与主体素养与能力的适配性、数字化内容供给的权威性、技术内嵌转型过程的适当性、转型效果检测评价的成熟性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帮助受教育者解决个体的态度、言行的集合,更是技术有效支撑、组织高度协同、机制灵活运转、共享资源价值的真正“学习共同体”。2.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特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转型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当下教育数字化转型重要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微观局部技术应用的迭代升级,而是围绕理念更新和模式变革的系统性改变”。同时,“技术进化是一个不断被选择、被发展、被强化的过程,起决定作用、掌握进化方向的还是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有自身的本质规定与特征。一是数字化技术驱动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依赖于技术的支撑。离开数字化技术的深度代入、介入和融入,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技术不仅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是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形态转变的力量,也将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在教育中,技术的作用不仅带来了教育环境的变化,各类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也将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是广泛存在于人机之间。技术以多种方式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如助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研过程与效果、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等。从资源的数字化到部门之间的数据融通,从平台建设到信息共享,任何一个环节和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并以多样化方式完成着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连通,推进着人—机—物—环境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逻辑的现实性确证。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组合的重构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系统要素重构的过程,无论是目标逻辑还是价值逻辑,无论是理论逻辑还是实践逻辑,都最终指向思想政治教育数字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数字化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诸多要素在教育流程中的重构,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要素在育人工作中的流动流转,能优化业务逻辑,重构育人秩序,创新引导性育人场景,获得最佳的教育体验,取得显著的育人成效。这其中涵盖了教育者画像、学习者画像和管理者画像的系统性融合,包括从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感知、采集、计算、推理、分析、应用,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引导性场景以及相关的治理活动等。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资源闭环中,不是数字数据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育人的目标与任务、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来进行的,是传统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技术消解基础上进行的重构,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系统要素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技术逻辑内在一致基础上的重组重装。三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多元主体的协同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将使受教育者学习泛在化(时时、处处皆可学习)程度加大,并逐步实现按需学习;使教育者知识传播自主化、智能化,从课堂施教到质量反馈,从受教育者信息获取到教育质量评价等,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因而,在宏观、微观上都需要对全员介入、同向同行的“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智能化汇聚、甄别和应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体参与、全员协同的跨域性、跨界性、渗透性、互通性。02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指向精准认知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问题,对于我们捕捉并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确保转型的顺利与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指向生成人—技术—育人的新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缘于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其本身就是一种崭新的生态系统的生成过程。数字化技术既加速着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硬件的标准化迭代和技术工具理性的升级,也强化着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个性化和技术价值理性的成效,整体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目标转向、主客体关系的角色转化、内容供需的流程转换、过程与机制的转变、途径与方法的转轨等。在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涵盖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教育管理的协同互动,包括教育信息的数字处理过程与精准投送的适当和适配。从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层面看,涉及“三全育人”总体工作开展与“十大育人体系”之间的系统性对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升,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升级,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全面演进,绝不是一项简单的、狭义上的认知与研究范式的转变。因而,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是一个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人与信息技术环境之间互动与平衡的系统。显然,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建构的是一个将人—技术—育人实践活动有机融合的崭新教育生态系统。2.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指向育人的根本目标与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在技术的作用与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崭新的技术形态、交往互动以及关系表征的综合方式实现更高层次的思想引领、价值重塑,保障整体性教育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如何借助技术方式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要求的传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供应链、教育链和价值链的无缝对接,这既是对教育主体精准滴灌能力的深度检视,也是对受教育者群体期待满足的深度把握。缘此,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全员式参与、信息化资源的全程性投放、数字化空间的全景式扩展,应该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效益来运作,以便在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增值,保障教育活动本身新动能的增加。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必须聚焦于其方向与目的,聚力于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核心指向与实践进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353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