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端午节的习俗【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端午节的习俗【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端午节的习俗【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第一篇】“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生动地写出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这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要用雄黄酒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快到端午节了,每家每户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形状各异,我们这里喜欢把它包成三角形。粽子的口味也繁多,如果你喜欢吃甜的,那里面的馅可以放蜜枣,吃的时候再蘸一点白糖,别提有多好吃了。如果你喜欢吃咸的,那里面可以放事先腌过的猪肉,你是不是口水已经在不停地流了呢?如果你喜欢吃比较清淡的,那就什么馅儿都不要放,这就是“白米粽”。当白米粽出锅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人们不仅自己吃粽子,还把粽子投进河里,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习俗【第二篇】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认真学习的大孩子,家中悠闲的老孩子,提起粽子,谁不是立时生出一种粘粘的,腻腻的感觉呢?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样的形状,这一步不能卷得太松,不然米会漏出来,接着,放入一层生米,再放自己喜欢吃的香肠等零嘴儿,这就包成了粽子。一到端午节,我就是家里最神气的一个,一大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催外婆包粽子,可不知怎的,一到那天外婆总要多睡会儿,这我怎么等的了?!硬是把她叫醒,准备食材。刚开始做,我十分得意,随手拿起一片粽叶表演“大变生粽”,谁知道粽叶特别调皮,因为刚泡了水,它又湿又滑,如同那“抓不住的水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它固定在桌上,这才好了些。第一个粽子包完了,远看是一座耸立的小山,近看又像一个绑着绿叶的胖娃娃,我好奇的用双手拱了拱他的角落,没想到它这么娇贵,米粒撒出了一些,我环顾四周,没人发现我又悄悄把它填了回去。终于要上锅蒸啦!蒸出来会成什么样子呢?我的脑海里浮现满分作文网出一种美好的画面:墨绿色的粽叶打开,里面包着白白的胖娃娃,煞是好看。参考资料,少熬夜!“外婆,好了吗?”我兴奋的问道。“没呢,还要等会儿!”这句话我心中的兴奋被一下子扑灭,只得搬张椅子坐下等着,此时我正盘算着分粽子,妈妈和我各吃两个粽子,爸爸和外公只准各吃一个,外婆也是两个粽子,不对,妈妈不喜欢吃米,那她吃一个,我吃三个。就这么办了!我再次欢喜起来,跑去客厅看了会儿电视,吃粽子的激动劲被电视缓解了一点。“吃粽子啦!来吃啊,粽子好喽!”我一听又想起了粽子这回事,一蹦一跳的向厨房跑去。哇,厨房里的一切都变了,在白色蒸汽的衬托下,锅中的粽子成了我所猜想的样子:个个白白胖胖。我一下子拿了三个,迫不及待的剥开叶片,狠狠咬了下去,好烫啊,粽子在嘴巴里翻墙倒海,被舌头送来送去,不过这不影响我吃粽子的心情。餐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我,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粽子那粘腻的感觉还在我的舌尖上萦绕着。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第三篇】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这一天,我过得很开心,由于既有美味棕子吃,还可以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棕子的来源。端午的习俗作文【第四篇】要说起家乡的风俗,我必然会仔细回想,因爷爷奶奶早逝,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便节假日去的都是外婆家。我是个“不合格的家乡人,为何故说,因为我对风俗这是一窍不通啊,这可不是谦虚。记得我年幼时,5月5日端午节,外婆在三更半夜鸡鸣时便起床了,因鸡鸣很响亮,我便被吵醒了,睡眼朦胧的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外婆并不拉灯,缘由是因灯太亮,担心吵醒我罢了,现在回想起来满满都是对我的爱呀,外婆轻悄悄的起床,轻悄悄的穿衣,麻利极了,接着便看看我,这时,我闭着眼睛只睁一条缝继续看她做事。外婆出去了不久便回来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奇特的香味,不用多说,香味便是艾草那独特的香味,外婆用艾草扫了房屋便一根根的插在墙缝中。用来净化空气,驱蚊虫,其风俗,有句俗诗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就是艾草。记得还有个方法,就是用药草洗漱。外婆粗识草药,外婆上了山,她对山了如指掌,一会儿采好了草药,大约10种,把它们洗干净和水煮,当水渐渐从清水转变成了好看的琥珀色就大功告成了。对了,还有一大主角就是吃粽子,粽子一开始就是纪念屈原的,因为屈原他杞人忧天。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好人。后来屈原想不开就投江自尽,百姓担心他被鱼儿吃掉,于是包了许多粽子,不让鱼儿吃掉他。端午节过了,我回到了家,这次端午节过得还挺开心的呢。端午节的风俗作文【第五篇】端午时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端午时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时,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与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之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的时候,参考资料,少熬夜!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我爱吃粽子,爱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本文标题:端午节的习俗【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0940219 .html